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校训以字数最少、含义悠深,在全国乃至世界的高校中独树一帜。
学校在2003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时,曾引用《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进行释义;光明日报曾经以“行而增知 知而笃行”为题介绍“知行”校训的由来始末。
我1983年入学,本科专业是铁道车辆,现在的专业名称是车辆工程,作为我校的特色专业,车辆工程专业主要研究轨道车辆。今年是北京交通大学125周年华诞,作为一名在学校持续学习、工作了近40年的交大人,谈一谈本人在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和科研中践行“知行”校训的情况。
一、知行合一
促使铁路管理传习所创立的曾鲲化先生提出“知以致行,行以致知,践知践行,践行践知,行而增知,知而笃行,循回往复,次第进化,最终成就大事。”,这是对我校师生践行知行合一的要求。
车辆工程专业涉及机械工程和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前者是关注车辆的设计、制造,后者是关注车辆的运用和维护。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建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1958年,从专业建立开始,师生就本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赴中国最大的客、货车辆生产基地——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和齐齐哈尔车辆厂参加生产劳动,学习客、货车辆的构造和设计原理以及生产工艺流程;赴郑州铁路局参加陇海线建设;对于一个新成立的专业,这为今后的教学和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本人的大学四年学习中,到北京铁路局北京车辆段、丰台机务段、丰台车辆段进行过认识实习,到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进行过生产实习,到齐齐哈尔车辆厂进行过毕业设计实习,其中既有7月份在北京闷热天气挤公交的经历、也有9月份在青岛观看海上日出的时刻、还有3月份在齐齐哈尔感受寒风刺骨的体会。其间收获最大和自豪的事情就是,所学与所用紧密结合,而且可以手持铁路免票走四方。与车辆工程专业紧密合作的企业,如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郑州铁路局先后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北京铁路局获批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二、知行创新
中国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孙中山先生针对中国古代有“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说法,提出了“行之非艰,而知之惟艰”的观点。我认为高等学校唯有不断在知与行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解决现场实际问题,才能凸显出自身的价值。
高速、重载是铁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世界铁路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高速列车和重载货车是实现客运高速化与货运重载化的国之重器,其结构可靠性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稳定质量、提升效率和效益的关键。
本人十分有幸,1991年参与了车辆工程博士点的建设,30年来我所在的科研团队持续开展了服役环境下结构可靠性评估方法、多源服役载荷解耦识别方法、结构可靠性线路测试与台架试验技术等研究,搭建了仿真分析、线路试验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研究平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列车和重载货车结构可靠性提升技术体系。完成了提速以来国内轨道车辆600余次的测试评估和100余次的结构可靠性提升,其中:针对高速列车进行了240余次测试评估和30余次结构可靠性提升;针对重载货车进行了100余次测试评估和20余次结构可靠性提升;针对提速机车进行了50余次测试评估+10余次结构可靠性提升,将80台日本进口的6K型电力机车结构延寿10年 ,缓解了陇海线运力紧张问题;针对提速客车进行了100余次测试评估+20余次结构可靠性提升,将2000辆CW-2系列、1000余辆209P转向架结构可靠性提升 ,消除了提速客车转向架安全隐患;针对城市轨道车辆进行了100余次测试评估+10余次结构可靠性提升,将多个城市轨道车辆转向架构架结构可靠性提升。
三、知行育人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校长茅以升先生,提出了“习而学”的高等教育理念,即构建一种理论中有实践和实践中有理论的课程计划。本着“学科建设好了,就能在更好、更高的平台上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的想法,2002年,本人晋升为教授后,主动承担起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担子。
面对轨道交通领域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的现状,我们丝毫不敢懈怠,根据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从2005年开始,紧跟中国高速列车技术发展,本人先后组织编写全国首套动车组系列教材、高等学校铁道部规划系列教材、高等学校车辆工程专业卓越特色系列教材3套29部;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2017年组织编写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和实践教材2套14部;2018年为适应“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组织编写系列教材18部;本人主编教材5部,获评北京市精品教材2部。在课程建设方面,专业建设MOOC课程8门,本人主持建设的2门课程获评国家级金课。本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近三年平均就业率98.6%,平均深造率56.6%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车辆1601班荣膺北京交大本科班级最高荣誉“周恩来班”,并最终获评“北京高校十佳示范班集体”。
如今,北京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先后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6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尤其是2016年专业认证接受了《华盛顿协议》国际专家现场考察,为我国成为正式会员做出了贡献。
在社会服务的人才培养方面,围绕高速动车组检修、运用人才的需要,发挥科研优势,设计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多种人才培养方案,本人领导完成了对7个动车段和21个动车所的全部技术管理人员和1.5万余名动车组机械师的培训,这些人员保证了全世界最大规模高速动车组的安全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