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近年来,交通运输科普工作有序开展,形成了一批颇具行业特色的科普基地,面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发挥了行业在科普宣传教育方面的作用。2021年交通运输科技活动周开幕之际,让我们来“打卡”刚获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授牌的首批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

①中国航海博物馆

②中国铁道博物馆

③桥梁博物馆

④大连海事大学校史馆及“育鲲轮”

⑤长安大学公务交通博物馆

⑥港珠澳大桥东岛展厅一侧

⑦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大型水动力实验中心(临港基地)

⑧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科学馆

⑨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⑩道路绿色照明与安全防灾新材料试验室
中国航海博物馆
中国航海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首家国家级航海博物馆,由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建设,2020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馆以“航海”为主线,“博物”为基础,分设航海历史、船舶、航海与港口、海事与海上安全、海员、军事航海六大展馆,渔船与捕鱼、航海体育与休闲两个专题展区,并建有天象馆、4D影院、儿童活动中心等设施。
航海历史馆以技术副线为隐线,将浮力渡水、独木舟、木板船、帆、桨、橹、舵、指南针等造船和航海技术随时间主线并行展开,让观众更深入了解中国航海技术的发明与演变过程。
船舶馆分为船舶结构和设备、船舶制造两个部分,通过对船舶结构、设备及建造过程的介绍与展示,让观众清晰了解船舶的构造及船用设备功能
海员馆陈列了反映海员工作和生活情况的系列实物、文献。观众可以通过对馆内航海模拟器的操作,体验一回做船长的感觉。
军事航海馆分为中国人民海军建设和军舰知识两大展示内容,包含反映中国海军重大历史事件的文物和文献,以及各类军舰模型。
航海与港口馆重点展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展示了海洋环境、从古至今各类保障船舶航行的仪器、仪表等技术资料。
海事与海上安全馆通过实物及辅助图文展示海事沿革与海事监管执法;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电子地图等展示海上救助、海上打捞以及反海盗专题内容。
中国铁道博物馆
中国铁道博物馆隶属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铁路对社会开放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它的前身是铁道部科学技术馆,1978年成立,2003年更名为中国铁道博物馆。博物馆的主要任务是负责铁路文物、科研成果等展品的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及研究工作。同时,还是铁路及社会各界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教育的基地。它有3个展馆:正阳门展馆、东郊展馆、詹天佑纪念馆。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南侧,由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改建而成,该馆的固定展览为“中国铁路发展史”。展览以大量翔实的图片资料和文物、实物展品展现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展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一号院北侧,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由机车车辆展厅、高铁科普展厅、综合展厅和室外展区4部分组成。主要展出了中国铁路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及制式的机车车辆百余辆。2018年东郊展馆建成的高铁科普展厅系统地展示了中国高铁乃至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詹天佑纪念馆位于八达岭长城北侧。该馆以大量珍贵的文物资料,詹天佑遗著、遗物和图片等完整再现了詹天佑先生为中国铁路事业奋斗的一生。
桥梁博物馆
桥梁博物馆位于新中国桥梁建设事业发源地武汉,是国内首家综合性桥梁博物馆,由中铁大桥局建设运营;是桥梁世界的浓缩、桥梁发展的轨迹、桥梁精神的展现、桥梁科技的演绎;是桥梁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桥梁文化传播的平台。
桥梁博物馆由室内馆及室外桥梁主题公园组成。室内展馆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由序厅、中国古代桥梁、中国近现代桥梁、世界桥梁博览、桥梁科技发展、桥梁文化展示、建桥国家队的光辉历程、桥梁互动体验等部分组成,是桥梁博物馆展览的主体;室外主题公园约2万平方米,主要由桥梁名人雕塑及艺术装置组成,成为桥梁博物馆展示内容的延伸,使之与室内展示内容相得益彰。
室内馆以大桥钢梁、管柱、雕花栏杆等实物藏品为载体,创造体验感十足的物理沉浸空间;室外部分通过岩芯、老装备、桥梁名人雕塑及艺术装置等建成桥梁主题公园,拓展了桥梁科普教育的空间。
馆内收藏有上千种珍贵文物、藏品,种类众多。同时,通过5D电影、全景电影、VR体验等展陈手段,打造视、听、触多感官的交互式体验。
大连海事大学校史馆及“育”轮
大连海事大学校史馆及“育鲲”轮是大连海事大学对公众开放、开展航海科普工作的主要基地。通过校史馆和“育鲲”轮向社会展示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展历程,传播航海文化,普及航海知识与前沿科技,提高民众海洋意识。
校史馆始建于2008年,馆内面积3400余平方米,主要有序厅、学院时期展厅、3D影院厅、船舶种类展厅等8个展厅,是中国航海学会首批“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大连市“航海教育基地”。
校史馆采用传统展板、实物和声光电现代技术等手段普及航海知识、介绍兴办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初衷、展示大连海事大学的办学成就、展望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宏伟愿景、激发青少年立志从事航运事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称赞。
“育鲲”轮是我国第一艘现代化专用远洋教学实习船,集教学、科研、科普、文化交流等功能为一体,是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国航海学会首批“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大连市“青少年记者基地”,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称号。“育鲲”轮以“培养海洋意识,服务海洋强国”为科普工作目标,以航海和海洋为特色,面向大众普及航海前沿科技,培育民众爱国意识和海洋意识,自2008年投用以来,先后访问“一带一路”沿线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面向国内外社会各界人士和中小学生开展50余批次5000余人次航海科普教育活动。
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
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是一座以长安大学特色学科专业为依托的行业博物馆,是中国公路学会首批全国公务科普教育基地、首批高校博物馆联盟成员、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陕西省交通强国文化教育基地。
公路交通博物馆有公路展厅、汽车展厅、智能交通与工程机械3个展厅,展陈内容紧密围绕公路交通相关学科专业,涵盖道路、桥梁、隧道、汽车、筑路机械、智能交通和交通工程等专业领域,极具科普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第一层公路展厅分为道路、桥梁、隧道、专业教育和科研成果5个展区。该展厅通过展示古栈道、赵州桥、秦岭终南山隧道和港珠澳大桥等模型,体现了中国公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突出了公路交通领域的科技研究成果及应用。
第二层汽车展厅分为前汽车时代、汽车百年、中国汽车、汽车技术、汽车文化和未来汽车6个展区,讲述了汽车技术的发展历史,尤其是我国汽车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历程。
第三层智能交通与工程机械展厅含筑路机械发展史、智能交通发展史、科研成果展区和体验区,呈现了人—车—路—环境的协调运作场景,体现出科技时代交通发展的可持续性。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海域,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是中国目前已建成的规模最大的公路跨海通道。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前身为“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自成立伊始就大力宣传以创新、协调、绿色、高效、耐久为主题的科普工作理念,是“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珠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并加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
港珠澳大桥展示窗口为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管养中心和海中人工岛,前者用于室内展示,后者作为现场观摩,相互辉映。
管理局管养中心展厅内置3个透明展示柜,以桥、岛、隧为空间载体,用视频动画的方式,立体地展示了大桥主体桥梁、人工岛、海底隧道三部分的建设特点,同时以动画和三维投影视频对项目概况总体介绍凸显科技元素,并以时间轴、空间轴的不同维度回顾建设历程和建设者风采等。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大型水动力实验中心(临港基地)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大型水动力实验中心(临港基地)占地面积近19万平方米,自2009年起开始动工建设,建有大比尺波浪水槽、离心机试验厅和大型海港内河综合试验厅。
大比尺波浪水槽长度达456米,能够产生3.5米的波浪和每秒15立方米的水流,是世界上尺度最大、造波能力最强、功能最齐全的大比尺波浪试验水槽。通过VR体验、现场观摩、实际操作等手段,展示水运交通科技的发展成就,普及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知识,培养大众防灾减灾意识。2020年,该系统缩小后“搬到”国家海洋博物馆,让参观者在室内观察海浪真实作用景象,增加科普教育的体验感和对海浪灾害的认识。
大型海港内河综合试验厅长440米、宽100米。厅内建设有悬浮隧道技术研究平台、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研究平台等,主要用于向群众科普前沿交通方式,传播船闸以及船舶过坝知识,拉近国家重大工程与大众的距离。悬浮隧道是继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后又一种深海峡湾跨越重大交通运输工程,是面向未来、面向科技前沿、具有重大挑战的世界级科技难题。2019年10月,悬浮隧道微模型在滨海科技馆展出,拓宽了为大众普及前沿科学知识的渠道。
离心机试验厅建有最大加速度达250g的大型土工离心机(航天飞行员训练中心最大加速度仅为20g),重点向社会大众普及生活中关于离心力和向心力的认识。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科学馆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科学馆隶属于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建于1951年,原名铁道陈列馆,是为存放和陈列当时的全国铁路展览会展品而修建,1978年更名为运输设备教学馆,2020年正式更名为交通运输科学馆。
交通运输科学馆作为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承担本科生直观教学任务,接待国内外参观、交流、访问万余人次,已成为北京交通大学对外宣传交流的窗口和科普教育基地,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交通运输科学馆以交通技术为特色,以铁路运输设备为主要展品,并向综合交通方向发展,体现出学校“爱路报国、‘知行’统一贵在‘行’”的特色。展馆现有机车、车辆、信号、线路、综合仿真和铁路发展掠影等6个展厅,占地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展馆珍藏有600余件见证我国铁路发展历程的铁路运输设备实物、模型、图片、视频资料和可操控的通信信号设备,以及反映铁路设备全貌的运输综合仿真沙盘。比利时生产的早期蒸汽机车——立式锅炉机车、京张铁路所用的牵引机车——马莱机车、我国产量最大的蒸汽机车——前进型蒸汽机车、电气路签机、路牌机以及我国高校中最早的管控一体的铁路运输综合仿真沙盘等模型和实物均是交通运输科学馆的特色藏品。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交通出版社)是国家一级出版社、教育部教材出版基地、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国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数字出版创新企业、交通运输新型智库联盟理事单位。自1952年建成以来,出版社共计出版各类图书近4万种,一批图书与数字产品荣获中国政府出版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全国优秀科普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普奖)等荣誉。
交通出版社面向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大众、少年儿童等重点群体,积极开展科普产品研发、创作与出版,以及科普宣传活动,建立了以交通科普为特色的科普工作体系,构建了涵盖纸质书、数字课程、多媒体宣教资源、沉浸式教育体验系统、交通安全宣教基地等多种形式的立体化科普产品矩阵,建设实体科普活动场所——儿童道路安全体验中心,举办交通安全主题科学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科普活动,向广大交通参与者普及交通科普知识。
道路绿色照明与安全防灾新材料试验室
道路绿色照明与安全防灾新材料试验室依托安徽中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具有道路绿色照明与安全防灾新材料研发、试验与生产能力,主要进行道路绿色照明与安全防灾科学技术知识、多功能蓄能发光材料节能与防灾应用技术知识的宣传普及。
基地试验室拥有交通道路用各类材料分析试验、光源质量检测试验、雨雾与色温影响视觉关系试验、烟雾与色温影响视觉关系试验、负氧离子耐沾污与消释雾霾试验、隧道空间壁面与路面亮度对比影响视距关系试验、多功能蓄能发光材料应用试验、光环境质量影响因素试验、公路隧道照明与防灾研究试验、公路隧道安全评估模拟试验等10个研究型试验区域室,并设有多个多功能蓄能发光材料在公路、市政、地铁、民防等工程领域应用后的节能与防灾体验展示区。
试验室基地现有仪器设备110余台(套),均可供公众参观及开展试验工作,具有隧道光环境安全质量评估的VR、眼动、脑电波生理仿真模拟系统、国内首例公路隧道无灯照明演示系统、公路隧道多维光环境照明演示系统。
试验室基地秉承“科技成果共建共享”的理念,成立科普传播专家委员会,积极开展科普进校园、进社区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通过出版优质科普图书、折页、挂图、视频,以及应用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技术手段加强道路照明和安全防灾知识的宣传普及,线上线下相结合,最大程度地提高科普知识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