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vJ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别忘了给孩子撑把"保护伞"
暑期本应该是孩子们最期待,也是最快乐的时光,但偏偏发生了意外伤害事件,令暑期安全又一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痛点。
“就整个这一节,连着点皮,就手指盖这一节连着点皮,掉下来了。”
昨天上午4岁的小男孩邢邢被送到了医院,当时右手一个手指头的关节,整个被撕断了。
邢邢的爷爷:“他在玩,他妈妈正在晒衣服,她没注意,他跑到洗衣机跟前摔了,一伸手就发生了这个事情。”
爷爷告诉我们事情发生在上周六,那天邢邢放假在家,自己玩耍的时候,把手伸进了洗衣机里,这才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在另外一间病房,记者见到3岁半的韩可欣她右手的无名指包裹着厚厚的纱布。
韩可欣的爸爸:“就是小孩调皮,电动车放在那里的,她把那个钥匙开开了,然后加了油门就跑了。电动车她坐在上面的,撞墙上了,之后把这个右手无名指这边挤掉了。”
韩可欣无名指最上面的一个关节被整个挤掉,虽然即使送到了医院,可因为孩子的血管细小,已经无法再接上。
类似的意外伤害时有发生:
7月4日在雅安碧峰峡生态动物园内,一名2岁男孩的右手轴关节以下被白虎咬断。
7月5日,湖南株洲一名12岁男孩与同伴嬉戏失足从7窗台坠亡。
另外,暑期孩子结伴下水游泳,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频频发生。
暑期里的儿童意外伤害,是个既沉重又无法回避的话题,孩子放假在家,可家长们却仍然不得不为生计在外奔波。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家庭监护存在,很多盲区。
在东莞一家商场里,两个小男孩正在追逐,一名男孩趁大人没注意趴在商场电梯的扶手上,结果随着滚动的扶手往下滑,最终从商场一楼重重跌落至负一楼,摔成重伤。
这种任由小孩离开视线的情况经常见到,在广州市一个健身广场,一名3岁左右的小男孩独自跑到离妈妈200米远的健身区玩耍,此时他的妈妈正在和弟弟玩躲猫猫,小男孩没看到妈妈,就开始到处寻找。
广州市民:“不怕,他们都熟练了,小孩子其实他们的动作很敏捷的,玩过以后他们就会知道怎么玩了,所以不用担心。”
记者:“看不到他的时候会不会担心?”
广州市民:“那倒不会,因为天天来习惯了。”
意外总在不经意间发生,医生介绍,每年暑假遭遇意外伤害的患儿,一般较平时要增加五成左右,其中跌落导致骨折发生率最高,随后是碰撞、割伤等外伤,大约一半的意外伤害是因为家长疏于看护所致。
家长:“(去商场)也要跟着他,用购物货车让他坐上去,一步都不会离开的,如果是炒菜的时候都要看他一下,你听到他没动静的时候,你都要看一下他,看在不在那里。”
中山博爱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莫庆仪:“如果有两个小朋友的话,最好能够有两个大人看着,大人在外出之前,一定要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我一个人能不能带得到。”
儿童意外伤害频发,当然监护是一个方面,孩子对于新事物的好奇与对危险的认知缺乏,恰恰是造成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
北京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副主任张弛认为,初生牛犊不畏虎,青少年儿童对意外伤害的经历和痛苦并不了解,判断不了意外伤害的危险性和严重性,极易发生溺水、车祸、中毒、烫伤等意外伤害事件。加强儿童意外伤害的自我保护,需要成为幼儿园和学校的日常内容。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家里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北京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副主任张弛:“因为我也是一个孩子的爸爸,那我会在生活当中多一点的意识。比方说在坐电梯的过程中,如果电梯出了故障他如何去求助,这时候不要去大喊大叫,而用静静等待的方式去保护自己的呼吸,让自己保持更好的状态。所以在生活当中其实家长要多一点细心,这样的教育比我们让他读多少书,知识本身还要重要。”
专家认为,除了对父母和孩子宣教,如果全社会能形成更加一致的共识和能力,加强对青少年儿童暑期安全的重视,并提出相应建议。每个人都成为身边青少年儿童的监护人,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安全风险的可控力。
北京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副主任张池:“其实我们到了一个发展阶段,就是越来越关注一个人的成长,希望小学甚至是初中,多一点点生命教育。比方说消防包括对生命的看待,如何去看待生命成长的过程。如何对于生命有更多觉察,希望大家把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提到日程上来”。
希望家长们提高警惕,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孩子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我们也制作了一个小贴士,请爸爸妈妈一定要督促孩子遵守安全公约。
暑期安全小贴士
一、交通安全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在公路上跑闹、玩耍
横穿公路要走斑马线,不得闯红灯
小学生不得在马路上骑自行车
二、水的安全
不得随意到海边、水库、池塘、河边等地方钓鱼、游泳
到游泳馆游泳必须要有家长陪同不得单独游泳
三、居家安全
不要乱动电线、灯头、插座等
不准玩火,小心安全使用煤气、液化气灶具等
发现火灾及时拨打119,不得逞能上前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