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14-09-25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韩娜 通讯员:袁芳

北京晨报:北京四年培养百余科技领军人才
 
 
承担多项惠民科研项目 创造近20亿元经济效益
 
领军人才获“优先权”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记者昨天从市科委获悉,北京市自2011年启动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以来,共有来自生物医药、新能源等10个领域的118名入选。领军人才先后承担了多项惠及民生的重大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转化产生了近20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郜春海,带领研发团队开发的“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成为国内第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系统。目前,这条系统已在亦庄线、昌平线和14号地铁线上实现了自动驾驶。“这种技术外国人是不会教给我的,必须自主研发。”郜春海说,百人工程领军人才在项目申报和获得支持上的“优先权”让他受益良多。
 
据介绍,培养工程对于入选人员在研项目和申报项目优先给予经费支持和保障。同时,入选人员及其团队,可优先使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仪器设备。同时,优先推荐入选人员领衔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申报认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百人”工程门槛高
 
事实上,要想进入培养内容丰富的“百人”工程并不容易,门槛颇高。马洁至今记得当年参加领军人才答辩面试时的场景。她在候场时看到了一位已经申报了院士的朋友。后来在答辩名单上,她看到了更多的“大腕儿”。
 
据介绍,在对领军人才进行选拔时,按照领域-团队-领军的主线和“1+3”的选拔模式。“1”是对申报人领域的评价,领域要规模和发展潜力大,对北京市经济发展具有支柱作用;“3”是对申报人本身的评价,即领向、领先、领人,申报人取得的科研成果能够引领产业发展,具有前瞻性;领先指的是专业技术先进、技术贡献权威,具有创新性;领人指的是能够培养和带领一支开放合作密切、产学研结合成绩显著的优秀创新团队。
 
多项国家项目惠民生
 
在工程实施4年来,领军人才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发表的“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研究, 标志着中国临床研究的新突破,对我国未来重大新药创制起到了促进作用。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昌平,在杂交小麦品种创制及应用领域,独创了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提高了我国小麦生产水平,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等做出了贡献。
 

 XUg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