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巡察工作会暨第七轮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
02
北京交通大学2021级本科新生“开学第一课”顺利开展
03
学校召开校园安全工作专项部署会暨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21-09-09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张立学

中国交通报:抓住冬奥契机 推动首都交通文明再升级


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对增强市民群体凝聚力具有显著作用,利用其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经验。北京在筹办举办2008年奥运会过程中,有关部门采取措施积极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大力引导乘客有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治理,有力提升了公共交通文明程度。

北京冬奥会举办在即。习近平总书记就办好北京冬奥会指出,要坚持共享办奥,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办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北京市应抓住这一重大契机,坚持问题导向、首善标准,进一步推动首都交通文明再上新台阶。

大力推行机动车礼让行人

斑马线是城市交通文明的最好检验点和展示窗口。2017年,北京曾开展“礼让斑马线”专项行动,通过引导员“柔性引导”等方式,在一些主要路口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但广大驾驶员并未普遍形成礼让行人的良好习惯。机动车面对行人过马路鸣笛、抢行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期和接送学生上下学等拥堵路段,问题尤甚,既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又严重影响城市文明形象。

近年来,上海、杭州等城市通过法治手段大力推行机动车礼让行人,经过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引导和约束驾驶员形成了礼让行人的驾驶习惯,有关经验值得借鉴。特别是杭州市经过多年持续治理,驾驶员礼让行人已普遍成为行动自觉,让市民和外地游客深切感受到了文化古城的温度。

建议北京进一步依靠技术和法治手段,加快推动机动车礼让行人。以公务用车、公交车、出租车等为突破口,依靠单位教育约束、部门综合执法等手段,在全市率先形成礼让行人的示范效应。采取施划“五米禁停区”、志愿者提醒等方式,引导社会车辆主动“踩刹车”。当前,北京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智能化道路交通控制系统,具备依靠技术手段严格执法的基础和条件,应充分利用这一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大电子监控系统抓拍、现场执法和处罚力度,采取记分、罚款、教育引导等多种方式,为驾驶员划清底线和红线,强力推动机动车礼让行人蔚然成风。

深度治理电动自行车乱象

近年来,北京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截至2019年年底总量已近400万辆。一些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尤其是快递员、送餐员漠视交通法规现象突出,骑车斜穿马路、随意变道、打电话行驶、超速、逆行、走机动车道、占人行道、闯红灯等问题严重。对于电动自行车的治理,是大城市的普遍难题,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也处于探索阶段,主要采取了教育、技术、法治等手段,但相关成效尚待观察。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出台了《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对非机动车管理进行立法。建议结合该条例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探索形成大城市电动自行车治理的“首都经验”。一是加大源头治理,合理规划非机动车道,严查机动车占用、驶入非机动车道,进一步强化并保障非机动车路权。二是强化深度治理,充分利用非现场抓拍和远程执法方式,通过电子警察抓拍取证并予以处罚。针对快递、外卖等行业的电动自行车,可试点推行设置专用号牌,或通过技术手段安装专用电子号牌,便于管理部门监管和市民监督。探索建立快递员、送餐员“黑名单”制度,快递员、送餐员一经进入交通违法“黑名单”,将视违法情况给予交通处罚、限期停驶等处罚,倒逼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合理规范共享单车停放

共享单车在方便市民绿色出行、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投放数量不平衡、乱停乱放、运营维护不到位等问题,不仅存在安全隐患 ,也影响了市容市貌,成为大城市治理的新问题。

杭州创造了“加减乘除”法治理共享单车的“杭州模式”。一是在制度上做“加”法,出台指导意见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制度和措施,从单一指导转向立体式规范管理。二是在数量上做“减”法,在调控总量的同时,根据企业服务质量考核排名情况确定减量标准。三是在模式上做“乘”法,形成了“政府管平台、平台管用户,交通牵头、部门协同,属地为主、多方共治,政企协同、紧密互动”的工作模式。四是在治理上做“除”法,把加强路面秩序管控作为末端管理的切入点,压实属地责任,落实“一区一策”,确保了路面秩序平稳有序。

建议北京市继续理顺政府、企业、市民等多主体在共享单车治理中的关系,坚持多管齐下、疏堵结合,协同解决治理难题。一是管理部门要结合区域实际,划定更多更合理方便市民出行的停车区域,并建设好共享单车监管与服务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手段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二是行业企业既要从技术手段上设置“电子围栏”,推行不规范停车继续计费、建立共享失信承租人名单等措施,约束引导用车人规范停车;强化企业责任、加大投入,及时清理拖走违停及毁损车辆,规范摆放停车区域车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在车辆集中区域设立共享单车协管员、志愿者,协助做好车辆摆放,督促引导市民强化共治共享意识,养成规范用车习惯。

专项整治行人违规过马路

当前,全国范围内行人不走斑马线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仍然较为普遍,这既有公民法律和安全意识淡薄、从众心理等个体原因,也与执法部门执法不严,存在“突击执法”“选择性执法”和“运动性执法”等问题有关。在大力推行机动车礼让行人的同时,也要加大对行人违规横穿马路行为的专项整治。

建议一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人流密度和出行需求,进一步合理分配路权,优化红绿灯、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和斑马线等设施和标识,方便行人过马路。二是坚持抓小与抓常相结合,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加大引导和警示力度,启动实施行人违规横穿马路劝导行动,组织交通协管员、志愿者对违规行为进行批评、劝导和纠正。三是建立交通安全综合监管平台,行人的有关违法记录纳入平台管理,对于多次违法的行为要给予相应处罚,提高个体违法成本。四是探索研究交通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空间。五是探索更加灵活的处罚方式,除罚款外,可通过道路电子屏、官方宣传平台等对相关行为进行曝光,利用舆论压力达到教育和惩戒效果。

加大交通文明的宣传教育

建议开展“喜迎冬奥会,交通文明我先行”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广大市民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加大对交通文明的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增设标识牌、制作公益广告、图片视频展、当事人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加大正面宣传和对有关问题、负面典型的曝光力度。强化体验式教育,鼓励引导市民争当交通志愿者、安全员、劝导员。对于情节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组织当事人就近接受交通安全和文明教育。针对上班族、学生、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和外地游客等不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凝聚共识。发挥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联合天津、河北共同抓好交通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属地责任,利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经验优势,充分发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主体作用,探索快递员、送餐员安全培训制度,设立共享单车“有序停放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合力。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