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22-11-29 来源: 作者:郭锦辉

中国经济时报头版:中国特色铁路经济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1月28日,成渝中线高铁开工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新增一条大通道。

成渝中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渝中线高铁建成后,将与已建成运营的西安至成都高铁、郑州至重庆高铁和在建的西宁至成都高铁、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铁、西安至重庆高铁、重庆至昆明高铁、重庆至万州高铁等多条线路连通,推动成渝地区路网结构更加完善,成渝两地旅行时间进一步压缩,对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今年四季度已经开工建设的十几个重要铁路项目中的一个。中国经济时报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近8年来同期最低。而为了充分发挥铁路建设投资的拉动作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进入四季度以来,铁路重大项目投资和开工建设明显加速。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长期看,铁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挥好铁路投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功能巨大,需要加快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经济。

铁路投资近年为何放缓

中国经济时报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9年的6年里,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每年都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而2020年和2021年则分别为7819亿元、7489亿元,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22年以来,除年初个别月份外,铁路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连续为负值;前10个月,铁路投资累计完成额为5340亿元,为近8年来同期最低。

由于同期招标项目总量、铁路领域相关采购减少,2022年前三季度,铁路领域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受到一定影响。2022年三季报显示,中国中车前三季度铁路装备业务的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11.19%;中国铁建前三季度铁路工程新签合同额同比下降12.4%;中国中铁前三季度铁路新签合同额同比下降23.6%。

“铁路投资趋缓的现象主要源于铁路投资的特性和体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周健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她分析,首先,相比公路等基础设施投资,铁路项目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公益属性强的特性更为显著,因此铁路投资门槛更高。其次,人员的长途流动受疫情影响而大幅减少,对铁路客运的影响要重于公路客运。铁路利润主要以流量大、往来密集度高、资金回笼快的客运为主。而根据铁路票价和高速公路收费的定价标准,铁路效益对长途客运的依赖性更高。再次,由于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导致铁路投资对社会资本的开放度偏弱。这三重因素叠加,导致近两年铁路投资趋缓。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国家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红昌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我国铁路投资仍然处在历史高位。在他看来,2022年以来,铁路投资完成额相对有所回落,主要是铁路的技术、经济特征引起的。

李红昌认为,铁路发展的格局已经从原来的干线铁路大规模建设走向城际铁路、支线建设、中西部铁路“补白”等。铁路网越靠近中西部地区,虽然在架桥、隧道等方面的建设成本会有所上涨,但是土地成本有所下降,技术成本也没有“四纵四横”时期那么高,投资的单位造价在下降。此外,2013年铁路改革之后,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铁集团对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项目的投资比重比较高。没有纳入规划的项目,更多依赖地方筹资为主,而近几年一些地方的铁路建设存在筹资困难。这些导致铁路投资强度没有往年那么高。

铁路的长期需求依然巨大

中国经济时报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2012年到2021年)里,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年均为7671.3亿元;尽管最近两年(2020年和2021年)呈现下降趋势,不过,每年仍维持在7400亿元以上。

2022年前三季度,虽然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往年有所降低,但也有企业抓住了铁路细分领域的市场机会。数据显示,中国通号前三季度新签铁路领域合同额130.96亿元,同比增长27.44%。该公司表示,及时把握国家加大普速铁路建设力度的契机,在巩固高速铁路市场承揽的基础上,积极谋划普速铁路市场,促成了铁路领域新签外部合同额的较大涨幅。

中国交建在2022半年报中表示,长期来看,铁路建设投资数量多、用工规模大、关联链条长、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在国家“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中起到“压舱石”的作用,沿江沿海沿边、出疆入藏、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骨干通道将成为铁路运输网的发展重点。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长俭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无论是出行需求还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未来铁路的需求仍然非常大。铁路建设投资应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突出补短板、强弱项、重配套。例如,中西部地区“补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极、轴、走廊、通道”中的项目等,这些项目能够发挥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功能。

“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交通强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未来还有十几年的时间要进行铁路投资建设。”李红昌说。他举例说,未来,市郊铁路、城际铁路等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投资要讲究可持续性,不能一次投完,而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及其对城际铁路、市郊铁路的需求来逐步投资。

周健奇认为,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发挥铁路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应紧密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经济。例如,建设铁路数字经济,将铁路建设和运营充分融入数字经济时代,让我国铁路成为全球智能社会的引领者,这其中有丰富的经济场景可供挖掘。再如,配套推进铁路车站及沿线的商业开发,挖掘地方文化的商业价值,提升铁路项目的盈利能力。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