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巡察工作会暨第七轮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
02
北京交通大学2021级本科新生“开学第一课”顺利开展
03
学校召开校园安全工作专项部署会暨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21-09-13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新华网客户端:北京交通大学校长王稼琼:思源致远 启航未来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我们的母校发源于民族危亡之际,兴起于“铁路救国”的浪潮中,在跨越三个世纪的办学历程里,薪火相传、文脉不绝、精神永志,锻造出特有的风骨,也在历史的长卷里留下了一代代交大人奋斗的诗篇。

我们以育人为本,始终肩负传道授业的使命。北京交大以“造就铁路管理人才”为创校宗旨,府右街旁的老校园,开创了中国铁路管理与电信教育的先河,留下了曾鲲化、马寅初、向哲浚等名师大家登台授课、倾心育人的事迹。抗战烽火中,学校四迁校址,艰苦卓绝,老师们勉力支撑,却从未放松对教学的严格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工、管并举培养新一代铁路人才,到调整恢复走入改革开放的春天,再到扎根中国大地办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最重要的职责,一次又一次国家教学奖的斩获,一位又一位教学名师的涌现,一堂又一堂精品课程的诞生,正是这份坚守的写照。历史记录下动荡岁月中的感人故事,记录下耄耋院士甘做人梯、教师伉俪倾囊助学的杏坛佳话,更记录下交大教师这个群体每一句真诚的教诲、每一份真情的付出。

我们以家国为怀,接续传承爱国奋斗的基因。北京交大以“立学储才、救国兴邦”为初心己任,交大人的红色基因与生俱来。在革命年代,交大人是英勇抗争的先锋,郑振铎先生奔走在“五四”运动的前列,朱我农校长举起“五卅”运动副总指挥的号旗,“民先”队员在平越小城不断发出抗日救亡的呼喊,茅以升校长做出了“炸桥挥泪断通途”的壮举。在和平时期,交大人是祖国建设的栋梁,无论是新中国初期建设国家铁路干线,还是改革开放后服务“四个现代化”,无论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还是在抗击疫情的重大考验前,交大人勇挑重担、苦干实干,留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今天,我们追思革命先烈、崇敬时代楷模,更感念每一个交大人对爱国奋斗精神的传承与坚守,这是学校最鲜亮的底色,是我们信仰的基石、力量的源泉。

我们以交通为名,始终矗立行业发展的潮头。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中,北京交大始终与中国的轨道交通事业同频共振、同向同行。这里汇聚了中国第一个无线广播电台的创始人、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的撰写者、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车的设计者、铁道信号事业的奠基人等行业巨擘;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根可用于航天导航技术的“保偏单模光纤”、第一台IPv6路由器、第一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列控系统和世界首套城轨交通兆瓦级混合储能装置等重大创新成果。从铁路大提速到青藏铁路、重载铁路、高速铁路建设,再到复兴号的诞生,在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节点,交大从未缺席;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到规划建设、调度指挥、运营维护,在中国轨道交通每一项重要工作中,交大人从未缺席!

回首过去,交大125年的办学历程,是全体交大人共同写就的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一部感人至深的爱国史,一部气象万千的行业发展史。而在岁月长河中积淀形成的以“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为核心、以“严谨治学、知行合一”为精髓、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品格的交大精神,早已成为我们最弥足珍贵的财富,它引领我们走过光辉的历史,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砥砺奋进,正当其时。经过一代又一代交大人的努力,学校办学实力与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特别是刚刚过去的“十三五”,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也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锚定了新的方位。

我们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到高质量落实。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在国家教学成果奖和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中斩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成功获批多个国家级和北京市级“金专”建设点和多门国家级“金课”。通过推进“四通”模式改革、实施“高原”“高峰”计划、成立詹天佑未来技术学院、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等方式,逐步构建与人才培养2.0版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系。尊师重教的氛围进一步浓郁,涌现出了“全国高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潜心育人的先进典型。开放办学走向深化,北京交通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学院、中俄交通学院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设成果显著,轨道交通涉外培训成为学校又一块“金字招牌”。

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成效不断彰显。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第十一次党代会成功召开,五年来获得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立足行业特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获批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瞄准高铁领域世界前沿技术全力攻关,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立实体化的川藏研究院,与行业企业的协同创新屡结硕果。找准学校改革发展与首都建设的结合点,重大创新成果为北京地铁、京张高铁等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首都高端智库的多项成果在城市交通治理、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得到应用。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师资队伍水平稳步提高,“卓越百人”“青年英才”等人才工程显现成效,五年新增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32人次。学科建设成绩显著,顺利通过“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评估。学校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表现亮眼,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在全球知名排行榜上已名列前茅乃至荣登榜首。科研创新能力跃上新台阶,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和重大项目、双主持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年科研经费超过10亿元,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五年实现知识产权转化合同总额超过9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交控科技、交大思诺成功上市。

我们的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实现了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对学校的共建,与国家铁路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构建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努力争取政策、资源等方面的实质性支持。唐山研究院和海滨轨道交通综合研发实验基地先后建成、丰台轨道交通创新基地顺利启用等工作进展,使困扰多年的办学空间瓶颈问题正在有效缓解。

可以说,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学校各项事业呈现可喜局面,我们顺利完成了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第一步”的战略目标,即将迈入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体交大人的智慧和心血。在此,我代表北京交通大学,向投身学校建设发展的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海内外全体交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思源致远,启航未来。今年是建党百年的重要年份,是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是国家和学校“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启动之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迎来125周年校庆,既是荣耀,也是使命,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考,谋划交大新时代发展的宏伟蓝图,也需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面貌,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促进学校创新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党委集思广益,深入研讨,决定推出8项重大举措,开启“双一流”建设新征程。

(一)全面深化“四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适应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有交大特色的“本研贯通、学科融通、产学相通、国际互通”的四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布局和建设詹天佑智慧交通未来技术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其他特色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构建学科专业适应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需求、体现个性化、多样化的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二)以前沿科学中心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为战略平台,全面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

切实按国家要求建好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运行好重组后的轨道交通安全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优化整合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充分发挥川藏研究院和其他实体化平台作用,以这些高水平创新平台为基础,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同时,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在行业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领域承担一系列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产生一批原创性成果,全面提升以科研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

(三)以丰台轨道交通创新基地建设为切入点,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丰台轨道交通创新基地的正式启用,不仅体现了我校通过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进行集群创新的改革举措,也为我们更好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我们将充分用好丰台创新基地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智慧轨道交通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建设为抓手,打造轨道交通领域创新技术成果的产出和转化基地,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四)实施面向2035的新兴学科布局计划,为实现“再造交大”的战略目标奠定前沿学科基础

我们成立实体化的交通能源与环境研究院(学院)和开放的基础设施减碳技术研究中心,布局和建设有交大特色的“双碳”学科平台,以此为新起点,我们将正式实施面向2035的新兴学科布局计划,以新时代“再造交大”为战略目标,围绕新兴交叉学科和基础学科,打好基础、集聚力量、凝练特色,培育更多前沿学科和具备冲击世界一流实力的优势学科。

(五)优化完善人才成长的制度体系和文化氛围,切实加大力度引育高水平人才

全面深化“人才强校”战略,构建教师、管理和服务保障三支队伍协调发展的职业通道,完善教师分类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校院两级尊重人才、强化服务的运行机制,形成有利于高水平队伍建设的开放、稳定、成熟的制度体系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文化氛围。学校将设立“亿元讲席教授基金”,用于引进和培养战略科学家和高水平学科领军人才。

(六)实施国际化水平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合作交流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优化国际合作交流布局,加强与高水平大学的深度合作。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本-硕-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师国际能力与国际影响力提升机制,大力支持教师牵头或参与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科学工程,支持教师在国际学术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打造交大特色品牌,服务好国家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

(七)拓展办学空间,筹划面向未来的交大新校区

抢抓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积极谋划学校创新发展的战略布局,在保持现有校区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质量筹建新校区,拓展办学空间,从根本上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为实现新百年新腾飞奠定坚实的空间基础。

(八)持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政治建设统领地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大力实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推进思政工作守正创新,团结凝聚广大师生员工,不断彰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成效。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我们的母校发源于民族危亡之际,兴起于“铁路救国”的浪潮中,在跨越三个世纪的办学历程里,薪火相传、文脉不绝、精神永志,锻造出特有的风骨,也在历史的长卷里留下了一代代交大人奋斗的诗篇。

我们以育人为本,始终肩负传道授业的使命。北京交大以“造就铁路管理人才”为创校宗旨,府右街旁的老校园,开创了中国铁路管理与电信教育的先河,留下了曾鲲化、马寅初、向哲浚等名师大家登台授课、倾心育人的事迹。抗战烽火中,学校四迁校址,艰苦卓绝,老师们勉力支撑,却从未放松对教学的严格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工、管并举培养新一代铁路人才,到调整恢复走入改革开放的春天,再到扎根中国大地办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最重要的职责,一次又一次国家教学奖的斩获,一位又一位教学名师的涌现,一堂又一堂精品课程的诞生,正是这份坚守的写照。历史记录下动荡岁月中的感人故事,记录下耄耋院士甘做人梯、教师伉俪倾囊助学的杏坛佳话,更记录下交大教师这个群体每一句真诚的教诲、每一份真情的付出。

我们以家国为怀,接续传承爱国奋斗的基因。北京交大以“立学储才、救国兴邦”为初心己任,交大人的红色基因与生俱来。在革命年代,交大人是英勇抗争的先锋,郑振铎先生奔走在“五四”运动的前列,朱我农校长举起“五卅”运动副总指挥的号旗,“民先”队员在平越小城不断发出抗日救亡的呼喊,茅以升校长做出了“炸桥挥泪断通途”的壮举。在和平时期,交大人是祖国建设的栋梁,无论是新中国初期建设国家铁路干线,还是改革开放后服务“四个现代化”,无论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还是在抗击疫情的重大考验前,交大人勇挑重担、苦干实干,留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今天,我们追思革命先烈、崇敬时代楷模,更感念每一个交大人对爱国奋斗精神的传承与坚守,这是学校最鲜亮的底色,是我们信仰的基石、力量的源泉。

我们以交通为名,始终矗立行业发展的潮头。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中,北京交大始终与中国的轨道交通事业同频共振、同向同行。这里汇聚了中国第一个无线广播电台的创始人、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的撰写者、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车的设计者、铁道信号事业的奠基人等行业巨擘;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根可用于航天导航技术的“保偏单模光纤”、第一台IPv6路由器、第一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列控系统和世界首套城轨交通兆瓦级混合储能装置等重大创新成果。从铁路大提速到青藏铁路、重载铁路、高速铁路建设,再到复兴号的诞生,在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节点,交大从未缺席;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到规划建设、调度指挥、运营维护,在中国轨道交通每一项重要工作中,交大人从未缺席!

回首过去,交大125年的办学历程,是全体交大人共同写就的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一部感人至深的爱国史,一部气象万千的行业发展史。而在岁月长河中积淀形成的以“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为核心、以“严谨治学、知行合一”为精髓、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品格的交大精神,早已成为我们最弥足珍贵的财富,它引领我们走过光辉的历史,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砥砺奋进,正当其时。经过一代又一代交大人的努力,学校办学实力与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特别是刚刚过去的“十三五”,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也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锚定了新的方位。

我们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到高质量落实。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在国家教学成果奖和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中斩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成功获批多个国家级和北京市级“金专”建设点和多门国家级“金课”。通过推进“四通”模式改革、实施“高原”“高峰”计划、成立詹天佑未来技术学院、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等方式,逐步构建与人才培养2.0版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系。尊师重教的氛围进一步浓郁,涌现出了“全国高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潜心育人的先进典型。开放办学走向深化,北京交通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学院、中俄交通学院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设成果显著,轨道交通涉外培训成为学校又一块“金字招牌”。

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成效不断彰显。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第十一次党代会成功召开,五年来获得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立足行业特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获批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瞄准高铁领域世界前沿技术全力攻关,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立实体化的川藏研究院,与行业企业的协同创新屡结硕果。找准学校改革发展与首都建设的结合点,重大创新成果为北京地铁、京张高铁等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首都高端智库的多项成果在城市交通治理、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得到应用。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师资队伍水平稳步提高,“卓越百人”“青年英才”等人才工程显现成效,五年新增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32人次。学科建设成绩显著,顺利通过“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评估。学校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表现亮眼,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在全球知名排行榜上已名列前茅乃至荣登榜首。科研创新能力跃上新台阶,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和重大项目、双主持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年科研经费超过10亿元,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五年实现知识产权转化合同总额超过9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交控科技、交大思诺成功上市。

我们的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实现了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对学校的共建,与国家铁路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构建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努力争取政策、资源等方面的实质性支持。唐山研究院和海滨轨道交通综合研发实验基地先后建成、丰台轨道交通创新基地顺利启用等工作进展,使困扰多年的办学空间瓶颈问题正在有效缓解。

可以说,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学校各项事业呈现可喜局面,我们顺利完成了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第一步”的战略目标,即将迈入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体交大人的智慧和心血。在此,我代表北京交通大学,向投身学校建设发展的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海内外全体交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思源致远,启航未来。今年是建党百年的重要年份,是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是国家和学校“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启动之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迎来125周年校庆,既是荣耀,也是使命,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考,谋划交大新时代发展的宏伟蓝图,也需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面貌,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促进学校创新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党委集思广益,深入研讨,决定推出8项重大举措,开启“双一流”建设新征程。

(一)全面深化“四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适应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有交大特色的“本研贯通、学科融通、产学相通、国际互通”的四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布局和建设詹天佑智慧交通未来技术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其他特色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构建学科专业适应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需求、体现个性化、多样化的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二)以前沿科学中心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为战略平台,全面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

切实按国家要求建好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运行好重组后的轨道交通安全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优化整合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充分发挥川藏研究院和其他实体化平台作用,以这些高水平创新平台为基础,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同时,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在行业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领域承担一系列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产生一批原创性成果,全面提升以科研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

(三)以丰台轨道交通创新基地建设为切入点,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丰台轨道交通创新基地的正式启用,不仅体现了我校通过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进行集群创新的改革举措,也为我们更好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我们将充分用好丰台创新基地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智慧轨道交通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建设为抓手,打造轨道交通领域创新技术成果的产出和转化基地,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四)实施面向2035的新兴学科布局计划,为实现“再造交大”的战略目标奠定前沿学科基础

我们成立实体化的交通能源与环境研究院(学院)和开放的基础设施减碳技术研究中心,布局和建设有交大特色的“双碳”学科平台,以此为新起点,我们将正式实施面向2035的新兴学科布局计划,以新时代“再造交大”为战略目标,围绕新兴交叉学科和基础学科,打好基础、集聚力量、凝练特色,培育更多前沿学科和具备冲击世界一流实力的优势学科。

(五)优化完善人才成长的制度体系和文化氛围,切实加大力度引育高水平人才

全面深化“人才强校”战略,构建教师、管理和服务保障三支队伍协调发展的职业通道,完善教师分类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校院两级尊重人才、强化服务的运行机制,形成有利于高水平队伍建设的开放、稳定、成熟的制度体系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文化氛围。学校将设立“亿元讲席教授基金”,用于引进和培养战略科学家和高水平学科领军人才。

(六)实施国际化水平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合作交流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优化国际合作交流布局,加强与高水平大学的深度合作。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本-硕-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师国际能力与国际影响力提升机制,大力支持教师牵头或参与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科学工程,支持教师在国际学术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打造交大特色品牌,服务好国家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

(七)拓展办学空间,筹划面向未来的交大新校区

抢抓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积极谋划学校创新发展的战略布局,在保持现有校区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质量筹建新校区,拓展办学空间,从根本上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为实现新百年新腾飞奠定坚实的空间基础。

(八)持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政治建设统领地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大力实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推进思政工作守正创新,团结凝聚广大师生员工,不断彰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成效。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