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蔡伯根,现为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学院骨干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GNSS、GIS技术在交通中的应用研究;信息融合理 论的应用;惯性导航和定位技术的研究;智能控制技术及应用等。在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的研究方向上取得了显著成绩,著有《铁道信号远程控 制》、《现代交通控制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他的科研成就硕果累累:《无线列调场强自动测试系统》在14个铁路局、设计院和铁通公司应用,主持和参加 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曾荣获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铁道部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1996年被评为铁道部电务专业青年科技专家,2001 年获第五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今年被北京市委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其实我很普通,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工作。”――面对取得的成绩,这位年青而优秀的党员科研工作者非常谦虚。然而在他的学生眼中,他却是一个热爱事业,刻苦钻研,治学严谨的好老师、好榜样,同学们提起他来,敬重之情溢于言表。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蔡伯根教授从事大量的科研工作,从早到晚脑子里都绷紧了弦,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紧张的忘我工作当中。对于科研从来都是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忙到深夜、放弃节假 日也是常有之事。除了科研,蔡伯根教授的教学任务包括教授本科生《现代交通控制系统》和《铁道信号远程控制》,研究生《智能交通系统》和《专业英语》几门 课。多年的勤奋耕耘形成了他“严谨、朴实、创新、高效” 的教学风格,有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至今提起蔡教授的课来都觉得意犹未尽,受益匪浅。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为了让学生的业务知识更深广、扎实,蔡教授有意引导学生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每堂课,他都精心准备和更新课件内容,把最新技术和国内外的相关材料添加 进去。他对学生说,“我给你们讲课,仅仅是打开一扇大门,门内是更为精彩的世界,需要你们自己去探索。”他抓住课堂上非常紧的时间,向学生讲授课程重点, 并鼓励学生克服常有的定势思维模式,自己去思考、去创新。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蔡教授认为,对于教书育人,重要的 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真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蔡教授的课后作业常常是一篇带有点实战意义 的小论文。学生们必须要查阅网上资料,甚至需要看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章才能完成,虽然蔡教授科研任务很重,平时非常忙,但他仍坚持通过email给学生们 答疑,协助他们完成。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作为研究生导师,蔡教授耐心指导每一个学生,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 疑难问题,在学习和研究工作中不仅精心辅导而且严格要求每一个人,一篇论文交到蔡老师手里,他就象是在修改自己的论文一样,一个字一个标点的修订。正是这 种严谨耐心的教学态度督促、鼓励、感染着每一个学生。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 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蔡伯根教授就是用爱来教会学生做人,完善人格发展;用爱来教会学生学 习,推动社会进步。在平时生活中,他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经常主动帮助大家解决各种难题,让大家最为感激的是他对每一个学生都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学 生病了,他会送去关心、问候和照料;学生家庭经济有了困难,他会慷慨解囊。强大的爱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学生们都尊重、爱戴他,也不知不觉成了另一些蔡伯 根。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情系高原 勇攀高峰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众所周知,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一项工程,它让三代国家领导人牵挂不已,也让无数的建设大军为之魂牵梦绕。从来没有哪一项工程像这项工程一样创造了这么多 的世界之最,也从来没有哪一项工程像这项工程一样,在如此艰难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施工,这项工程就是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大漠戈壁,在巍巍昆仑,在青藏铁路沿线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一批共产党员在世界屋脊挑战着生命的极限,在生命禁区书写着忠诚。蔡教授也是其中之一。他分别 于2005年6月26日--7月2日,7月31日--8月15日、10月10日--10月21日、11月4日-11月23日、2006年1月10日-1月 23日和5月8-6月初先后6次亲自带队进行青藏铁路列车控制系统的卫星定位数据处理和现场验证、测试工作,其随同人员都是蔡教授所带的研究生,他们乘火 车经兰州、西宁,最后到达格尔木,进行艰苦紧张的测试工作,至今格尔木至拉萨全线1,142公里的线路上的每个信号机、道岔、标志牌旁都留下了他们艰难的 脚步和辛勤工作的汗水。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青藏铁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占全线的85%左右,年平均气温在 0摄氏度以下,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45摄氏度,空气氧含量平均只有内地的50%—60%,加之风沙肆虐,紫外线强,自然疫源多,被称为常人生存极限的“禁 区”。在这样的环境中施工作业,一般人都会产生头昏脑涨、胸闷气短、四肢无力等“高原反应”,严重的会导致急、慢性高原病。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环 境很艰苦,任务很艰巨。可这些并没有削弱蔡教授积极工作的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据大家回忆,那段日子蔡教授每天裹着军大衣奔波在铁路沿线,认真指导大家 完成青藏线卫星定位和信息传输系统的试验和测试、电子地图数据库的生成、GPS数据处理和现场验证等工作,努力帮助大家解决技术难题,同时绞尽脑汁地计划 全盘测试任务。虽然感觉头很晕,脚踩地好像没踩到底儿,但他从未失去工作所必须的小心谨慎,科学精神贯穿始终。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因为整理数据统筹计划,他每天平均睡眠不足6小时,身体承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很多次他都被强烈的高原反应扰得痛苦不堪,头昏、头疼。一次他患感冒,咳嗽 得十分厉害,呼吸也很困难,就连说话都费劲,大家劝他休息一天,但他依旧拖着疲惫的身体坚持和大家一同爬山,穿戈壁,背着测试仪器走在铁路沿线上坚持工 作。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尽管如此蔡教授仍不忘尽心尽力地去关心随同的每一个人。蔡教授坚持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睡一样的床,从不搞特殊。一次,一 个学生在山上生病了,蔡教授担心不已,竟把自己的大衣披在了病号身上,自己穿着单衣顶着寒风坚持工作。为了让每一个来此实践的研究生不虚此行,他尽可能多 的让大家带回去知识、带回去经验、带回去精神,每次只要是计划来青藏铁路,总有许多学生主动请缨,大家都希望到这项宏伟的工程建设中让自己得到磨炼。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笑傲昆仑问天下何处是雄关,跃马雪域引青藏高原飞铁龙!”“艰苦不怕吃苦,风暴强意志更强,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追求更高!”这不是一般的豪言壮语,它反映 着所有像蔡伯根教授这样的科研工作者以及所有青藏铁路建设大军身处“极限”环境的达观,对克服困难实现宏伟目标的必胜信念和对所面临的困难的极大藐视。正 是这样的英雄气概,鼓舞着大家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越过一个又一个障碍,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蔡伯根不仅是一名大学教授和科研工作者,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说“作为一个党员不仅要为实现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去操劳,努力做好自身的工作,还要去影响 带动周围的同志一起去努力,去奋斗!”作为科技工作者,他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追求着科学的境界,孜孜不倦;作为教育工作者,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追 求着无私的奉献,无怨无悔;作为光荣的共产党员,他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着精神的升华,奋斗不息。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蔡伯根同志——一名普通 的共产党员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堪称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楷模!3E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