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5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0月28日下午,我校奥运物流赛时实习生工作总结大会暨奥组委授牌仪式在思源东楼611会议室召开。我校党委副书记高艳、北京市奥组委物流部副部长李燕凌、北京市奥组委综合处处长陈立新、北京市奥组委物流处副处长刘兴华以及大部分奥运物流实习生参加了会议。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郭雪萌主持会议。
高艳副书记首先致辞,她代表学校向奥组委物流部表示感谢,感谢他们通过接收我校研究生参与奥运会,协助完成我校研究生实践环节的培养;并感谢42名奥运物流实习生的辛勤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奥组委物流部李燕凌副部长充分肯定了交大奥运物流实习生在奥运会中做出的积极贡献。奥运物流实习生作为奥运会物流工作的生力军,在物资采购、物流运作和资产管理等工作中出色完成了任务,保障了奥运会的顺利举行。李燕凌副部长希望同学们在这一年多的实习锻炼中,总结经验,认真思考,以便促进自己的专业理论学习。最后她对我校和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为我校颁发了“同心同德,共育英才”的牌匾。
随后奥运物流实习生纷纷发言,讲述自己独特难忘的实习经历、工作体会。他们均表示感谢学校给予的这次珍贵机会,这将是人生中不可再得的宝贵经历。实习不仅深化和丰富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实践性,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座谈中,研究生工作部屈晓婷部长结合我校物流专业的优势和同学们在实习中的出色表现,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继续发扬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的精神,为自己增色,为交大添彩。经济管理学院郭雪萌副书记也希望同学们认真总结实习经验,发扬实习期间踏实工作、勤于沟通的作风,为自己的人生开拓更广的空间。
最后,高艳副书记对研究生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她要求大家结合这次实践,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并总结我校在该专业的教学培养环节中需要完善的地方,为我校的研究生培养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她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发扬这次奥运会实习中的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承担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实现更大的进步。
早在2005年9月,北京市奥组委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首都16所高校签署了培养奥运会赛时实习生合作备忘录,各高校与北京市奥组委共同制定了奥运会赛时实习生培养方案。该方案以高校各相应专业的原培养方案为基础,兼顾北京市奥组委需求,对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增加部分与实习工作相关的课程与讲座,有针对性地完成若干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奥运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对象是各高校按照国家政策统一招收的全日制在校学生,涉及外语、新闻传播、物流、法律、计算机等9个专业。人员分配是:硕士研究生446名,大学本科生118名,高职生142名。其中北京交通大学的物流专业硕士生42名,均来自经济管理学院2006和2007级物流班。
物流赛时实习生班里的42名同学,被任命为18个竞赛场馆(群)(如国家体育场、五棵松场馆群等)和7个非竞赛场馆(如奥运村、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奥运物流中心等)物流业务口的采购主管、资产主管或物流经理助理,部分同学表现突出,被任命为物流副经理。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协助各自场馆物流经理开展各项奥运物资保障工作。
物流业务口是每个奥运场馆的固定业务口之一,它的主要职责是确保场馆运行所需的设备物资及时运抵场馆,完成接收、卸载、入库、分发、维护等一系列工作,并负责场馆资产保全和紧急采购。
每个竞赛场馆举办体育赛事时,物流业务口都是第一批开始场馆运行工作,最后一个离开的。在物资移入时,搬运工人们还可以轮班,但作为各项工作具体负责人的同学们,往往不能按时吃饭,轮不上休息。在赛后物资回收时,同学们往往要带领工人们挨个房间的回收物资、记录数据,有的一干就是通宵。
物流赛时实习生班里的同学们自2007年7月起分赴北京奥运会各比赛场馆,从事了一年多的奥运物流服务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服务期间工作踏实认真,42人均获得场馆的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