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思源书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文化 > 思源书香

时间:2020-03-11 来源: 作者:闻学 胡琪

闻学 胡琪:在融合创新中传递时代强音

  抗疫战斗打响之际,却有主持人笑嘻嘻采访专家;国家遭遇困难之时,却有记者身着红风衣现场报道。不合时宜的微笑、鲜艳扎眼的红色……这些被网络普遍诟病、缺乏媒介素养的不专业行为,不禁引起社会反思: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近期,暌违荧幕8年后回归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以下简称《主持人大赛》)给出了答案。从线上线下审核海选,到60名选手同台竞技,最后到近期决出冠军,#邹韵好稳##董卿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双双登上微博热搜第一,《主持人大赛》完美收官。节目不仅让观众认识了一个个为梦发声的年轻主持人,见证了一场场精彩的主持争锋;更凭借专业赛制与大众参与、能力考查与时代要求、主持梦想与职责使命的融合创新,展现出竞赛类电视节目在新时代的转型与突破。

  作为一档专业性极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凭借公平公正的赛制创新圈粉无数。看题就回答、出分即淘汰,节奏不拖沓、全程没废话。从给出考题、选手回答,到评审打分、嘉宾点评,最后到核算分数、宣布结果,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整场比赛一气呵成。为了保证打分系统的严谨性,节目不仅邀请了涵盖学院导师、节目制作人、主持人三类群体的17位专业评审;而且开创性地融合了大众评审方式。依托新技术,拥有仿真3D形象的400位线上大众评审即使没有亲临现场,也能参与节目、评价打分。

  除此之外,对公证人员现场监督、保证公平等传统的延续,也让节目频频创新。有网友表示,“过去的老派在我看来是现在的新潮,自我展示、公证人员等传统元素真的是太久没看到了。”沿用经典比赛模式和融入现代新颖元素的《主持人大赛》,始终聚焦在对主持人基本素质和内涵修养的公正考察上,这便是节目备受关注的新亮点。

  在观众以往的认知里,主持人只需要形象好、气质佳、会说话。但是在媒体融合的新时代,一个人就顶一支队伍,所以一名优秀主持人具备的素质远不止这些。基于此,节目在考题类型上与时俱进,在内容设置上观照社会,多方面考察主持人的采、编、评、播全媒体素养,让观众见识了所谓的“高手过招,神仙打架”。如将“钢琴、蝴蝶、皱纹”三个关键词进行串词,考查选手的知识储备和视野格局;设置“选手因身体不适申请退赛”等突发情况,测试选手的临场反应和处理能力;针对“作为一名主持人,更应该读万卷书/更应该行万里路”交替评述,考验选手的思维逻辑和观点论证;给出“人类与野生动物在对立中谋求平衡”等缩放图片分两轮评价,考查选手的问题思考和分析表达。值得一提的是,节目精心设定了“走出去”实战考核,让选手们从选题策划、实地采访、后期剪辑、现场表达等链条式过程中体悟“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例如,跟随尹颂的脚步来到井冈山,这里的人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弘扬井冈山精神。江满凤将爷爷的歌曲《红军阿哥你慢慢走》传承下来,还尽一己之力帮助贫困学生和老人;年仅10岁的讲解员,已经有7年的讲解经历,红色基因早已撒播在她小小的心灵之中。邹韵将目光聚焦在袁隆平杂交水稻团队13年的“援非”之路,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采访,让她和更多人读懂了这位“耕耘者”造福人类、忘我奉献的崇高品德。这些理论结合实践、联结社会话题的典型考题,提升了节目视角的高度和内容的深度,也让观众明白融媒体时代对主持人的多重考验。

  在围绕“我是主持人”进行三分钟自我介绍的最终展示环节中,选手们结合自身经历和真情实感的解读实现了对节目主题的回归,引发对“什么是主持人”这一问题的再思考。蔡紫意识到作为一名主持人,自己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源于平台的赋能。她将节目比作孩子,彼此共同成长、互相成就才能发出更有力的声音。邹韵从采访一个个人物、编写一条条新闻中培养出“底气”,一步步见证中国国际话语地位的提升。透过这些参赛选手,我们可以发现,主持人不只是一群会说话的人,更是一个个秉承职责使命为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努力的奋斗者。这些参赛者将自己热爱主持行业的小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梦想相结合,用个人与平台的合力传递出时代最强音。

  《主持人大赛》为一群有激情、有能力、有担当的年轻主持人提供了展示自我、实现梦想的平台,描摹出新时代优秀主持人的精神风貌。节目对融媒体时代优秀主持人的标准进行了全面探讨和重新审视,在形式表达、内容赛制和思想主题等方面实现了创新升级。

  (作者:闻学,系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教授;胡琪,系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