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师者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交大人物 > 师者

时间:2023-06-30 来源: 作者:

【北京高校“两优一先”·优秀共产党员】李波:逆“风”飞扬,科技攻关,潜心育人

李波,男,汉族,中共党员,1978年8月出生,2000年3月入党,2007年3月参加工作。现任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教授。

李波同志作为中国冰雪科学家,了解风、分析风、利用风,为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建党100周年庆典、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主火炬点火仪式等重大活动提供重要技术保障,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一、不忘初心,务实苦干担重任

2021年7月,在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庆典的抗风保障任务后,他接到了一项关于冬奥会开幕式的秘密任务——为冬奥会主火炬“大雪花”的点火仪式提供技术保障,让风的影响消失。时间紧迫,任务重大。可按最初的方案“大雪花”摆幅过大,火炬手无法将火炬插入大雪花。“和风死磕到底!”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方案研讨、风洞试验、计算分析,他和设计团队一起调整方案,保证了火炬手将火炬准确插入那朵惊艳全世界的“大雪花”,稳稳的升起来、转起来、亮起来,用一场中国式浪漫惊艳全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我们国家的强国之路一样,中国冰雪运动也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实际上,自2018年起,他便带领团队投入到北京冬奥场馆建设与运动员的风洞测试中,为“办赛精彩、参赛出彩”的目标努力奋斗着。

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找到他做风洞辅助训练系统。在没有经费支持的情况下,他登上了前往瑞典、英国的飞机,受邀参观风洞辅助训练系统。但当他赶到测试现场时,设备已经完全拆除了,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风洞。依靠学习和引进国外技术这条路走不通,他下定决心把科研重心转向体育抗风,探索填补风洞技术应用于竞技体育领域的空白。

在国家科技部、体育总局的支持下,以北京交通大学风洞实验室为依托,李波团队成功研发了我国第一套冰雪项目风洞辅助训练系统,支撑我国第一座体育专业风洞的建设,并主持完成了该风洞的北京冬奥会备战升级,创新性接入大型跑台、六自由度系统等训练装置,强化训练功能;研发了多人测力系统,解决了队列测试效率低的难题,进一步提升测试功能,使其成为国际最为先进的体育专业风洞,他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二、科研攻关,迎“风”而上破难局

他还牵头承担了冬季项目风洞应用技术研究的科技攻关任务。由于竞技体育的特殊性,能找到的资料少之又少,只能从零开始,攻坚克难,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从测量仪器、测试装置,再到测试方法、训练方法,一个接一个的去攻关。李波团队和国家队的教练员、运动员一起用了4年的时间,啃下了竞技体育风洞应用技术这块“硬骨头”,建立起了冬季项目全套风洞应用体系,包括冬季项目风洞模拟训练技术、姿态风阻优化技术、队列风阻优化技术、装备风阻评测技术、赛道赛时环境风评估技术等5大核心技术,填补空白,实现了从“0”到“1”的飞跃,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冰雪科学家”的荣誉称号。

2022年1月4日,他负责建立的冬季项目风洞应用技术作为科技冬奥的代表性成果向习近平总书记做了专门汇报和演示,受到高度肯定。

在北京冬奥会备战中,李波团队负责完成了15支国家队、392名运动员、2504人次的风洞测试与训练。应用风洞模拟训练技术,助力高山滑雪国家队、雪橇国家队首次获得全项目参赛资格。应用姿态优化减阻技术,帮助钢架雪车国家队运动员减小滑行阶段的风阻力平均达到11.68%,助力我国车撬类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开发冰场风扇助推系统,帮助速度滑冰国家队短距离组开展超速训练,助力我国在速度滑冰男子项目取得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改写“女强男弱”局面。支持了国产雪车、头盔、竞赛服等一大批低风阻高性能冰雪运动装备的研发。应用赛时环境风评估技术,辅助进行雪上项目的临场决策,为我国夺取5金2银、改写“冰强雪弱”的局面提供重要技术支撑。风洞技术为我国体育代表团创造参加冬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培根铸魂,严谨治学育菁英

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治学严谨,品行端正。在立德树人方面始终坚持“四个相统一”,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领路人”,2022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

他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注重结合本校、本专业特点,实施课程思政。通过詹天佑、茅以升、王梦恕、施仲衡等一代代交大人传承交大精神、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勇于承担国家重大建设任务、建设美好国家的责任感。

他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带领研究生勇闯“无人区”,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开展集成化应用。在祝融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架抗风性能研究中,他带领研究生引入最新3D打印技术,成功解决了格构式塔架结构风洞试验技术难题,该项技术也被成功应用到北京冬奥会临时看台、临时转播塔等格构式结构的风洞试验中。近五年来,他指导的研究生共3人获得国家奖学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