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交通大学将课堂“搬”上了即将开通的京沪高铁列车上。来自该校12个院系的同学在时速300公里的高铁上,体验最新技术应用,并在自身教师的讲解下学习了电子信息工程、交通运输、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知识。
北京交通大学,是一所由铁路而生、因铁路而发展,为铁路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的传统铁路行业特色高校,也是本次唯一一所受邀体验高校。
“这样的授课方式生动形象,课后的记忆也很深刻”
在讲课现场,任课老师挂着麦克风依序给几个车厢的师生们讲解高铁相关知识,同学们听的非常认真,而且可以随时观察,就感兴趣的问题随时提问。
电气学院王紫琪同学说,“身处飞驰的列车,我的心也一起飞驰。高铁建设中的输电送电设施及电力供应是与电气密切相关的。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清楚地了解了高铁中电力输送中攻克的难点。这样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计算机李于云松同学表示:这是一次实践教学,不同学院的优秀教师从自己学院专业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京沪高铁相关的知识,从车辆结构,线路电气化,路基再到安全防护措施等等。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随时观察行驶中的列车以及车上各项设备,大家都听得很认真,我也学到了很多。这种在实践中的教学真得是很有效果,不仅大家学习的开心,理解与记忆也很深刻。
“第一次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很高贵”
以往理工类给人的印象是刻板较真,然而在列车上的课堂中,看着路边的呼啸而过的风景,享受着舒适的乘车环境,听着资深的老师对此的专业知识讲解,在这样的课堂中,北交的学子们纷纷体验着快乐的教学。
“京沪高铁显神速,虎啸龙腾振国威。北交学子来体验,高铁精神扬豪情。”这是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祝英明同学题写的诗句。500名交大学子在活动中通过参与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博、发布微博信息、图片等方式表达了这一趟不平凡的旅程的感受,看到这样现代化的交通系统,显然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更加感同身受。有同学在体验活动后更新微博说:“第一次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很高贵。”毫无疑问,这样的体验活动不仅使同学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真切触摸到我们学校为铁路现代化进程所作的贡献,增强了作为交大一份子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方式的创新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课堂,实验室一直是理工类课程教学的场所,而此次北京交通大学显然在教学方式上做到了与时俱进,在京沪高铁即将运营之际,很好地将这样的时事同专业的学习结合起来。在最现代最快速列车上体验着科技的进步和专业学习的直接成果,无疑在理论和实践上它都是对专业学习的巨大促进,而我国的教育业正是十分需要这样的方式来促进自身的完善,因而此类教育方式的创新行为应该继续搞下去,这也是带动其他高校教学方式完善的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