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22-08-02 来源: 作者:谢峰

首都建设报:城市青年通勤更青睐轨道交通

北京在规划公租房和共有产权房用地时最好保证在城市中心40公里半径以内,距离轨道交通站2公里以内最适合城市青年群体居住需要……

7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百度地图联合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报告》选取了我国44个主要城市,汇聚9000万人的职住通勤数据,通过通勤时间、通勤空间、通勤交通3个方面的9项指标,呈现中国城市职住空间与通勤特征的变化。特别增加“通勤青年”章节,挖掘青年人群的通勤特征、职住选择及对住房保障的需求,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提供素材与思考。

选址不出圈 轨道两公里

《报告》显示,在城市居住的青年更注重优化通勤时间,通勤时间在45分钟以内的青年比例接近80%,超过全国城市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同时青年人有更强的居住自由度,更愿意将居住地与工作地拉近,通勤距离普遍低于城市平均水平。以北京为例,全市平均通勤距离为11.3公里,而青年群体的通勤距离比其少1公里。由于收入和住房条件的影响,青年人通勤更依赖于轨道交通,800米轨道交通覆盖通勤比例达30%,高于城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但《报告》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青年极端通勤比例依然较高,北京市青年人单程通勤超过60分钟的比例全国最高,为26%。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长赵一新表示,目前北京市在长租公寓、公租房、共有产权房项目建设方面持续发力,解决青年群体的居住需求。未来应该更注重公租房和共有产权房项目的规划选址,从测算数据看,选址要在城市中心40公里半径以内,同时最好在轨道交通站点2公里半径以内。

轨道交通规划需要更加精准

《报告》还对全国40个运营地铁的城市进行了分析,目前全国城市轨道总规模近9000公里,里程长度同比增加了20%,但800米轨道覆盖通勤比例同比仅提高了2%。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闫学东表示,目前存在部分城市轨道站点周边城市建设水平过低,从而导致交通资源浪费,以及部分城市重点发展区域配套交通设施不到位导致交通不便的情况出现。

《报告》数据显示,北京市轨道交通规模855公里,位居全国第二,但是800米轨道交通覆盖通勤比例仅为21%,位居全国第九,而成都这一比例达到34%,位居全国第一,其轨道交通体量则位居第三。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认为,需要对轨道交通的通勤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对线路规划、覆盖范围及周边规划统筹考虑,避免早年间的碎片化城市布局问题降低轨道交通的通勤价值。

通勤幸福感有待提高

2022年5月,北京发布了《2022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明确2022年底市民45分钟以内通勤出行占比达56%,推出需求响应公交服务试点,开行“定制快巴”通勤班车,围绕服务通勤打造高品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贯彻“以人为本”和“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理念。

《报告》数据显示,在通勤45分钟以内的比例方面,北京市虽然达到了55%,但仍然位列超大城市最后一名,同时通勤60分钟以上的比例位列全国第一。赵一新认为,北京市作为超大城市,其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都有别于其他城市,下一步政府应在轨道交通规划布局优化的同时,更注重与之配套的地面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从近三年的数据看,北京市分别为32%、31%、32%,低于上海、广州、深圳三个超大城市的比例。下一步应注重将轨道交通与地面公共交通统筹规划,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体验。

在提升城市的通勤幸福感方面,闫学东认为,政府层面要将综合交通数据与国土空间数据有机融合,避免出现“数据孤岛”问题,实现更高质量和更精细化的多时空尺度数据支撑协同规划,实现诸多离散、碎片化、非结构性数据在统一平台中的相互衔接,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价值,更好地为提升城市的通勤幸福感提供支持。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