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师者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交大人物 > 师者

时间:2019-03-19 来源:宣传部 作者:龚家琦

【最美交大人】马忠:为学不懈,育人不倦

精于科研 果敢改革

他是掌舵一方的会计系主任

倾心教学 潜心求进

他是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匠心育人 规范引导

他是学生眼里的“忠爷”

从初登讲台的稚嫩

到“行政”、“教学”双肩挑

三尺讲台上 他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教师情缘

1987年的秋天,刚刚大学毕业的马忠第一次踏上讲台,准备给台下两个班的学生教授《管理会计》一课。为了这第一课,精心准备的手写讲稿,马忠在心里已默念了很多遍。

“当时的心情除了紧张就是紧张”,四十多分钟的课程,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虽然内容按部就班地讲完了,但是十分机械,回家跟我爸交流,他说这老师头三遍上课呀,都不叫上课。”

马忠出身于教师世家,父亲是大学老师,家教严谨。在马老师的印象中,父亲总是将工作放在第一位,甚至在自己出生时,父亲因为带学生实习都没能在身边。“父亲对学生、对教育真的是不计代价的付出和认真。”

1987年从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班毕业之后,由于成绩优异,在时任经济系系主任邀请下,马忠最终也选择了跟父亲一样的道路。而这一做就是三十多年。

“教师这个职业,苦,还真的挺辛苦的。不过干到一定程度了,看到学生的成长,也是发自内心的开心。从教这些年,我也是以倾心教学、潜心育人来要求自己”。

回望这些年的教学体悟,马老师浓缩为三个关键词:反思、耐心、持续改进。

进取的反思者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马老师看来,作为教师,就要不断反思已经上过的课。

“一轮课结束之后,你是否达到了期待的教学效果?如果没有,是何原因?想要教学进步,就一定要学会反思。”

马老师坦言,教师这个职业,很容易陷入到一种刻板教学中,一些特定课程,如果按照之前的教学轨迹持续授课,其实也出不了很大的偏差,所以教师往往缺少内生的反思动力。

但是马老师不愿意让自己的教学处在安逸区,“反思”二字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横向,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高校教学经验对比;纵向,与自己不同时期授课效果对比,马老师在不断的汲取营养,丰富教学。

“2001年去英国的时候,我就发现国外教学和国内教学不太一样,其实知识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国外学生看上去动手能力强一些,使用工具的自信心也要强一些,后来我理解是训练方法不太一样。”于是回国之后,马忠就开始推进研究性教学,从本科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英文文献、研究方法能力。

马老师也很开心经常能收到一些毕业生的反馈,“之前有一位学生本科毕业之后去美国念硕士,有一天他就特别开心给我打电话说拿了全A,在美国如果能拿全A的话,名字会刻在商学院墙上一年,他就特别激动,说是自己本科基础打的好。这也算是我对学生的一份心了。”

坚定的匠心人

锲而不舍,玉汝于成。在马老师看来,一个“好老师”的核心就是对教学用心,对学生耐心。

“一个老师不仅要做到高屋建瓴,将知识以最高效的形式传授,更要会引导学生,培养思维方式,学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逻辑化”。所以“备课”在马老师看来是永无止尽的。

“要想真正备好课,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就是一遍遍不断的磨。”每学期,马老师的课程内容都会有所调整,之前为了录制慕课视频,干脆将一千多页的PPT全部重新制作,“虽然费时,但很值”。

从教三十余年,“耐心”二字不仅仅体现在教书,更体现在育人上。直到现在,马老师每年还会坚持带两到三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大创的比赛周期是一年,这一年里要定期讨论,随时答疑,其中要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想要和学生有更多交集吧”,这是马老师坚持的理由。

“跟马老师做大创是‘痛并快乐着的体验’,马老师特别刀子嘴豆腐心”,会计系一位大四学生说到,“老师自己能力很强,对我们要求也比较高,有时候还会被我们做成各种表情包用来‘警醒’自己。”

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份用心让马老师每年都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持续的改进派

马忠认为,教学应该是一种发展中的教学,不能一劳永逸,因此持续改进很重要。小的持续改进可能是针对一门课的改进,而大的持续改进就是一种培养模式的改进。

以课程改进为例,马老师很重视规范性教学。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我们也在思考一些思想要怎么贯彻到教学和育人当中,我感觉规范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做法。”

“比如指导本科生论文,我们从开题报告模板到论文引用规范等一系列环节都给他们设计好,这样学生在写论文的时候就会按照这个规范走。从低年级开始潜移默化的培养这种习惯,一开始论文就比较合规,慢慢的就会开始追求论文的思想、质量。”

相应的,马老师每年都会对课程作业模版、论文模版进行更新、改进,并且根据最新的教学要点不断加入新的内容。这种成果也是显著的,马老师平均每学年指导5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优秀论文率达到80%以上。

“必须要让学生真的觉得有收获,这点对我来说很重要,马老师把这种持续改进的动力归位一种责任感。“教育是一个良心活,投入永无止境,主要就是负责任。我希望若干年后,学生们回忆母校,会留下老师认真教他的印象,这个印象在了,对学校的感情也就在了。”

从马老师第一次踏上讲台至今,已过去三十余年。当年那个稚嫩的青年教师早已成长为教学名师。如今,你依然能在北京交大会计系的课堂上,看到这位持穿正装授课的老师倾心教学、谈吐成章。

为学不懈 育人不倦

马老师将继续在教师这条道路上

带着反思 带着匠心

持续改进 不辍耕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