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小英,女,汉族,中共党员,1972年2月出生,1993年6月入党,1997年4月参加工作。现任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风景园林研究所所长、教授。
蒙小英同志作为一线教师,长期坚守课堂教学,成功开创建筑启蒙链式教学模式,主持建设了一批校级精品课程和中国大学MOOC课程。服务交通强国,主持和实施了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论文80余篇。参与北京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规划设计,为超大城市治理和城市风貌贡献智慧。曾获北京市优秀责任规划师等荣誉称号。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相关实践成果荣获2022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三等奖。
一、不负初心,她是25年坚守一线的教学革新者和成长引路人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25年来一直坚守在建筑启蒙的本科课堂,走在建筑启蒙本科教学改革的最前沿。她创新性地建立学科交叉的课程组教学模式与体系,包括链式教学、集体备课等新方法和“一轴两翼”的教学平台,并为建筑系和学院推广使用。作为专业任课老师,她就像一路引航的灯塔,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既在专业学习上给予学生精准指导,又密切关注学生在各种角色转换中的不适、苦恼,为学生指点迷津,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从教25年来,她曾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三育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我最敬爱的老师”、智瑾奖教金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党员等多项荣誉。
二、秉持臻心,她是求索不止的交叉学科探路者和拓荒人
她认为,学科交叉是创新的源头。基于自身建筑学和风景园林的交叉学科教育背景,她一直致力开拓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从博士论文开始,将建筑学的建筑语言研究运用到景观作品的研究,开创了景观图示语言的研究,启发了一大批后来者的设计语言和空间表征研究。在滨水景观设计、海绵城市研究中,她主动积极与水利学、环境工程、生态学、地理学合作,形成了大景观引导下的水利设施建设机制,开创铁路沿线绿地响应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支持体系研究。面对疫情防控,深度思考作为基层单元的社区环境如何裨益于居民免疫力的提升而把预防医学与社区环境营造嫁接,以预防医学精准的研究结果或定论为科学支撑,思辨和探索与之适配的社区空间和环境行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住建部、教育部等多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80余篇,编著著作2部,译著7部。
三、怀揣匠心,她是服务国家、首都重大战略的先行者和筑梦人
以专业技能回馈社会,用工匠精神浇筑梦想。教研之余,她将自身专长规划设计融入服务“交通强国”“乡村振兴”等重大国家战略和学校的建设发展。
服务交通强国建设,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结合学校交通特色和学科研究特色,她主动融入交通强国设施建设,探索运游结合乡镇客运站更新设计,解决交旅融合关键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与中交公规院合作,完成祁婺高速开放式服务区商业业态、动线设计研究和敦煌世界文化遗产悬泉置景区交旅综合体景观设计;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为超大城市治理和铁路门户的城市风貌提供科学支撑。
服务在地城市的重大建设,把设计画在首都蓝图中。与北京市政工程总院合作,完成北京中心城区至城市副中心4条景观大道设计导则和概念性规划。2019年以来,任海淀责任规划师甘家口街道高校合伙人团队的负责人,服务海淀和北京城市精细化治理。结合教学和科研,探索甘家口街道社区微更新中的疑难杂症,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提供思路。她所在的“北京交通大学海淀责任规划师团队”荣获2022年“海淀青年榜样”年度集体。
服务乡村振兴,把梦想绘在产业帮扶的第一线。她积极参与学校定点帮扶单位内蒙古科左后旗工业园区规划,大到村镇产业园区规划和设计建筑方案,小到村入口标志物和党建宣传栏的美丽乡村环境提升。她带领研究生为村部党群中心广场绘制了一面五彩斑斓的围墙,鼓励村里留守儿童大胆拿起画笔在墙上画下她们的梦想。为扩大科左后旗绿色有机水稻的销售量,她带领学生奔赴巴彦乌楞嘎查村,完成绿色有机水稻思源粮心品牌的logo设计、宣传视频。该实践成果荣获2022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三等奖,学习强国、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服务交大发展规划,把灵感浇筑在这方钟爱的校园里。多年来,她坚持用专业特长回馈学校。学校120周年校庆前夕,她主持设计建成了交大雨水花园,这一景观不仅成为校内知名的打卡地,还是兄弟院校同仁观摩学习之地和校园唯一一处花园式的生态宣教基地。此外,她还为学校校友广场、向阳办公区环境改造设计等提供了智力支持。2022年,学校雄安新校区总体规划拉开序幕,她又继续用热爱的画笔为师生们建构美丽新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