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机器人是中文语境下智能度最高的机器人大脑,是全球领先的中文语义与认知计算平台。图灵机器人对中文语义的理解准确率高达90%,可为智能化软硬件产品提供中文语义分析、自然语言对话、深度问答等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图灵机器人已为超过130000家企业和开发者提供服务,累计响应请求量超1300亿次。在家用服务机器人、商用服务机器人、儿童陪伴机器人、智能客服系统、智能车载系统以及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等软硬件领域占有绝对优势。智能对话、知识库、技能服务是图灵机器人三大核心功能。智能对话是指,图灵机器人可赋予软硬件产品中文自然语言交互的能力;知识库是指图灵机器人用户可为机器人导入独家内容以满足个性化及商业化需要;技能服务是指,图灵机器人打包提供超500种实用生活服务技能,涵盖生活、出行、学习、金融、购物等多个领域,一站式满足用户需求。
2016年5月13日,北京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倒计时120天系列活动之“创新·创业·创投”校友论坛上,北京交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03级校友图灵机器人创始人兼CEO俞志展先生带来精彩的项目路演,活动结束后,中国MBA教育网对俞志展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
图灵机器人创始人兼CEO俞志展先生
改变世界 改变自己
谈到当初怎样走上创业的道路,俞先生表示,最初涉猎创业领域只是基于试一试的想法,刚毕业的时候带着点儿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儿,心存着对自己、对科技行业以及对社会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俞先生希望自己不仅仅停留在想一想的层面,要用试一试去改变。自己的出发点是本身就想做这件事情,没有人逼迫,全部发自内心。在开始的时候,很多人甚至反对俞先生去创业,但是他不甘心被别人的想法所左右,就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了。俞先生说,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无限挑战”——创业考验人的各种方面的能力,包括体力、精力、能力、意志力、调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团队支持毕竟是综合考验,单打独斗肯定是行不通的。最大一个挑战,可能是早期时候所走的弯路,但经历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的一个过程是很必要的。创业现在“看起来很美”,但是要做创业还是挺难的事情,尤其是年轻人或者学生创业。创业本身是对综合实力、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的综合考量。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问题,做产品出来,怎么样做好的产品出来,好的产品能不能接受,其实每个阶段都不轻松。
机遇无限 挑战无限
谈及创业需要的素养,俞先生表示最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渴望,即自我驱动力。内驱力强则事成,内驱力弱则事败。困难的时候很多,坚持下去不易。过去创业讲的是积累资源,现在创业讲的是创新能力,或者说创意。以新的想法为出发点,来做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可能很多时候没有人做过,也没有明确套路,得靠自己的想法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这个时候真正拼的不是所谓资源、人脉、积累,甚至这些反而是一种负担。更多需要的是如何去思考,更好的想这件事情。现在,移动互联网、机器人、电子科技领域日新月异,过去所讲的积累是跟不上今天这种发展节奏的。
在很多困难的时候,支撑着自己没有放弃的是自己强大的内心。俞先生相信,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好,到底能做多好,只是时间问题。俞先生说,时代给予个人很多机会,也测量着创业者的能力,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自我学习能力。只要抓住大的方向,不断努力去做就好,不总是改变方向的话,成功概率非常大。最忌讳的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做了一段放弃,然后换一个方向,又发现这个薪酬不好。这山望了那山高,到了那山把脚翘是不能成事儿的。由于自己对本领域相对了解比较多,所以希望创业者们选择一个自己了解的方向,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比如今天搞O2O火,就去搞O2O,明天看什么火就搞那一块去,没有意义。
缘起交大 共赴未来
俞先生表示,作为北交大的校友,希望通过孵化器等形式给学弟学妹们做一些支持。因为觉得自己还走在路上,对很多东西的了解还远远不够。目前虽然在自己的领域有一些小的成绩,可是从整个历史上来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图灵机器人有一些发展前景,俞先生希望针对这个领域跟学校或者是一些创业团队做对接,或者做一些产业链的合作。关于创业,俞先生认为越早期越灵活,如果较早地跟某个公司签约,接受他们的指导,反而会使创业项目的发展效率变低。在做团队对接的时候,每个月或者是每周花点时间沟通一下,最为直接。
俞先生说,自己在毕业初期曾创业过一段时间,不是很成功,但自己已经走过了这个阶段,所以,年轻人对于失败不要害怕,所有经验的积累都很宝贵。学校对于北京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倒计时120天系列活动之“创新·创业·创投”校友论坛非常重视。不管对于学校、学生还是创业团队来讲,将外驱力内驱力相协调对于创新创业的发展一定大有益处。
采访结束之际,俞志展先生预祝母校一百二十周年生日快乐,希望每一位交大人都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中国MBA教育网记者张克然采访图灵机器人创始人兼CEO俞志展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