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校史长廊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史长廊 > 正文

时间:2016-08-03 来源: 作者:

杏坛初现红果园

漫步在交大校园——红果园,来到“世纪之声”钟塔下,看到钟塔上端庄、工整的“北京交通大学”6个魏碑体楷书,令人肃然起敬。钟塔的建筑造型仿照1923年府右街校址老校门的样式。

从府右街到红果园,从旧社会到新中国,两个天地,两种制度,两番景象,两样前途,学校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变化,来自于社会的变革,更来自于交大人的不懈努力和日夜奋斗。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交大全体师生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隆重热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千余名交大师生在天安门广场亲耳聆听到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师生们热泪盈眶,激情澎湃,他们为共和国的诞生欢呼,同时也为交大在新政权下的重生而感到莫大的幸福!

10月1日的夜晚,天上明月高挂,地上彩灯竞放,北京城里到处欢歌笑语,师生们满怀喜悦参加了全市的提灯游行,同学们高擎着亲手制作的足有5尺高的红五角星灯、政协会徽灯和一列火车模型灯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火红的灯笼映照着师生们火红的面庞,更映照着他们重新建设学校、投身新中国建设的火热心情。当年参与花灯制作和提灯游行的48级学生、共产党员吴绵先说起当年的情景依然记忆清晰,激情澎湃。

全校师生欢迎解放军进入北京城。

解放了!师生们兴高采烈地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进北京,交大人要给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敬上几个满含深厚情义的大红果:

要建设一座房舍宽敞、设备先进、环境美丽的大学校园,

要迎来更多的学生,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

尤其要组建起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为了建设新中国的铁路事业,为了培养更多的铁路高级人才,除了两次解救母校于危难之中的功臣王芳荃等12位教师之外,一大批享有赫赫声名的专家、教授从海外、校外回到了母校。他们中间有:

中国最著名的运输专家、中国铁道运输学科奠基人金士宣;

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的设计者、被英国学者称作“机车博士”的应尚才;

1921年获康乃尔大学土木及电机学硕士学位的铁路信号专家汪禧成,

1926年获伊利诺伊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中国著名的运输经济专家赵传云,

1926年赴美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的铁路运输经济专家刘炽晶;

1929—193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和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学习的铁路运输管理专家沈奏廷;

1929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院,1930—1932转至伊利诺伊中央铁路实习的运输经济专家许靖;

1932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的铁路工程专家王竹亭;

1944年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留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的运输专家林达美;

1946年在美国普杜大学获电气工程硕士学位的通信专家杜锡钰;

1948年留学美国,1949年获理学硕士学位的通信传输科学家黄宏嘉;

1949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硕士学位的物理学专家佘守宪;

我国著名航天自动控制专家梁晋才等等。

解放初期来校任教的各位专家学者。

1949年3月5日,新政府接管大会在学校大礼堂召开,学校荣幸地成为新生的人民政权接管的第一个专门技术学院。是年7月,铁道部决定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唐山工学院、华北交通学院合并组成中国交通大学,下设北平管理学院和唐山工学院,毛泽东主席任命茅以升为校长。1950年8月,中国交通大学根据政务院令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下设的两个学院分别更名为北京铁道学院和唐山工学院,1952年,铁道部决定撤销北方交通大学校部,所属的北京铁道学院和唐山铁道学院分别直属铁道部管辖。1970年北京铁道学院改称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于1970年迁往四川,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北方交通大学恢复1923年时的校名——北京交通大学。

由毛主席签署的北方交通大学校长茅以升的任命书。

茅以升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桥梁专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主持校政时,以充实图书仪器、聘请名师、保证良好的读书环境为己任,学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学校不仅扩建了新校舍,还增加了一批新的系科,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一批专家、学者充实了教师队伍,学校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广大师生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吐气扬眉。

1950年5月更是令人难忘的,全校师生冒雨参加了天安门广场“五一”劳动节大检阅。受阅时学校全体同学高呼“毛主席万岁”,站在城楼上的毛主席向交大师生挥手致意,并报以“交大同学万岁”的回应,一连高呼了三声。

1951年,铁道部投资211.382亿元(旧币),为交大在北京西直门外购地千亩另建校舍。滕代远部长亲自过问校址的选择并多次到现场督促施工,新校舍于当年动工当年即投入使用。学校从府右街的李阁老胡同迁到了上园村的红果园,成为北京解放后第一所新建及扩建校舍的高等学校。

学校迁址西直门外上园村的红果园,校园面积和校舍面积都成倍扩大,为以后的长足发展准备了基础条件。图中是当时的校门、办公楼和礼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