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7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2009年5月16日,我校“北京交通大学内蒙古管轨运输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签约仪式在呼和浩特市举行。王永生副校长代表学校和内蒙古管轨运输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汪立勤董事长签署了合作协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徐凤君厅长和王永生副校长共同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王永生副校长为培养基地导师颁发了聘书。签约仪式由我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志刚教授主持。
q7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q7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王永生副校长在讲话中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及人才培养基本情况。他特别指出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立对加强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增进学生对现场和社会的了解,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加强培养基地的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王永生副校长在讲话中强调,该基地是我校在西部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她的建设第一次综合集成了我校包括轨道交通安全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在内的四个单位的优势学科建立的研究生培养基地,这有利于我校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的国家急需的创新及应用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有利于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为支持西部地区建设发挥巨大的作用。王永生副校长要求,该基地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紧密结合我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紧密配合教育部正在进行的学位类型与结构的调整,不断提高培养质量,为内蒙古自治区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各参与单位要紧密合作,科学管理,提高服务意识,把培养基地做实做持续;该基地的建设还要依托内蒙古管轨运输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内蒙古科技厅科技发展项目及内蒙古管轨运输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自设科技项目,多出创新成果。会后,王永生副校长一行在内蒙古管轨运输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彦斌的陪同下参观了管轨运输系统试验线建设现场。q7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基地的建立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极大关注和大力支持,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徐凤君厅长、林莉副厅长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徐厅长在讲话中代表自治区对我校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做法表示了真诚的谢意,高度赞扬了我校研究生院及相关单位的领导和导师所作的前期工作。徐厅长认为,内蒙古管轨运输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立打破了常规的做法,体现了机制体制的创新。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和内蒙古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等创新主体联合,使各类科研要素汇入高速发展的技术聚集区,内蒙古自治区本着“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原则,积极工作,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为内蒙古科技事业发展和科技人才储备做出贡献。林莉副厅长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状况、研发基地建设情况和科技人才状况,并高度评价了我校利用科技部科技支撑重点项目为自治区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做法。
q7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北京交通大学内蒙古管轨运输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我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贾利民教授表示,通过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立将为管轨运输系统构筑人才培养平台,建立完备的技术人才体系,为内蒙古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内蒙古科技大学国际学院院长王宝峰汇报了基地研究生培养依托的科研项目前景、项目计划和项目进展情况。q7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高新处、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人事处、呼和浩特市金山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呼和浩特市金山开发区城建环保局、内蒙古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内蒙古机电设计研究院内蒙古蒙泰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我校参加签约仪式的还有电信学院娄淑琴副院长、电气学院和敬涵副院长、交通运输学院聂磊副院长和研究生院相关老师以及参与课题的导师代表。
该基地由北京交通大学、中科院电工所、内蒙古磁悬浮技术开发投资公司、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蒙泰煤电集团等5家单位作为项目的承担单位,旨在解决内蒙古煤炭中短程运输问题。内蒙古自治区于2007年5月,向科技部提出了建设新型电机管道运输系统的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2007年11月,受科技部委托,贾利民教授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召集国内在该领域有影响的单位和专家对该项目进行论证,根据项目的技术特点,该项目分为4个课题,我校主持一项,参加三项。
该项目于2008年8月通过专家评审,于2009年3月通过财务评审。内蒙古自治区对该项目高度重视,2008年初,分别成立了以贾利民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和以自治区科技厅徐凤君厅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各承担单位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在项目没有正式确立、 经费没有下达的情况下,以极大的热情开始了项目的关键技术开发工作。自2007年11月以来,各课题组先后20余次往返于京蒙两地,就技术方案进行会商。自治区科技厅徐凤君厅长、林莉厅长亲自领导、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特事特办,为项目立项和顺利实施提供了不可缺少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