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07-12-28 来源:msn新闻 作者:佚名

青年时讯:家长也有“断乳期”

       家长有孩子依赖症ntR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2008年的元旦眼看就要到了,家住天通苑的李女士又在盼着远在南京大学上大学的儿子小涛回家了,平日没事她就会给儿子打个电话,“每个月家里的长途话费可不少,全都是我给孩子打的。”回忆起今年9月在准备送孩子去报到时,本应喜悦的李女士却躲在家里哭起来。她说:“当时离开学报到的日期越来越近,看着孩子买东买西,收拾行李,我突然感到恐慌,心也空落落的。我们一家三口朝夕相处18年,现在孩子要去南京,我一下子感觉焦虑大过喜悦。以前我像上了发条一样督促他学习,照顾他的一日三餐,生活紧张而忙碌,现在他走了,把生活的重心也带走了,剩下我们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而“十一”孩子假期结束返校的时候,场面热闹非凡,儿子在车站被一家老小十来口人组成的“亲友团”围着,奶奶、姥姥千叮万嘱,妈妈一个劲儿抹眼泪:还问他“想家了咋办?要不要去陪你住段时间?”好像离开父母的怀抱,他的生活会变得一团糟。对此,小涛一脸无奈:“都说我们独生子女难过‘断乳期’,家长才是真的有问题,我怕我去上学后,妈妈上火得病。”
 
  北京交通大学大一新生辅导员李海平告诉记者,每年新生入学是学校最热闹的时候,学校里到处可见蔚为大观的送子“亲友团”,两个陪一个或三个陪一个很正常。家长簇拥着一个新生,挥汗如雨地为他注册、交费、整理宿舍甚至是买牙膏、牙刷;而新生们往往是一脸漠然地看着父母为自己忙前忙后,铺床叠被,却袖手旁观。当被问及为何不自己动手时,得到的回答通常是:“我不会嘛!”每年因为送子亲友团人数众多,学校特辟房间安排住宿,开学典礼时,还准备了家长观礼席。有些家长迟迟不离校,还得学校、孩子“劝”走。
 
  可以说,与孩子依赖父母相比,许多家长同样无法“断奶”。
 
  家长,你该怎么做
 
  不能否认,家长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他们往往也处于茫然中,有专家指出,从某种角度上说,家长对孩子的依赖并不亚于孩子对家长的依赖,但他们依赖的表现就是对孩子的“无微不至”。
 
  一位大学生说自己上学时母亲每天必和自己说六句话:早晨说“快点快点,要不就上学迟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么也得吃点,要不上午的课顶不住”;第三句是“过马路要小心,看着点车”;第四句是“到了学校你千万努力”;第五句是“中午学校的饭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长身体,一定要多吃点”;第六句是“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别着急看电视”。尤其是高三的一年,母亲的全部重心都围着他转,自身的工作反倒成了副业。现在他上了大学,他的母亲却又选择到学校所在地陪读,而且每天电话不断地“关心”他,这让他颇有一种难以“断乳”的感觉。
 
  确实,家长似乎都忽视了大学生已经是成人这一个事实。对此,北京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员姬卡认为,以往人们更关注孩子对家长的心理依赖,其实,家长对孩子同样存在依赖情结,这是一些家长目标缺失造成的。大学生父母的年龄正值中年,他们正面临中年危机,偏遇孩子离开自己羽翼之时。家长感到孩子飞走了,原有的生活轨迹骤然改变,家长恐慌感到没有安全感,甚至感到后半生会在孤独中生活。因此,家长应提早“断乳”,加入“妈妈团”、听听讲座、养花养狗,培养自己新的爱好,以尽快学会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夫妻双方也应抓住“断乳”的时机,协调步调,重新修复关系,重建二人世界,让自己平安度过“断乳期”。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