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首页
交大要闻
校园时讯
教学科研
合作交流
院部采风
菁菁校园
校友动态
媒体交大
交大人物
师者
学子
校友
学术文化
交大讲座
学术会议
思源书香
校媒直通
电子校报
校园电视
在线广播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光影交大
校史长廊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01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蝉联世界第一 15个学科入围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
02
我校青年教师在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教赛中喜创佳绩
03
学校召开第五轮学科评估改革思路报告会
04
“不忘初心跟党走·纵情高歌迎国庆”北京交通大学离退休党员庆祝建党98周年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精彩上演
05
“七一”慰问送真情 组织关怀暖人心 ——北京交通大学开展走访慰问老党员老战士和生活困难党员工作
06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专题集体学习
07
台湾东华大学校长来访我校
08
我校荣获2019年首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最佳组织奖”
09
“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工作组来我校现场考察
10
北京交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成效显著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15-05-1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人民日报海外版:做自己的“偶像”
“娜组合”在表演劲舞,右为南希
阿尔伯特(左)和拉莫迪娅在表演二重唱
4月30日晚,2015年北京市高校外国留学生才艺联赛——“老外偶像”决赛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以及对外经贸大学6所高校的近300名选手过关斩将,最终有12组选手进入决赛,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异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阿尔伯特和他的搭档拉莫迪娅的表演堪称完美,获得评委的高度评价。今年20岁的阿尔伯特来自印度尼西亚,他读小学时开始学习中文,至今已经10年了。谈起学中文的过程,阿尔伯特说最让人又爱又恨的就是学写汉字。一方面,汉字字形好似一幅画,生动形象,极富趣味;另一方面,形近字的存在又让作为初学者的他无从下手,类似“辩、辨、辫”这样的字更是分不清。阿尔伯特说,学习中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他坦言道:“我中途也曾想过放弃。但我的身上也流淌着华夏的血液,因此说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更像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阿尔伯特的搭档拉莫迪娅同样来自印度尼西亚,她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经常得到阿尔伯特的帮助,他俩的友谊与默契是这次演出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被问及他们对自己在比赛中表现的评价时,拉莫迪娅说:“我对我们的表现感到满意,其实阿尔伯特平时表现得更好。希望我们下次还能参加这个比赛,我们会更棒的。”如今,阿尔伯特已经来中国一年了,他说他喜欢北京这座城市,喜欢北京的名胜古迹,喜欢中国的悠久历史。如果可能的话,他希望能够留在北京工作,也希望能够看遍中国的名山大川。
“娜组合”是由来自刚果、西班牙、阿塞拜疆、厄瓜多尔、马来西亚等国家的6个女留学生组成的舞蹈组合,恰好每个人的名字里都有Na(娜),所以取名叫Na's(娜组合)。她们的表演生动活泼,富有激情,最终因创意及出色的表现获得今年“老外偶像”的冠军。刚果女孩南希是“娜组合”舞蹈组合里的一员,她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学时南希在刚果认识了一些中国志愿者朋友,第一次接触到了中文和中华文化并深深为之吸引,此后便下定决心要到中国学习,看看中国是什么样子。南希还清晰地记得她两年前来到中国时的第一堂课。“老师让我们用中文做自我介绍,但那时我的中文很不好,我就慌了。”回忆起这些,南希哈哈大笑。此后的一年里,南希学习很努力,中文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南希喜欢讲汉语,也喜欢跳舞,她不仅交到了很多中国朋友,也认识了不少舞伴,她很满意自己在中国的学习生活,她说:“我觉得我就是自己的偶像”。
“老外偶像”比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来华留学生,这既是彰显个人风采的时机,也是多种文化交流融合的平台。来华留学生们在学好中文的同时,也享受着在中国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5-05/11/content_1563267.htm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