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院部采风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院部采风

时间:2023-08-06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暑期观察】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传承红色血脉,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带你跨越时空感受英雄力量

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73周年。为进一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重要指示,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实践团于2023年7月10日至14日赴实践地开展学习和宣讲活动。

临行前学习与动员会

为部署任务、提高要求、鼓舞士气,实践团于6月29日开展临行前学习与动员会。首先,实践团在党建小屋观看爱国主义电影《长津湖》,一起重温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观影过程中,组员们深深地被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所鼓舞。随后,实践团进行了线上虚拟抗美援朝展览馆参观,由组长郭诚钰为组员讲解抗美援朝相关内容。“云参观”结束后,组员们展开热烈交流,分享参观体会。

F46E

为进一步挖掘沈阳、丹东的红色文化资源,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光荣传统,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实践团进行了许多前期准备。7月1日,实践团完成问卷的设计与制作。7月3日至9日,实践团在线上线下同时展开问卷调查,线上通过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发放问卷,线下在校园和附近街道向学生、老师和居民等面对面进行调研。7月7日,实践团走进科学会堂,共同观摩北京交通大学第十三届创业项目选拔大赛决赛项目《“红色记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关于抗美援朝运动细节的抢救性挖掘与历史拾遗》答辩现场,并同项目负责人梁瀚进行深入交流,从中汲取宝贵经验。7月9日,实践团制作抗美援朝主题明信片,宣传抗美援朝事迹,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共同致敬“最可爱的人”。

F56A

观瞻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传承红色基因

7月11日上午,实践团全体成员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首先,实践团全体成员在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下庄严肃立,默哀三分钟并献花,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其次,实践团观看了杨根思连向杨根思烈士汇报今年工作,朗读战士们写给杨根思烈士的信件,团队成员对杨根思烈士的光荣事迹感受颇深,产生浓厚的崇敬之情。最后,实践团成员给大家介绍了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烈士、一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以及一级英雄杨连第烈士的先进事迹,鼓舞成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意识,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讲解结束后,实践团全体成员向革命英烈献花,深切缅怀。

E961

走进沈阳抗美援朝纪念馆,感受英雄精神力量

7月11日下午,为进一步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缅怀先烈,更好地赓续抗美援朝精神,实践团共同参观了沈阳抗美援朝纪念馆。实践团成员跟随讲解员循着历史的足迹,追忆了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近距离感受志愿军将士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舍生忘死、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参观中国人民志愿军公园,体悟红色文化

为追寻前辈们艰苦奋斗的足迹,体悟红色文化,7月12日下午,实践团来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公园开展实践活动。本次实践主要围绕实践调研、学习交流、合唱观影等形式展开。

公园将鸭绿江畔的美景与抗美援朝英雄历史融为一体,实践团成员在此感受到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首先,实践团参观了志愿军公园中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10组主题雕塑,它们展示了志愿军的英雄气概和不畏强敌、制胜强敌的大无畏精神。接下来,实践团分成两队在志愿军公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丹东市居民对抗美援朝精神的了解程度,并在填写问卷期间交流如何更好地宣传抗美援朝精神。调研结束后,实践团将精心制作的明信片分发给居民留念,向大家宣传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许多居民对我们此行活动表示积极配合和高度肯定。而后,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以及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实践团在志愿军公园的雕塑前合唱歌曲《歌唱祖国》,实践团成员更深刻地感悟到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核——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最后,志愿军公园设置了抗美援朝主题电子宣传栏,实践团在此观看了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系列纪录片《铭记》,通过孙景坤、李延年等老英雄的亲口讲述,感受冰血长津湖、鏖战上甘岭的峥嵘岁月。

11B7D

探寻红色足迹,瞻仰鸭绿江断桥

为重温抗美援朝革命历史,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7月12日上午,实践团成员走进鸭绿江断桥。鸭绿江断桥位于中国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江岸路鸭绿江畔,它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最重要的运输通道,成为美军飞机轰炸的重点目标,于1950年11月8日被拦腰炸断。“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小组成员围绕鸭绿江断桥进行了深入讲解。通过此次实地瞻仰鸭绿江断桥,小组成员更深刻地理解了魏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并在断桥上饱含深情的进行了朗诵

115F4

F248

铭刻英雄历史传承伟大精神——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

7月13日,实践团走进位于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全军唯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历史的国家级重大战争的纪念馆,是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了解抗美援朝历史、缅怀志愿军英雄、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纪念馆广场的国防教育园,团队成员通过参观抗美援朝时期的大型文物兵器,国防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接着,随着团队成员走进纪念馆内,时光变得沉重而缓慢。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幕幕珍贵影像,真实地再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团队成员不时驻足凝视、深思、交流。随后,团队成员分别讲解了纪念馆的各个展馆,进一步培养团队成员成为抗美援朝精神的讲述者和传播者。活动开展期间,我们遇到了解放军报的记者,并获得了与报社记者学习交流的宝贵机会。实践团还吸引了CCTV-7国防军事频道工作人员的注意,当时节目组正在拍摄抗美援朝英模部队官兵在各个主题展馆向志愿军老兵汇报连队近况以及向老英雄请教学习的新闻画面,与实践团的实践主题不谋而合。在跟节目组记者协商之后,实践团获得了采访抗美援朝老兵--关明诚同志、唐剑光同志的机会。

抗美援朝纪念馆门前,实践团向两位志愿军老兵提问了三个问题:当年上战场时的年龄是多大?图片左侧的老英雄是15岁;图片右侧的老英雄是19岁。战争期间的在部队得出具体工作是什么?图片左侧的老英雄是汽车兵,负责开汽车;图片右侧的老英雄是收集整理材料,负责文本工作。为什么当时能有如此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何处?图片左侧的老英雄回答他们绝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待,图片右侧的老英雄回答战友的之间相互信任和支持的情谊给了他莫大的勇气和力量。近距离的接触老战士,让实践团成员更好地体会他们身上的优良品格,从更深层次地角度理解抗美援朝精神,也让实践团成员明白如今生活来之不易。采访完老英雄之后,实践团全体成员分别与目前黄继光连、杨根思连、冰雕连等部队的现任连长、指导员张颂同志、王玉恒同志、陈天龙同志、王尉同志等进行交流学习,交流期间,官兵们为实践团介绍了连队流传下来的英雄事迹,如“黄继光写给母亲的一封家书”“一个苹果传遍整个连”“连长捂热冻土豆”等。并介绍了连队特色,例如杨根思连队每天点名第一个要点杨根思的名字、冰雕连每逢出重大任务之前有写“绝笔信”的习惯等。最后讲解了连队的理论学习情况,实践团了解到连队里非常注重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一般由指导员进行学习之后再跟所在连队的士兵们共同学习,还会定期组织“官兵上讲台”的活动,以及组织大学生士兵宣讲团进行理论宣讲。

在交流结束后,实践团队长郭诚钰接受了节目组的采访,表示在此次活动中有很多感悟,尤其是通过听杨根思入党的故事联系到自身实际,并对今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而后,实践团成员与部队官兵一起参观了抗美援朝的展馆,官兵们从战争的角度为实践团重点介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战役的历史背景、战争经过以及一些历史细节,实践团对抗美援朝运动的光辉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而更好的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最后,团队成员在纪念馆门口向前来参观的小学生们发放一张张写满关于抗美援朝相关知识的明信片,向小学生们普及弘扬抗美援朝精神。通过看、听、讲、思四个方面,实践团详细了解了抗美援朝的光辉历史,近距离感受到了峥嵘岁月中的革命文化,深化了对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理解。

探访毛岸英学校,追寻先辈足迹

在实践开始前,实践团曾多次与学校负责人取得联系,协定参观时间。7月14日,实践团成员到达毛岸英学校,以追寻伟大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革命英烈毛岸英同志在祖国大陆最后留下足迹的地方。在这里,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毛岸英同志的先进事迹,了解英雄在那个年代的峥嵘岁月,感慨颇多。在学校外面,实践团成员与人民网、新华网等报社的记者相遇并进行了交流,共同探讨了抗美援朝精神对于当代具有怎样深刻的重要意义,以及抗美援朝精神给予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引发了团队成员对如何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13F0A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