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思源书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文化 > 思源书香

时间:2020-10-21 来源:后勤集团 作者:郝志如

郝志如:三处古槐见证百廿交大

编者按:为庆祝建国71周年华诞,校工会联合图书馆开展“传承历史文化,通晓北京古今”为主题的教职工暑期读书有奖征文活动。此次校工会举办的征文活动,通过一篇篇征文记录下我校教职工居在首都读北京、宅在京城聊京味,对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切身感受,增强了我校教职工的爱国情怀。值此“传承历史文化,通晓北京古今”主题征文活动正式落下帷幕之际,特通过评委评选,遴选部分优秀作品展示。

坐落于上园村3号的交大校园里,几株古槐安静宁祥,为这所活力四射的学校增添了几分沉稳与厚重。思源楼后的古槐最有文化味道,巨伞般的树冠遮蔽着花岗岩的“知行”碑,古老的槐树伴着古老的校训,槐香中洋溢的是百年交大的文化底蕴。科学会堂后的两棵古槐最具浪漫色彩,两棵树的枝丫早已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凉棚,当淡黄的槐花开满了树,微风吹拂,暗香浮动,簌簌飘落的槐花便会洒在树下的草地上、长椅上以及树下专心读书姑娘的长发上……还有12楼后的古槐,植于1861年,是交大年龄最大的一棵古树,如今已快160岁了。抚摸着古槐斑驳的树干,思绪也变得悠远,百年的时光里,古槐见证了多少沧桑呢?从1951年交大迁址到上园村,古槐一定把交大的每一点变化、把交大人的每一滴汗水、把一代代学子的青春都静静地记下了……

在贵州福泉古城的文庙,一株高大的国槐静静立在围墙的一角,树干上挂着二级古树的标牌。时光退回到1939年,文庙墙角的这株国槐迎来了一群衣衫褴褛却激情满怀的学子,那就是在抗日战争中南迁办学的交大人。从1937年离开府右街,先是辗转到了湖南湘潭,二转湘乡,随着战事的发展,这已经是第三次长途迁徙。平越(现改名福泉)的文庙建筑,成了学校主要办学地点,教室、办公室都在这里,大成殿用作了大礼堂,男生宿舍是一个大棚,命名为“天佑斋”“鸿哲斋”,后面的女生宿舍命名为“木兰斋”。战火连天的年代里,交大在这里办学历时六年,校舍虽然简陋、生活虽然艰苦,但严谨治学的校风没有改变,一大批杰出人才从这里走出。

与中南海一路之隔的力学胡同,一排高大的国槐遮住了胡同的半边天空,国槐的树干上挂着的绿色“二级古树”的标牌,向路人展示着它们的年龄已超过百岁。追溯交大的历史,便可推测出这排国槐当是交大人所植。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邮传部司员曾鲲化在对中国铁路现状进行了周密考察之后,递交了《上邮传部创办铁路管理学堂书》,详细陈述了办铁路管理学堂的设想。他的建议得到了邮传部的采纳,1909年9月10日,铁路管理传习所成立,校址就在邮传部北面的府右街李阁老胡同,今天叫力学胡同,也就是现今这排古槐南侧的院落。《我与交大》一书中收录了1930年毕业的老校友万琮的回忆录:“一副牌坊式的大门,矗立于府右街旁,校门口总是有一位持着长枪的守卫站着,衬托出这是一个庄严而又肃穆的最高学府所在地”。1909年到1951年期间,大门上的校名由铁路管理传习所依次改为北平铁道管理学校、北京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大门两边的国槐知道,这些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交大的留影。

经历了清政府、经历了北洋军阀、经历了抗日战争,也经历了新中国七十多年的飞速发展,滚滚征程中,交大始终坚守着一所学府的最高信仰,立德树人,为国育才,三处古槐也是见证者。

(图片源自网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