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1月8日至9日,2023轨道交通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园博园召开。大会由丰台区政府,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市科委、中关村管委,市经信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创新部联合主办。中国科协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于英杰,国铁集团董事、党组副书记钱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宏科,中国中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詹天佑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福海,商务部合作司一级巡视员刘民强,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李连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丁树奎,市政府副秘书长韩耕出席。区委副书记、区长初军威主持大会开幕式。区政协主席李岚一同参加。
大会以“绿色·智慧·创新:轨道上的世界”为主题,旨在通过“论坛+成果展”的形式,搭建有影响力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推动轨道交通前沿技术交流、创新成果交易和人才发展,为世界轨道交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大会由开幕式、主论坛、9场分论坛、轨道交通成果展4个环节组成。
首颁詹天佑秦驰道专项奖
30位轨道交通领域人才获奖
大会现场,首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秦驰道专项奖”颁发,马福海致颁奖词,30位来自全国各地轨道交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分别荣获贡献奖和青年奖。参会领导为获奖人员进行了颁奖并合影留念。
秦驰道专项奖是由北京丰宜福台基金会联合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设立的面向轨道交通领域全链条、全国性奖项,表彰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优秀人才成长。以“秦驰道”为名,既是对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古人璀璨智慧的铭记,也是面向未来,寄托对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的美好祝愿。
首届秦驰道专项奖得到了全国各地49家轨道交通领域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共推荐候选人141名,其中19家丰台区企业推荐的候选人就有43名,体现了丰台区在轨道交通领域独特的领先地位。候选人囊括了全产业链80余个细分方向,中正高级以上职称候选人占比80%,硕士以上学历候选人占比71%。经过专家评审,10名贡献奖人才和20名青年奖人才脱颖而出,喜获殊荣。
交控科技副总裁、贡献奖获得者王伟告诉记者:“今天非常开心能够获奖,轨道交通是整个城市交通运行的主动脉,我们要努力做交通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交控科技以做自主创新起家,最初做信号系统解决卡脖子问题,此后沿着信号控制这条路,致力于全面提高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效率、舒适度等各个方面,实现了无人驾驶、多条线路资源共享等各种突破,不断给乘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目前交控科技已经成为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我们同时还在致力于以创新带动整个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把创新的动力形成标准、形成体系,为把轨道交通产业变成交通强国的重要优势、打造装备产业的亮丽名片而努力奋斗。”(下转06版) (上接01版)
王伟同时表示,交控科技注册于丰台、成长于丰台,丰台给企业提供了全面而到位的支持。丰台有优秀的科研院所,有专业的设计院,有用户,产业链系统全面而完整,集聚了大量的轨道交通企业总部,大家形成了很好的产业集聚力,便于实现大的创新,做有代表性的项目,交控科技的博士后工作站也是依托丰台科技园建立的,这里的资源非常优秀,欢迎业内朋友来这里一起共建轨道交通的未来。
荣获青年奖的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易彩告诉记者:“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轨道交通车辆关键部件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能够获得青年奖我内心很激动,这既是一份荣誉,也是对我过去工作的一种肯定,更多的是对未来的一种鼓励,会成为我继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解决新问题的动力。中关村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就位于丰台园,它的建设是丰台园把高校的科研人才优势和轨道交通产业优势充分结合的一个成果,对于高校来讲,科技成果转化是非常需要这样优质的产业培育平台的,专项奖的设立,确实也充分体现了丰台区对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我也希望未来能在丰台园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布行动计划
培育多个百亿级细分赛道
大会上,丰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周新春发布了《丰台区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该计划由丰台区政府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制定。依照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丰台区未来将重点推进5大发展行动,推动轨道交通产业质量、体量、能量全面提升。具体包括:关键技术攻关行动。通过加强基础研究、提高通信信号领域自主可控能力、推动关键零部件研发、加快运维领域研发产业化、推进首台(套)产品应用5项任务,打造轨道交通科技创新高地。产业矩阵再造行动。通过构建轨道交通产业矩阵、实施产业链“强链建圈”、聚集壮大链主企业、强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应用场景开放5项任务,建设有效联动的产业集群集聚地。产业空间优化行动。通过打造一个示范基地、建设多个特色园区、构建高校科创走廊、拓展京津冀飞地合作空间4项任务,以优质空间布局带动产业集聚。外向合作提速行动。通过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促进国际科技交流、推进标准互认互信、打造轨道交通产业品牌4项任务,提高全球联动创新能力。专业服务提升行动。通过建强建优协同创新平台、搭建人才精准服务产业链、促进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推动“两业”融合发展4项任务,提升产业生态服务能力。
到2025年,丰台区轨道交通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方面形成新突破,关键领域技术创新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特色园区、产业基金、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企业数量达到300家,培育形成一个千亿级工程建设,两个500亿级牵引供电、物流运输和两个200亿级通信信号、智能运维产业细分赛道。
主论坛、9场分论坛
大咖云集,共商共议轨道交通智慧“硬科技”
聚焦网络通信、工程施工前沿技术,张宏科院士围绕新型网络研究及交通领域应用,王复明院士围绕地下工程柔性防水与韧性支护技术的发展做了主旨报告。在主题演讲环节,来自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围绕轨道交通领域高质量发展与体系建设等内容进行了主旨演讲,聚焦轨道交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智慧发展、合作发展等方面,介绍轨道交通领域取得成果和前沿趋势,展望产业前景与发展方向。
大会2天议程内,还将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围绕技术发展前沿动态,举办8场专题论坛、1场创新创业大赛。专题论坛覆盖建筑施工、轨交设备、运营维护三大产业链条,围绕通信信号、检验认证、安全应急、密码应用、国际合作等细分领域前沿技术进行交流研讨,50余位专家、学者、科研人员、企业代表发表主题演讲,就各自的领域进行探讨交流,共话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新未来,为我国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思路。19个入围项目将角逐中关村轨道交通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将通过项目路演及评委点评等方式,评选出创新组、企业组获奖项目。
轨道交通成果展
一批科技成果集中亮相
紧扣大会“绿色·智慧·创新”的主题,围绕丰台区优势产业环节和未来培育赛道,主论坛周边设置了800平方米的轨道交通成果展览区,包括智能建造、智能制造、整车装备、系统控制、通信信号和运营维保六大主题展区。展示丰台区乃至全国30余家代表性企业在数字融合、绿色低碳、高端装备、智慧运营等方面的前沿创新成果。展品涵盖了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展现了丰台区作为全国轨道交通产业重要基地的雄厚实力和蓬勃未来。展览现场有中国中车的大功率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中铁建工集团的绿色建造技术、京投装备集团的低运能轻型磁浮电车等体现“绿色”主题科技成果;中国通号的列车控制系统、京投亿雅捷的轨道交通云综合管理平台、腾达泰源的实施边缘云平台等体现“智慧”主题科技成果;北醒光子的三维激光雷达、奥克福的多功能AI+爬壁机器人、光比特的激光通信技术等体现“创新”主题科技成果。
轨道交通产业聚集
丰台区不断厚植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沃土
据介绍,丰台区是轨道交通产业的重要承载地,是全国领先的轨道交通产业聚集区,中关村丰台园也是唯一获得轨道交通领域5个国家级认定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园区,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完善的产业生态,汇聚了以中国中铁、中国通号、交控科技等为代表的轨道交通重点企业165家,2022年收入规模超过2500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从业人员5.6万人,形成了较大的规模集群。拥有中国通号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铁电气化局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的创新平台26家。近五年获得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参与制定国际国内标准300余项。提出了打造世界轨道交通科学前沿和新兴技术创新策源地、全球轨道交通高端要素聚集区、产业增长动能强劲的轨道交通产业聚集地的发展目标。
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春丽表示,今年是丰台区首次举办轨道交通创新发展大会,旨在聚焦主导产业,搭建沟通合作平台,促进轨道交通产业前沿技术交流、创新成果展示,服务轨交领域的人才发展。此次大会特色鲜明、专业性强,围绕智能建造、智能装备以及系统控制等一系列领域发布创新成果。同时,大会致力于强链建圈、完善产业生态,有来自全国各地300多家轨交企业的人员来参展参会。下一步,丰台区将以本次轨道交通创新发展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壮大合作发展朋友圈,围绕“加强企业合作,促进轨道交通产业协同发展”的主线,依托“新三年行动计划”,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推动轨道交通产业上台阶,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轨道交通产业创新中心,全力打造轨道交通国际创新集聚区。
来自行业协会、高校院所、企业单位、金融机构的代表一同参加。
绿色·智慧·创新
轨道交通企业现场展示最新科技成果
智能建造展区里中铁建工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施工机器人可以轻松进入施工电梯,可实现基于传统施工检测方法0-4mm的垂平度验收;在智能制造展区,陕西星澜轨道装备有限公司带来的高速断路器,在牵引系统电路出现异常的情况下,能够将各牵引设备从受流装置上平安断开,并已完全国产自主化;在整车装备展区,中国中车展出了当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陆地公共交通工具—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与为北京冬奥会量身定制的京张高铁复兴号冬奥智能动车组……
为充分展示中关村轨道交通的创新成果,在11月8日至9日举办的2023轨道交通创新发展大会现场,主办方在主论坛周边特别设置了800平方米的轨道交通成果展示区,聚集丰台区优势产业环节和未来培育的新赛道,围绕智能建造、智能制造、整车装备、系统控制、通信信号和运营维保六个板块,展示了轨道交通最新科技成果。
智能建造展区由中铁建工集团、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展示了智能施工机器人、智慧书库、绿色建造技术、新制式单轨等科技成果;智能制造展区由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创新基地、鼎汉技术集团等单位展示产业链上下游的智能制造产品,包含智能正火机、减震器、车辆空调、闸瓦闸片、受电弓、高速断路器等;整车装备展区由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中国中车展示时速400公里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雅万高铁动车组、氢燃料混合动力铰接轻轨车等新型城轨/高铁车辆;系统控制展区由中关村智联轨道交通运营产业联盟及其会员企业组成,展品包括和利时交通控制系统、世纪瑞尔智能光纤资源管理系统等;通信信号展区由中国通号、河南思维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数盾科技等单位展示铁路专用通信芯片、机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安全加密传输系统等创新成果;运营维保展区由奥克福(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城铁科技集团等企业展示爬墙机器人、激光雷达、养路设备、云平台等运营维保相关产品。
在智能建造展区,记者看到了由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展示的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的城市副中心图书馆,3000平方米的机械书库可以存放800万册书籍,在世界范围内属于藏书量最大、机械化程度最先进,将来的智能化程度也是最先进的。在整车装备展区,由京投装备展出的低运能轻型磁浮电车系统特别“吸睛”,该电车系统是高度轻量化、小型化、高效快捷、低成本的新型交通系统,采用常导电磁悬浮或者永磁电磁混合悬浮技术实现悬浮导向,通过直线感应电机实现牵引和电制动,可满足大城市支线、中小城市干线、旅游景区、工业园区、机场接驳及通勤等中短距离低运能运输场景。在通信信号展区,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特别亮眼,该公司是丰台园轨道交通上市公司,也是中国头部乃至世界知名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提供商。在智能制造展区,沈阳瑞德交通轨道设备有限公司展示的便携式受电弓检测仪可用于对我国铁道、地铁所装备的各型进口及国产的受电弓进行静态特性检测,以便于性能调整。系统控制展区里,由北京世纪瑞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智能光纤资源管理系统,为铁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化的“光通信底座”。运营维保展区里,锦州铁工养路设备有限公司展出的NZG-31型内燃钢轨钻孔机结构紧凑,目前是国内质量最轻的一款钻孔机。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有北京数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网络安全企业。数盾科技副总工程师钟博表示,轨道交通安全运营需要以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为支撑,数盾科技在密码算法高速运算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给轨道交通从业用户提供了多种合规、正确、有效的网络和数据安全方案及服务,希望未来能够将商用密码技术全面融入轨道交通的各个业务系统并成为安全基因,为我国交通强国目标的顺利实现作出更多贡献。
据悉,本次参展企业共30家,其中丰台企业14家,占比46%;北京企业23家,占比76%。包括行业龙头企业13家、上市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9家、国高新企业6家,涵盖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前沿技术和先进装备。中关村丰台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强链建圈、发挥优势,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持续做大做强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把丰台区打造成为轨道交通产业的创新高地。”
责任编辑:李雪 李娟汝
审核:袁芳 王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