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校园安全工作专项部署会暨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
02
北京交通大学2021级本科新生“开学第一课”顺利开展
03
学校召开巡察工作会暨第七轮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

合作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合作交流

时间:2004-06-08 来源:物理系教师 作者:李剑君

感受科学大师的魅力--专访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朱棣文教授

        编者按:应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朱棣文的邀请,理学院物理系教师李剑君于2004年5月1日至2004年5月23日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对朱棣文进行了专访。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李剑君老师一直从事大学物理的教学及物理学史的研究,并于2001年12月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与他人合作的物理学史专著《厚积薄发――朱棣文的科学风采》,此书在2002年由该出版社进行了第二次印刷。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2002年朱棣文教授在北京会见了李剑君老师,并邀请他访问美国斯坦福大学。今年5月终于成行。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加强与世界名校的联系,加强与世界级大师的接触,对我校的教学改革及专业建设必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专访朱棣文教授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2004年5月1日至5月23日,受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朱棣文的邀请,我与我夫人访问了斯坦福大学。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朱棣文教授因发明“激光冷却与原子捕陷”而获得一九九七诺贝尔物理奖,二○○二年六月,他来北京参加“世界科学前沿大会”,特意会见了我,并邀请我访问美国。经过双方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这次访问。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北京时间5月2日,当我们乘坐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民航班机降落在美国的旧金山国际机场时,朱棣文教授的行政秘书早已在机场迎候我们。她是一位气质高雅的知识女性,白晰的皮肤透着朝气。一见面,她就快人快语地说:“你们的访问提纲我已对朱棣文说了,你们到时可以随便向Steven提问,他没有一点架子,很随和,我们经常与他开玩笑”。她的一席话,顿时使我们对这次访问信心百倍。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当天朱教授的秘书即开车带我们参观斯坦福大学,当我们站在斯坦福大学的胡佛塔上俯视斯坦福大学时,美丽的斯坦福大学校园立刻映入我们的视线:学校的正门是一条宽阔的棕榈大道,它长几百米,两边是挺拔的棕榈树,从校门口一直沿伸到其中心大草坪,中心大草坪是斯坦福大学最大的草坪,它呈盆形,里面点缀着奇花异草。正值公休日,很多人躺在草坪上进行着日光浴。整个校园里绿草如茵,各种名目的大树枝叶繁茂,一座座样式各异的教学楼、实验室、办公楼、图书馆等建筑均匀地座落在花丛与绿树之中。学校占地1300多公顷,是世界第二大校。斯坦福大学是加州前州长斯坦福为纪念他因病死去的唯一儿子而捐建的,当时斯坦福先生有一句最著名的话,“所有加州的孩子都是我们的孩子”,这句话造就了斯坦福大学的成立。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学校里的绿地多于房屋,这是根据斯坦福的遗嘱而设计的,临去世前,他告诉夫人说斯坦福大学不能多盖房子。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朱棣文教授将我们安排住在离学校只有一路之隔的校园平房旅馆,这是一座环形的两层楼建筑,中间是花园和游泳池。打开我们房间的窗子,越过窗外的棕榈树,对面就是斯坦福大学校园。世界各国到斯坦福访问的学者都住在这里。旅馆门口就有直去斯坦福校园里的A-line校车,我们每天都是搭乘这条线路的车去斯坦福。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这次我访问斯坦福大学主要是受学校委派。临行前,物理系徐叙榕院士及佘守宪教授非常重视,多次找我面谈,希望此次访问成功。徐院士并亲自写了一封英文信,邀请朱教授明年来北京参加国际发光学大会,顺便访问我校。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斯坦福大学,我们受到了朱棣文教授热情友好的接待,对我们的访问朱教授做了周到细致的安排,每天的日程都给我们安排得很紧凑。我们每天睡得很晚,却经常是凌晨三、四点钟就起床准备又一天的访问。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做客朱棣文教授家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第二天,朱教授在其家中宴请了我们夫妇,还特意请了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原主任、语言学家孙教授夫妇作陪兼翻译。按他们原定的日程安排,朱棣文教授要亲自开车来接我们,但受到我们婉言谢绝,因为我们毕竟只是极为普通的人。在我们一再谢绝下,后来朱棣文教授安排孙教授开车将我们从旅馆接到家中。朱教授的家离斯坦福大学不远,平时他都是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上班的。汽车在林荫路上行驶,不宽的马路两边绿草茵茵,一排排木制结构房屋错落有置地竖立在马路的两边,这片区域大多住的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朱棣文教授的家就座落在这片宁静的小区内。当车子一到朱棣文教授家门口,我们远远看见朱教授早己笑容满面地等候在那里,他站在他家草坪上向我们伸出双手,好像迎接贵宾似的。而朱教授的夫人吉恩.朱,正在厨房中忙碌地为我们准备丰盛的晚宴。为了这次晚宴,朱棣文教授的夫人吉恩女士准备了好几天。金发碧眼的吉恩女士是英格兰人,她毕业于牛津大学物理系,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曾任斯坦福大学招生办主任、校长助理。那天,他们夫妇亲自下厨,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使我们感到主人的热情好客及平易近人。朱教授的家很简朴,他的家居不用说在北京,就是在我们交大也很普通,只不过他的房子比我们一般教师的住房宽敞些。这是一栋二层楼的木制结构的房子,楼下是客厅、厨房与餐厅。楼上三间一间是书房,二间是卧房。没有什么多余的寒喧,一进门朱教授与夫人就拿出各种饮料,问我们需要什么,朱教授并亲自为我们每人斟上满满一杯。这时朱教授及夫人提议我们每人端上自己的饮料到他的小花园边喝边谈。朱教授的小花园不大,院中种着一些我们叫不上名字的花草树木,整洁而又幽静,一张乳白色的小圆桌及六把藤椅摆放在花园的中央,园中没有连美国普通人家也会有的游泳池。我们边喝边谈,朱教授不时地为我们每人添加饮料送上果仁。天色将黑时,吉恩招呼我们进屋吃Dinner。餐厅内播放着古典的轻音乐,餐桌上摆着点燃的蜡烛和吉恩新插的鲜花,柔和温馨的烛光下,朱教授及其夫人亲自为我们轮流上菜、斟酒,一道又一道精美的食物体现了主人的热诚与好客。朱教授边为我们上菜,边问“够不够”。席间,朱教授告诉我们,前几天他刚刚给两所中学作过演讲。孙教授的夫人问朱棣文教授:“你一个诺贝尔奖得主,给中学生演讲有什么意义吗?”,朱棣文教授答:“这是今后可以上天堂的事”,话语中体现了朱棣文教授对青少年的责任感与爱心。晚饭后,朱棣文教授还邀请我们上楼到他的书房参观。朱教授的书房不大,也就有二十多平米,书房里摆放着两台电脑,朱教授与夫人一人各用一台。墙壁上挂满了朱棣文教授所获的世界各国颁发给他的奖状和聘书, 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证书就摆在朱教授电脑桌正上方的墙壁上。书房旁边是两个卧室,主人将它们的房门紧掩着,这是西方人的习惯。参观完书房,朱棣文教授又邀请我们到客厅喝茶,古朴的木制结构屋中不时地传出来欢快的笑声。大概将近深夜十一点,朱棣文教授夫妇才在我们一再告辞下目送我们上车。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这次会见中,我向朱棣文教授夫妇赠送了我校的礼品及我们自备的礼品,朱教授夫妇非常高兴并请我回国后向学校转达他的谢意。我还当面转达了校领导邀请他在方便时来我校访问的意见,并将理学院徐叙榕院士邀请朱教授参加国际光学大会的信函转交给朱教授。朱棣文教授十分高兴地接受邀请,原则上同意明年在适当时机对我校进行访问。尤其令人兴奋的是,应我的要求,朱教授在百忙之中愉快地为北京交通大学题了词。他在题词中写到:“致北京交通大学的全体教职员工:只有当理解超越了领悟,能深入浅出地抓住实质,达到融会贯通的时候,才能获得学习的最大乐趣。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当你对事物的理解达到了这个层次,这时发现新的东西就很容易了。”(在此附上原文)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世界一流的实验室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朱棣文教授的安排下,我们参观了朱教授的Bio-x实验室、精密测量实验室、玻色-爱因斯坦实验室,亲眼目睹了了世界上顶尖级的物理实验及最先进的实验设备,这些实验及实验设备令我们大开眼界。世界上最早成立,也是当今最大的Bio-x实验大楼位于斯坦福大学的西北部,从正面看,它是呈椭圆形的一座大楼。它的砖红色与乳白色的建筑结构别具特色。这是朱棣文教授获诺贝尔奖后建立的,资金是由大企业家赞助的。朱棣文教授获诺贝奖后,他以极其睿智的思维预言,物理学与生物学、化学等其它学科的结合,将是21世纪不可避免的趋势。21世纪的物理学将不再像20世纪那样一枝独秀,而会跟其它学科结合起来,以寻求人类对世界的更多了解。在我们与朱棣文教授座谈时,朱教授对我们讲起他为什么从物理学转到生命科学的研究上来。他说,“物理科学对生命科学的研究非常重要,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清晰的概念,我们想从物理、化学方面去研究生命科学,这样就会对生命科学有更清晰的理解”,“现在物理、化学都发展到这个地步,人们有能力利用物理、化学去研究生命科学。” 作为一名物理学家,朱棣文教授比较喜欢从系统角度看问题。他认为生物学系统里有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值得研究。当我们问到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时,朱棣文教授直率地说,“我认为中国在Bio-x的研究方面近年来在提高,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距离的。生物物理方面中国已有些大学在开始做,并且它们在进步。”朱棣文教授现在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名誉教授,他所说的“中国已有些大学在开始做”,其中就有上海交通大学。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斯坦福大学我们还参观了朱棣文教授的精密测量实验室及玻色――爱因斯坦实验室。这两间实验室就在物理系的二层楼上,与朱教授的办公室毗邻。实验室的设备与规模也是世界一流的,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他的学生在做实验。这些学生都是经过严格挑选才得以做朱棣文教授的博士生的。有一个中国女孩子,虽然家境贫寒,父母都在中国农村,但她很勤奋,加上她的聪颖天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朱棣文教授十分欣赏她的这种拼博向上的精神,这个女孩曾多次做我们的中文翻译。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参加Bio-x小组讨论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那是一天的中午,本来我们工作了一上午想稍事休息一下,但当听说中午在Bio-x大楼要有一场学术讨论,而且朱棣文教授也要来参加这场讨论时,我们马上快步从物理楼赶到了Bio-x中心。朱棣文教授每年出国访问及作演讲任务也很繁忙,他的夫人吉恩女士说,2003年仅四个月,他们就环绕了地球三圈。尽管这样繁忙,但朱教授仍然带有24名博士及博士后,因而学生们对朱教授的每次讲课或参加他们的讨论就显得倍加珍惜。那天Bio-x中心朱棣文教授的学生全部都来了,其中有美国学生,有印度学生,有日本学生,有韩国学生等等,还有我们中国学生。他们虽然肤色各异,但看起来相处都很融洽,真是科学无国界。由于是午饭时间,所以所有学生都是边吃“便当”边参加讨论。我们只好是饼干和水,边吃边听他们的讨论,当然这种听人家上课的方式内心感觉还是有些不大习惯,但一想到这场讨论结束后,我们还要赶去参加另外一项活动时,也就只好入乡随俗了。讨论方式是一个日本博士生在用投影仪介绍他的研究报告,然后大家提问,在讨论过程中,朱教授亲自给学生倒换投影版,当他不同意某个人的观点时,他会耸耸肩说:“NO,NO!”这种形式的讨论,是机会均等,每个研究生都要这样上台演讲自己的成果。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朱棣文教授除了给研究生上课外,他每周还要给本科生上普通物理课。我们那次听朱教授上普通物理课,是他的行政秘书特意通知我们的,在知会朱教授的情况下我们与学生们一起走进课堂。那是一间小报告厅,有三十余个学生,有几位学生还迟到了,但朱教授竟然没有理会这些学生,这些学生也是大模大样地走到座位上坐下。还有一位男生在听课时把双腿放到前一排桌子上面,朱教授也好像没有看到一样。这些都是我们无法理解的,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这里是不被允许的。这是不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也说不清。在课堂上,朱教授谈笑风生,学生不时打断他的讲课,提出问题,他不但不烦恼,反而表现得很高兴,似乎为他的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而感到骄傲,并会风趣地将一个又一个问题解答得十分透彻。课堂里不时传来学生们阵阵愉快的笑声。下课后,学生们也是像我们这里的一样,围着朱教授问这问那,朱教授对他们是耐心解答。聆听朱棣文教授上课,使我们感受到他教书育人的独特风格。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访问世界上优秀的科学家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斯坦福大学,经朱棣文教授介绍,还访问了一些其他的知名教授。如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的张首晟教授(此人还兼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长江学者计划的特聘教授)、沈志勋教授、Mark教授等人。这些人都是四十岁左右,是当今在物理学的某一领域排世界前三名的科学家,“是正在冉冉升起的科学新星”。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张首晟教授是理论物理方面的专家,杨振宁的研究生。为了物理系的发展,在1993年朱棣文教授做物理系主任时硬是将张首晟教授从IBM挖了过来。沈志勋教授是从事高温超导方面研究的,他也是年轻有为,美国的一些大学曾想用高薪将他从斯坦福大学吸引过去,朱棣文教授听说后,几次找校方,要提高沈教授的薪资,并说,“如果你们不同意,我将把给我加的那部分薪给他”。至今沈教授提起这段往事,仍是感动不已。沈教授说,“当时使我感到自己是受尊重的,他的这种表态让你感到他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你创造好的工作条件”。访问时,沈志勋教授还要介绍我们与即将到他这里访问的朱经武教授及赵忠贤教授认识,但由于时间安排不开而未果。Mark教授1987-1991年做朱棣文教授的研究生,是朱棣文教授最得意的门生,后到耶鲁大学工作,2002年朱棣文教授将他请到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工作。Mark教授对我们说,“当我遇到困难时,我就会问:在这种情况下朱棣文会怎么做?这样我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在朱棣文教授的安排下,这次我们还有幸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专访了沈元壤教授。沈教授一表人才、谦恭儒雅,他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及台湾“中央研究院”外籍院士,他是世界非线性光学创始人之一。在伯克利我们还访问到了朱棣文的恩师欧根.康明斯教授,他是一位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欧根.康明斯教授年事己高,但精神矍铄,外貌酷似爱因斯坦。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斯坦福大学,我们还与朱教授的同事及学生(博士及博士后)进行了广泛的座谈。他们众口一致的说,朱棣文是一位非常严厉的,但又非常平易近人的教授。他对学生们的学业要求很严,不许他们有丝毫的懈怠,但私下里与他们的交往却不分彼此。每当他的研究生有人毕业,他都会将他们请到自己家里,亲自与夫人下厨为他们做可口的饭菜,师生做最后一次叙别,据说这已是他多年的习惯了。在物理系的楼道里,时有学生将朱教授与他们聚会的照片贴在墙上的布告栏上。 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朱教授对我们有问必答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出国前,我们曾担心简单的一问一答方式会引起朱教授的反感,或者他不乐意回答我们的问题。但事实上,当我们按照拟好的提纲当面向他提问时,朱教授是有问必答,一点没有大牌教授的架子,平易近人的作风令我们难忘。这样的专访,我们一共进行了两次。一次是在Bio-实验室,一次是在朱棣文教授的办公室。朱棣文教授的办公室与我们国内一般教授的办公室没有两样,与国内有些部门办公室的阔绰是无法相比的,看了之后令我们感动。就是在这样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里,朱棣文教授在为人类的进步与福祉不懈地工作着,所有被我们采访的人都称他是个“工作狂”。办公室的一面摆着朱棣文教授的一张办公桌,上面还放着一台普通的电脑及一个特意让人做的木制书架,上面摆满他的书。办公室的中央也放着桌子,杂乱地堆着书及他写写画画的计算纸张。办公室另一端放着两张沙发和一张茶几,是他与人交谈用的,我们采访他时就是坐在这里。他平时吃饭的餐具就放在他办公室的茶几上。办公室的一角的高桌上,还摆着一幅小孩子的画。朱教授的秘书告诉我们,这是朱棣文小儿子小时画的画,他一直摆在那里,抵犊之情由此可见一般。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此外,我们还访问了与朱棣文教授有关的其他人,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20余天的访问,使我们了解到朱棣文教授许多鲜为人知的事,他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他将他的全身心都投入到他所热爱的科学研究与教学之中,他爱惜人才,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科学新星。他也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他的成长与成功,他的为人处事风格将成为我们心中永远宝贵的回忆。Jx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