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22-11-18 来源: 作者:史诗

科普时报:提升原创能力,让科普作品“叫好又叫座”

如果连“普及”都做不到,“科学”就会离公众越来越远。推出更多优质的科普内容,将为更多人打开科学的窗户和大门。但事实上,有不少科普作品在市场上会遭遇门可罗雀或“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公众很难耐心地看完一整篇科普长文,甚至时间长一点的科普视频。除非作品内容非常吸引人,或者非常幽默,否则完播率也不高。”知乎科普达人“喵鱼酱”曾千慧坦承。

日前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加强我国科普创作指明方向。《意见》指出,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科普作品原创能力。实施科普精品工程,聚焦“四个面向”创作一批优秀科普作品。运用新技术手段,丰富科普作品形态。

好科普要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

“《意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学普及的重要方向,是非常及时必要的。”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看来,推动公众理解科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能够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要做的应该是运用新技术手段,丰富科普作品形态,吸引、引导公众把科普融入日常生活。”陈征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对科普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普应该深入浅出,用宏观的科学目标吸引人,内容要让一个中学生听得懂,讲清楚科学的基本原理,兼顾科学性和趣味性才是好科普。”

如今,营养类科普备受大家关注,“网红”级别的营养师越来越多。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有着13年的营养健康科普传播经验。他认为,优秀的科普作品不能有硬伤,还要让人“看得下去”。“当然,‘花里胡哨’并不可取,就营养健康领域的科普来讲,我的很多读者是想了解某个可靠的信息,让我给一些实用的建议。他们并不是真的希望我可以抛出很有悬念很有意思的故事。” 顾中一笑称,如果读者想听故事,就去看脱口秀了。

内容生产链要规范

前不久,一段男孩参观天文馆发现“错误百出”的视频走红网络,引起网友的关注和热议。科技馆在科普知识上“翻车”,着实让人尴尬。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科普是与文旅、研学、展览等混淆在一起,看似很火,但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增强,科普内容供给侧的内驱力明显不足。市场对航空航天、国防军事、前沿科技等科普热点的过度开发,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产权侵害,也是亟待解决的顽疾,将科普内容生产、呈现、运营这一链条规范化是维持内驱力的必要条件。” 某大型国企科普工作负责人告诉科普时报记者。

由此可见,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原创科普作品还不够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作品也比较少。

B站科技知识领域知名UP主“毕导”毕啸天认为,其原因一是科普创作者基数少,而这背后可能是因为科普内容整体受众基数不够大,科普创作者的收入不高,收入不高就会动力不足,行业水平就发展不高;二是因为高质量原创科普内容对创作者的科学水平、科学素养要求很高,需要博主对本领域的科学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所以,在顾中一的科普文章中,结尾都会附上参考文献。“做科普时更要注意事实的准确性,观点最好有权威的出处。作为营养师,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包括一些新的饮食指南、新的营养研究、新的食品等。”顾中一说。

给科普内容传播加点“料”

近些年,很多商业电影可以“轻而易举”地引发公众的科学热情。随着《火星救援》《独行月球》《星际穿越》等科普科幻电影的火爆,让不少人好似赴一场亦真亦幻的围炉夜谈,值得你开瓶小酒,窝在沙发认真地看。

这次,《意见》直指要加大对优秀科普作品的推广力度。优秀科普作品生产出来之后的传播与扩散也需要有相应的平台和渠道,相应的奖项也有助于推动优秀科普作品“叫好又叫座”。

对此,顾中一认为,传播和生产是互相影响的。“互联网时代,对一个科普作品来说,生产和传播无法完全割裂,甚至传播过程本身也是作品的一部分。同时,传播效果也会反过来影响生产过程。”顾中一说。

好的科普作品能够激浊扬清。“其实我看到过很多优秀的科普作品,浏览量不高,而受众在下面的留言评论往往都是‘好看不火’。”曾千慧说,这说明受众其实非常认可这些作品的内容与质量,只是它们缺少合适的传播途径让更多人知道。公众对科普作品难有耐心,但题材十分新颖以及跟热点结合紧密的作品的反馈就会更强烈。

“在制作之前,就要把传播渠道考虑进去,比如要在央视上播,那就要在制作这个作品时满足相应的风格,才能取得好的传播效果;要在短视频平台上播,那就要多使用更符合短视频平台传播规律的制作方法。”毕啸天说,把创作到传播的过程通盘考虑,让整体风格更贴合受众,可以让作品更加优秀。

曾千慧更认可创作者进行规律的产出与更新,平台给予适当流量扶持的合作模式。“其实,有时候科普传播不是单纯为了传播给‘更多人’看,而是为了传播给‘更多看了并且能接受、记住并改变自己的人’看,以增强科普的实际效果,拒绝无效科普。所以,科普创作者在传播时应多多斟酌,也不要被单纯的浏览量数据迷惑了。”曾千慧说。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