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16-09-09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王瑞霞

人民铁道报 宁滨:肩负起行业特色高校的责任与担当

“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互联互通是其战略核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和前提。战略的实施为轨道交通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行业特色高校应主动担当起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时代重任,加强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智慧保障和人才储备。

发挥学术优势,勇当科研“先行官”。高校要把基础研究工作提升到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高度,必须密切关注国家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聚焦“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中国文化、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发挥学校学科优势,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科研合作,以成立科学研究中心为孵化器,搭建科研平台。荷兰作为欧亚铁路的重要节点国家,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5年,北京交通大学充分发挥自身在物流研究等领域的学术优势,和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成立全球供应链和物流研究所。该机构汇聚了来自全球的一流专家,瞄准国际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研究前沿,正成为政府、行业及企业的重要智库,为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通共荣、互惠共赢发挥积极作用。

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助力政府决策咨询。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学科特色,加强针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智库建设,发挥引领与主导作用,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北京交通大学于2015年成立丝绸之路研究中心,把“建设国内一流的丝绸之路新型智库”作为奋斗目标,力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丝绸之路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团队,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长期跟踪研究,为各级政府、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智力支撑和发展指导。北京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钟章队教授带领的团队,2015年起联合国外多家单位共同举办无线丝绸之路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与信息科学以及轨道交通科学研究密切相关的领域展开学术研讨,为学校发展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深化国际化培养模式改革,打好人才“攻坚战”。北京交通大学一直将自己责任在先、担当在先、奉献在先的风采印染在服务国家战略的旗帜上,尤其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人才培养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学校共建立了2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所国际化示范学院、4个国际化试点班。各个试点班级按照不同定位,不断寻找突破以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参照国外一流大学相应特色专业课程设置,我们修订了国际班人才培养方案,并与国外一流大学培养方案对接,精选国外优秀原版教材,实现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学校新设的汉能新能源国际学院入选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探索了全面引入国际化办学理念和办学资源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同时,我们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文件,如招生办法、学生海外学习学分转换认定办法等。学校推行双向留学,进行境外办学。长期以来,北京交通大学都在致力于促成中俄双方交通类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深度合作,不仅输送中国学生赴俄罗斯加强俄语与文化学习,而且培养了一批了解中国、热爱中国的海外留学生。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一旦有中国企业在俄罗斯承揽工程,这些既懂技术又掌握双方语言的国际化人才,将成为基层建设的骨干。2015年,北京交通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联合在俄罗斯成立了中俄交通学院,成为中国轨道交通第一个“走出去”的境外办学机构。

开展特色涉外培训,拓展文化与技术影响力。涉外培训通过对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技术的交流,使学员对中国铁路形成全面系统的了解,也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成为国家间传播友谊的重要使者。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铁路总公司的领导和指导下,北京交通大学组织编制了泰国曼谷—呵叻高铁培训计划、马新高铁培训计划。截至目前,我们组织泰国铁路9期260人培训、老挝铁路1期25人培训、印度尼西亚铁路1期25人培训。同时,学校还积极培养留学研究生,近5年为巴基斯坦等国培养了近200名铁路专业研究生,有力支持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近期,学校承担了商务部委派的培训任务,为巴西和秘鲁两国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开设两洋铁路建设研修班。此外,今年8月,作为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重要活动,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牵头主办了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高峰论坛暨成果展。成果展上成立了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搭建了中国与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和培训的平台。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行业特色高校应继续发挥教育的重要作用,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研交流与合作,培养过硬的人才队伍,并且在这一进程中做强自身,为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提供坚实的知识支撑,奠定牢固的人才基础。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