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22-10-31 来源: 作者:于淼

中国交通报: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出行“一票制”、货运“一单制”、付费“一码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智慧公路、自动驾驶、智能公交、智慧港口、智慧机场、智能铁路等,正不断刷新我们的生活,带来新动能、新体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等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正对世界交通现代化进程产生革命性影响,重塑全球交通竞争新优势。开辟赛道、换道超车,数字交通发展将带来重大机遇。

10月29日下午,由交通运输部科技司指导、中国交通报社与百度联合主办的“创新技术赋能 构建数字交通新场景”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由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伟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岑晏青,与来自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百度等科研院所、领军企业的专家、学者、大咖,共同探讨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数字交通发展未来。

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交点”视频号、“交通发布”微博、“交通强国”客户端等平台全程直播。尽管直播当天是周末,研讨会依然吸引了大量业内人士,仅“交通发布”微博直播就有20多万人次观看。

数字交通成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重要抓手

作为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积极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发挥数字技术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数字交通正成为“十四五”期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抓手。

“发展数字交通要把实用性和解决现实问题摆在第一位,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要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实现数字交通发展目标。”周伟对相关各方提出建议,政企之间可以协同创新,围绕特定需求进行技术研发,实现交通与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创新投资模式,调动社会资源广泛参与数字交通建设。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院长石宝林分享了一个特殊的视角:从已经批复的三批300多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中观察“十四五”期间数字交通建设的走向。他表示,交通运输是技术应用或集成应用为主的行业,数字交通建设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运输服务、行业治理4个业务领域。一是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感知提质”;二是在交通装备领域的“智能高效”;三是在运输服务领域的“互联便捷”;四是在行业治理领域的“在线协同”。此外,交通运输与城乡、区域发展和能源、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日益深入,业态融合将是数字交通建设非常富有潜力和发展前景的领域。

围绕“十四五”数字交通发展,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副主任林榕也分享了他的看法。他说,围绕“一脑、五网、两体系”,“十四五”期间交通数字化的重点应该落在基础设施和装备,以及数字化的管理和服务,特别是在数字化发展生态方面,应进一步发力。感知、传输、技术、应用是数字交通发力的4个重点领域及要素。

数据是智慧交通发展的核心驱动和关键要素

数据是智慧交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也是智慧交通发展的关键要素。在交通大数据应用层面,从国家到地方,已取得显著效果。

针对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长君分享了几个典型应用案例,包括全国交通运行监测预警平台、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等。这些平台、系统是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的突出成果,在保障安全、维持秩序、促进缓堵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党委书记姚恩建也高度肯定交通大数据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在交通规划、智慧出行、行业治理、科学决策等方面,交通大数据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更好地应用交通大数据,王长君围绕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数据质量。数据需要融合并扩充维度,找到满足需求的参数和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建“数据大脑”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建设“数据大脑”汇聚多方面动静态的多元数据,解决交通运输行业的问题。同时,依据行业需求,要有相应的方案、合适的算法、准确的模型,并能开发出解决问题的系统、平台或应用,更好地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

姚恩建十分关注“数据大脑”的安全保障问题。他建议,要强化“数据大脑”安全管理建设,构建详细的安全管理要求。同时,强化“数据大脑”安全技术建设。管理运维人员应结合数据安全、平台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安全风险主动感知预警及响应处置,实现“数据大脑”安全防护全覆盖,持续性保障“数据大脑”安全运行。

交通基建数字化

“软硬兼施”任重道远

数字化是一场深刻变革。目前,我国积累了大量交通基础设施资产,怎样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这些资产的价值与服务水平,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交集团)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企业,近几年始终把提升数字化水平作为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大量探索。

中交集团副总经理裴岷山认为,当前,我国交通运输服务数字化管理水平较高,但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仍任重道远,需要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进行全生命周期建设。

由于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场景比较流动,所以数字化工作的推进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保持战略定力。在这方面,中交集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顶层设计,以目标的设定、路径的选择以及资源的投入来指导数字化工作的推进。裴岷山表示:“布点、连线、成面、构体的闭合工作体系已经搭建。”

首先是“布点”,中交集团在每一项业务中挖掘数字化应用场景,以智能设计为例,设计与计算已经实现一体化,通过参数化的设计,过去修改一张图纸,一个参数变更之后要花费几天时间才能把整个图纸修改完。现在改变一个数据,整个设计自动完成修改。

“今年开始,我们要迈向第二阶段,也就是‘连线’,打通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让数据贯通共享。”裴岷山说,中交集团各业务领域已经建立了数据贯通共享的标准,为下一步数据流通做好模型稳定的准备。“成面”就是要打造中交集团内部的支撑平台,形成内部共享。“构体”是要和外部的合作伙伴,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共同建立一个生态,为行业整体发展作出贡献。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不仅是硬件的智慧化发展,更是软件的联通、升级,科技企业正在谋划与推进构建交通新型融合基础设施网络。百度智能交通首席科学家聂小建表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涉及到怎样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对道路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形成智能交通基础设施,这需要“软硬”结合。

“我们理解构建交通新型融合基础设施网络,本质上是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引入到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中去。”聂小建表示,通过技术赋能,在人和货物移动的物理通道的基础上,增加信息通道的功能,在云网端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相关数据信息的高度汇聚,通过优化交通资源流动速度和配置模式来提升交通运输安全和效率。

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百度作为一家科技企业,既是数字交通的积极探索者,也是数字交通发展的助力者。聂小建介绍,早在2013年,百度就进行了无人驾驶方面的探索,成为目前为止国内唯一一家打通车路协同、实现全链闭环的企业。2016年,百度开始布局车路协同全栈研发,建立了以自动驾驶技术平台为引领的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在国内唯一实现了车路云图全栈核心技术闭环。今年发布的全球首个开放开源的智能网联路侧单元操作系统——智路OS,可看作是路侧端的“安卓系统”。它以高等级自动驾驶为牵引,希望与更多科研机构一起,从底层统一标准打造数字底座,面向交通全场景,开放核心技术,推进行业发展。

今年,百度成为首个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的民营智能交通科技公司。“后续,我们会围绕擅长的领域,如智能地图、自动驾驶、实时云平台、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做一些工作,并联合地方政府,计划通过一两年取得一些试点任务的阶段性成果,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摸索,为交通运输行业积累一些数字化建设经验。”聂小建说。

合力建设数字交通

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育的关键在体系。数字交通领域是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活动活跃的人才高地。数字交通科技、管理方面的拔尖人才、领军人才以及创新团队的培养备受关注。中国交通报社发起成立的“交通青年科技创新百人团”成员在线上观看了研讨会的直播活动,并与现场专家就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互动。

石宝林分享了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在数字交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典型做法。首先,明确发展导向,建设富有自身特点的业务体系。其次,明确协同导向,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最后,明确责任导向,建设专业化科技人才队伍。例如,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团队,基本理念是让数据说话的应用导向,目前在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交通运输发展评价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中国运输生产指数(CTSI)常态化地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交通报》等主流媒体发布。

人才培养不仅是科研机构关注的重点,也是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为了迎接数字交通科技潮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包括培养体系革新、教学内容演化、实践场景拓展、科研模式创新等,深度剖析数字交通科技创新发展对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新需求,输出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本次研讨会分享了一些前瞻思考和创新实践,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行业指导,项目搭台,企业唱戏,优势互补,协同共赢!”“数字交通唱主角的是企业,但核心数据的应用要做好监管。”……观看直播过程中,广大网友围绕关心的话题,进行互动、提出建议。

中国交通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蔡玉贺表示,作为新兴产业,数字交通应用场景还有待继续探索创新,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交通报社是行业宣传的主力军。下一步,希望各方充分利用报社的传播渠道,共建交流平台,共同推进数字交通可持续发展。百度副总裁璩静现场聆听了研讨。

新基建赋能,让交通运输更智慧;数字化提效,服务百姓更贴心;智慧化应用,治理能力再提升。智慧交通必将带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让我们一起奔赴数字交通“蓝海”。

空天地一体化智能技术赋能城市数字交通新场景

“十四五”时期,我国对数字交通从指导思想到发展目标都予以非常明确的定位。交通运输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将迎来极大提升。

数字化交通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以及减少空气污染,是服务于民众、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三方的。当下,数字交通发展的科技基础体系已经全面建立,且我国已完成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数字交通示范工程,科技创新推动中国数字交通建设和发展后来居上,数字交通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更好地服务民众、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需要认识到当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城市交通设施数字可持续发展现状存在感知弱或感知不全的问题。大量的需求要求我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证交通运输的高速快捷,对此,我认为解决思路是,完善空天地一体化动态感知基础设施。应用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等空天地技术,以一体化的技术打造城市交通全域全要素空天地一体化动态感知网络。其实,我们已经具备了相关技术,以深圳智慧杆建设为例,从监控摄像头、交通指示牌、交通流量、停车收费以及报警、违章、充电桩等都已实现感知。

其次,在城市交通运行实时监测方面,存在数据比较杂的问题。我认为,解决方案还是基于上述提到的空天地一体海量数据实时共享、融合互通的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在建设这种平台时,最好能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成为高效互联、相互计算的城市运行状态实时数据服务平台。在实时监测方面,大数据、AR、VR、MR、深度学习等技术比较成熟,但如何集成非常关键。交通交叉口的视频参数实时计算、自动驾驶路径的实时优化、即时定位等都在逐步集成,我们未来的目标是智能仿真、三维展示、虚实双生、虚实互融协同。

此外,在城市交通运行智能提升方面,存在监测单一与巨大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我认为,解决方案是构建集体检、诊断、治病,包括预警预测于一体的城市交通大数据专家系统或平台。我们可以通过遥感、无人机地面传感以及基础设施内部感知这一系列新型技术集成,运用于城市交通枢纽监测、基础设施维护、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等。集成在一个平台上的多元数据共享分析应该是未来应着重解决的。

在城市交通治理在线协同方面,还需要公交、地铁、市政、高铁、民航等各领域的共同努力,应建立一个协同的、智慧的、实用的城市交通治理智慧服务平台。

未来,我们能够通过感知慢慢形成交通大脑,实现交通像人的四肢一样自由活动的平台及框架体系。届时,将出现这些数字交通新场景:各类新型交通工具更快、更灵活,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