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交大125年华诞之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一年。我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回顾在交大工作的点点滴滴,感到意义不同寻常。
回望过去,我1999年1月从北京工业大学调入交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至今已有22年。这22年,从青年到中年,从满头黑发到霜染发际,我在交大的三尺讲台上,走过岁月,跨过年轮,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成长为优秀教师和硕博士研究生导师,见证着交大的发展变化。这22年,我的教师生涯和个人成长,是交大这个平台为我创造的,成就我的是我热爱的学生和帮助我的领导、同事们,更是与学校、学院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一、我与学院:从人文社科学院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
22年来学院的变化发展是巨大的。
记得刚到交大时,人文学院刚刚从文理学院分出来单独立院,办公室在九号教学楼东北侧,院长是年轻有为的刘军甫。那时的人文学院包括社科部、大英部、体育部和思政教研室,全院大约100多人。我就在“邓小平理论”教研室任教,开始了紧张有序的教学工作。记得运动会前,学院教师集体在九号楼东侧练习打太极拳,在这里慢慢和学院的老师们认识熟悉起来。后来刘军甫院长调到铁道部任职,学校委派孙全欣任院长。这期间交大与原来的北京电力专科学校合并,人文学院整体搬到东校区的大楼中办公,一年多之后,思源西楼竣工,人文学院被安置在全校最新的教学楼7、8层,楼道宽敞,办公室明亮,我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学院搬入思源西楼没多久,学院院长由原学生处长杨军担任,这时学校大力支持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在2003年,社科部一下吸纳了5名博士和博士后,这些老师后来成为教学科研骨干,还有做了学院领导。也是那一年,我们申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并且又乘着大力发展人文学科的东风,申报了科技哲学硕士点,使交大这个理工科为主的高校,第一次有了哲学学科门类下的学生。
后来杨军院长调离,学院院长由原大英部的教授郭海云出任,从此开启了由文科背景学者担任人文学院院长的历史,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在学校政策支持、学院领导得法、全体老师努力下,取得了较大成绩。2004年和2005年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果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我作为主要参与者也获得了学校嘉奖。学院还开办了新的法律本科专业,发展越来越好。也正是在2005年2月,在主管思政课领导、时任校党委副书记的颜吾佴教授积极倡导、力主下,学院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社科部路日亮、林建成、陈树文等几位教授、副教授放寒假不休息,讨论、填写博士点申报材料,终于抓住了机会,所申专业成功获批,并于2007年开始招收首届博士生,使得我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上了一个台阶。学院有了博士生招生权后,我担任社科部党支部书记,郭海云院长十分关心我的业务成长,鼓励我报考博士,正是在郭院长的鼓励下,我才下决心在职报考,并荣幸地成为学院第一届招收的四名博士生之一,师从林建成老师。多年后拿到博士学位,成为我教学生涯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我内心由衷地感谢当年郭院长的鼓励,也感谢林老师和各位博导老师的指导帮助。
几年以后,由于学科发展,体育部、大学英语部先后于2005年、2009年从人文学院的母体中独立。2009年人文学院院长由韩振峰教授担任,2012年法律系独立成院。这时,原来的人文学院由于主要承担全校本硕博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的培养,按照教育部要求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并成功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后流动站。此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申报成功国家课题、获得的科研学术奖项越来越多,在学科声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2020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又迎来了新一任院长高正礼。在建党百年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在人才培养、服务国家、社会和学校方面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个人是集体的一分子,在这样不断奋进的集体中,无论年轻年长,只有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工作,才不会有所辜负。
二、我与同事:引导帮助我的师长和伙伴
同事是工作上的伙伴,也是榜样。在交大的22年中,我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进步,离不开身边一同工作的师长和伙伴。他们中的大部分依然工作在一线,也有的已经退休,还有人已经永远离开。他们在我生命的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也深深影响着我。
在学院与老师们融洽的相处中,我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也从他们身上汲取到很多好东西。我在科研教学方面的进步,路日亮、林建成、高民、刘越几位老师对我影响很大,在科研上为我引路,在教学上给我鼓励帮助,助力我进步。记得刚到交大时,路老师任社会科部主任,林建成任主管科研的副主任,刘越担任邓小平理论教研室主任和支部书记。路老师在事业上的执着勤奋、林老师为人的谦和严谨自律,高民的知识广博、为人热忱,刘越的认真敬业都在日后的工作中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的精神也也时时滋养和影响着我。
路老师主持课题,编著《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一书,为了带领年轻人,把我们当时几位年轻教师加入课题组,并且亲自指导我们做科研,告诫我们要形成自己的科研方向,我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关注和研究就是起于作为中国人学会副会长的路老师的引导。自从2002年我和时任人文学院主管科研的副院长殷快一道参加了中国人学会上海年会后,就成为人学研究队伍中的一员,每年都积极参与学会组织的研究交流,从中获取学术营养。
2007年我考上本校在职博士生,师从林建成老师。林老师学养深厚,严谨克己,为人谦和。跟从林老师学习,是一件幸运的事。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林老师在把握基本大方向的前提下,从来都平等待人,对学生的兴趣和选择,给与充分尊重和肯定。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社会学,但林老师知我研究兴趣在人学,就鼓励我接续研究,当我确定“人的精神需要”为博士论文研究方向后,不仅给我耐心指导,还在去美国做访问学者时,亲自为我搜集人学研究方面的英文资料,使我非常感动。我的学术成长离不开路老师和林老师的引导帮助。
此外,高民老师生前也对我研究视野的拓展助益甚多。高民老师曾任图书馆馆长,后来从管理岗来到人文学院做起了她渴望做的教学工作,开设了“中国古代诗词选讲”和“毛泽东诗词鉴赏”课程,非常受学生欢迎。高民老师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带领着我们编写《解读中华》一书,我和颜吾芟分别承担了其中的“中国百位名人”和“中国百件大事”两部分,这对我讲授研究生专业课“中国哲学史研究”特别有帮助。只遗憾高民老师生前想把这本书翻译成英语出版的愿望没能实现,就因患“渐冻症”而不幸地过早去世。她生前为了使学生更多接受人文素质教育,曾到北大登门邀请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来我校做讲座,我当时因任社会科部党支部书记也有幸同去,感受到许先生的睿智风趣。
每当想起念起往事,都对曾经帮助过我的同事心生感恩之情。
三、我与学生:教学相长的好朋友
做老师几十年,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学生。我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工作。在交大始终在教学一线上思政课呵哲学专业课,后来又指导硕、博士,时光就在迎来、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中度过。其中有灯下熬夜备课的艰苦付出,更有获得学生尊重喜爱的幸福回报。我教学生,学生也教我,生命就在教学相长中一寸寸燃烧。
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我与许多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常常是学生给与我的东西更多。2003年我主持《邓小平理论》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项目,要编写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建设教学网站。当时教学网站建设在高校刚刚起步,我从任课的计算机专业本科班级里找了一名肯于动脑的学生江波,他发挥专业特长,很快对于《邓小平理论》课程网站从后台技术到网页美工进行了设计和呈现,确保我们把相关文字视频等教学材料上传到网上,随后又有信管专业的石秋月和姜捷接续完善和维护,确保了课程网站的顺利开通和使用,从而成为北京市教学成果获奖的重要支持。后来江波由于学业突出、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被到保研到清华读研究生;而石秋月和姜捷在工作后多年和我依然保持联系,石秋月则经常与我分享她在工作生活中的苦与乐。
教书育人,不只是教书,更是以情育人,以情育心。2014年暑假受研究生院委托,我作为研究生学生干部实践小分队的带队老师,同赴革命老区江西赣州农村做留守儿童的调研帮扶活动。学生中除了有我院朱春英外,还有晏裕生、果志伟、李聪、王冰、马睿、安琪、李昀臻、宋龙龙、田艺、丁琪、司运梅等同学,在一起调研的几天,工作高效,相处融洽,闲谈中关心他们生活、学业,在这个团队中还成就了一对璧人,也因为我和这个团队经常保持联系,还使得团队中另外两名同学分别找到了自己心仪的人。我十分开,被称为“杨妈妈”也就是这个团队中最先叫起的,表达了他们的深厚情谊。因为关心学生身心全面成长,后来我所指导的研究生也就把“杨妈妈”这一称呼叫了下去。2020年6月我所指导的团队获得了研究生院评选的“优秀导学团队”。
还有很多我教过的记得名字和不记得名字的同学,在我的课堂上和日常交往里都留下了深刻记忆,相互成就。记得大约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一位曾上过我的课、留校多年已成为骨干的老师对我说:“杨老师,2003年非典来临时,我们在思东楼上您的课,您在课堂上鼓励我们不要害怕,说一定能度过难关!当时那种镇定勇敢的态度一下子给我们以极大的感染,对同学们的心情稳定起了很大作用。我觉得这就是思政老师的样子!”听到这话,我内心充满感动和欣慰,此生不悔为思政人!
四、我与交大合唱团
在交大,我工作之余最快乐的业余生活之一就是参加教师合唱团的排练和演出活动。交大合唱团大约成立于2014年。一开始是语传学院的一些老师成立了兴趣小组,利用周五中午时间一起练习唱歌。后来在校工会的主导下,成立了教工合唱团,我是合唱团成立之初加入的,那时还进行过考试筛选。说实话,真有点担心选不上。合唱团最初的指挥和艺术指导是庄思淇老师。后来听说庄老师出国了,学校恰好引进了国家一级歌唱演员韩娉婷,于是韩老师就成为了合唱团的艺术指导和指挥。
几年来,在韩老师的指导下,合唱团坚持不懈,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发声基本功和排练曲目,合唱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令我开心的是我的发声比起前科学,有了很大进步,更开心的是唱歌带来巨大的精神愉快,让我能以更好精神状态投入教学和科研。多年来,每当学生毕业季和校庆等一些重要的纪念日,有大型活动时,都会有教工合唱团的身影。2016年我们还参加了学校建校120年纪念演出,能在这种时刻演出,感觉尤其幸运开心。今年是建党百年,我又将随合唱团参加学校和北京市的演出。通过歌唱,唱出心中对党的赞颂,通过唱歌,唱出对生活的热爱!
22年一路走来,感恩交大,感恩帮助过我的所有人。愿交大永远充满生机和创新活力,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愿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前景更加辉煌!
(摄影:张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