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14-02-26 来源:中央电视台 作者:中央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CCTV新闻 新闻1+1:地铁禁令,能否换来安全运行?(一)

 exY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首先我们先来看三张照片,都是跟地铁有关,你看这张是在早晚高峰时候的北京的地铁,这张照片四个字可以形容人头窜动,这张是人们挤上了地铁但是表情非常痛苦,龇牙咧嘴,那么每天就在这样的一种拥挤的线路上通行着,这样的表情我们可以解读为疲惫木勒,那么有人这样调侃北京的或者很多大城市的地铁都有这样的通病,就是说是饼干进去面粉出来,活人进去相片出来,然后是勇士站上车,烈士站下车等等等等,当然这都是调侃,但是这些调侃背后却是一个非常无奈的现实,那么在这样的一种现实下就是什么最重要,安全和秩序是最为重要的,那么就在几天前,昨天北京市法制办公布了一个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的草案向公众征求意见,把这个安全和秩序上升到了一个法制这样的一个高度,那么人们关心的是这个条例未来出台之后能不能规范住人们的一些行为,能不能使我们在乘坐地铁的时候更为安全,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关注这个话题。
 
北京地铁的早高峰很难用语言去描述,有人形容中国春运时的人口大迁徙是一年一次,那么在这里每天都是春运。
 
北京地铁西二旗站值班站长李思野:“这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差不多真是,每天早上都跟打仗似的。”
 
“您等下趟师傅,师傅您等下趟,来往后站一步。您这个再往里兜一下,关门的时候,你拽着点往里兜一下,你要能上你就兜一下,你上不去你就等下趟成不成。”
 
“快点抓紧往里面。”
 
“你这脚不行。”
 
如今的北京拥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地铁系统,城市下面纵横交错,有17条线路总长接近500公里,但是面对日均1000万之人次的客流量,每天坐地铁上下班仍然是很多人一天里最辛苦的经历,人进去相片出来,饼干进去面粉出来,这是网友们对北京地铁早晚高峰时段的形象描述。
 
北京地铁西二旗值班站长李思野:“就是每天在哪个门,尤其是像这种特别挤的门,都会有乘客下不来,只能坐下一站再坐回来了。”
 
“等人下完了,等下完了,别挤。”
 
“让人家先下来。”
 
“又给人挤回去了又,慢点,你鞋别掉了,你等人下完了你再上。”
 
中国城市已经进入一个地铁大发展的时期,地铁也成为了大城市中人们不可或缺的公共交通,在这里除了拥挤你还能看到疲惫茫然争吵和种种不文明现象,在这个动则上千万人聚集的空间里,安全无疑是最让人关注的环节。昨天在北京市法制办官网和首都之窗网站上,发布了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草案,向社会进行为期20天的意见征求,草案明确了9种危害轨道交通设备设施行为,和16种危害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行为,并细化了对各种行为的处罚措施,比如不接受安检者可拒绝其进站,在车厢内乞讨躺卧吸烟饮食等最高可罚款500元,攀爬跨越护栏护网违规进出闸机可罚1000元等,而之前备受关注的导盲犬在此次草案中被允许进站,但应当出示视力残障证件及导盲犬证,导盲犬应当佩戴导盲鞍和防止伤人的护具,而此次草案的发布也被看作是北京首次将地铁的运营安全保障上升到了法律层面,而这共计71条的安全条例草案能否让北京轨道交通在保障运力的同时也能让人们感到安全,这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刚才通过短片同直观上看到了北京的地铁是多么的挤,接下来我们不妨通过抽象一点的数字来了解一下地铁拥挤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我们来看2013年这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网站提供的数字,地铁路网客运总量首次超过30亿人次,同比的增幅是超过三分之一,日均客运量达到了多少878万人次,那么工作日的日均是948万人次,最高的日客运量突破1100万人次,那么值得参照的是伦敦这个数字是300万,你看这个差距也多大,那么日均客流千万人次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那么由此这些数字可以说明挤,拥挤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应该说已经成为常态,那么由于人口基数大,2000万的常住人口拥挤应该说这是一个不可更改的一个现实,但是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怎么能够让它不再挤上加挤,在已经拥挤的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能够做到更有秩序,让挤变得有秩序一些,那么在这样的一种现状之下,北京市法制办面向公众征求意见的这样的一个条例的草案,我们来关注一下它会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你看它有九种危害到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的行为,还有16种危害到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行为,还有设备设施的运行安全,组织安全应急管理等等,那么这份安全条例涉及的内容很多,也很细,那么对运营方感觉我们说到对运营方,还有运营人员有要求,其实对于旅客对于乘客也是有要求,我们来再看一下,那么比如说新建地铁有足够的出入口这是对建设硬件的要求,不接受安检强行进站可以究刑责这是对乘客的要求,强行上下车属扰乱公共秩序,在车厢吃东西可罚500元,导盲犬持证可进入到地铁等等,那么这也就是以前关注过的一些内容像这次条例里面都有了比较明确的说法,地铁的安全实际上是最为重要的,我们今天即将展开讨论的一些比如说吃东西导盲犬能不能上地铁,这应该说在安全面前这都是可以说放在第二阶段,它是一个接下来比较次要的问题。那么我们关心的是,当这样的一些行为它被上升到一个法律的层面,法律和条例的层面去规定的话,它到底能够起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又由谁来监督它的实施,我们继续关注。
 
这是发生在2010年北京地铁13号线上的一幕,打扮成唐僧师徒四人样子的年轻人在地铁车厢里沿路乞讨,也许是行为艺术,也许是体验生活,也许真的是乞讨,总之这让人发笑的一幕背后是地铁里经常在上演的乞讨行为。如果乞讨属于危险系数比较低的行为那么在狭窄的车厢里打架就太危险了,这是今年1月17日北京地铁一号线的车厢,不知道什么原因画面上的几个人发生了肢体碰撞,当地铁行驶到东单站的时候,争执的男子被朋友拉下了车,但仍然没有熄灭心中的怒火随即又返回了车厢。面对自己妻子在旁边的劝阻男子全然不顾,甚至是转过身了给了妻子一巴掌,八旗子打倒在地,面对来拉架的朋友也是口不择言。对于城市轨道日均客流量达到1000万人次的北京来说,地铁就像一个小社会,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故事,不文明现象也经常发生。再来看看地铁里的这一位,一点也不顾及旁人的感受,就好像在自己家一样,气定神闲坦然自若,这一对看似学生的情侣不仅在地铁里旁若无人的大秀恩爱,还当众玩起了杂技,让人大呼受不了的还远不只与此。
 
北京市民:“在车厢里面大声放音乐的那种,就是属于那种一点儿都不顾他人感受的那种。”
 
北京市民:“我坐地铁的话,因为我觉得冬天还好点,对我来说就是特别挤,还有有些好多男的性骚扰吧,骚扰的比较多。”
 
北京市民:“有人在吃东西,吃饭吃包子特别味,整个一车厢全是那个味,甭管是地铁还是公交什么的都有。”
 
在今天开始公开征求意见的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中,车厢内乞讨打闹,饮食等危害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行为都在被禁止之列,而现实中的地铁乱像又岂是仅在北京上演,地铁危险何时才能终止。
 
主持人董倩:“既然条例正在征求意见当中,我们也就选取了两条有比较多意见,比较多争论的内容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第一个禁止在步行梯、电梯、通道车厢里边饮食,违反规定的运营单位有权进行劝阻制止,不听从运营单位的那么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处以警告或者50以上500以下的罚款,那么对这样的一个规定你怎么看,我们看到将近七成67.9人是支持的,参与者是4000多人这是关于在车厢内饮食,另外一个导盲犬就是视力残障者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应出示视力残障证件以及导盲犬证,导盲犬应当佩戴导盲鞍还有防止伤人的护具,这个你看支持的更是超过了80,由此可见两个大家议论比较多的内容都是应该说是有共识的,那么由于正待处在征求意见期,因此大家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应当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毕竟这跟你我都是有关系的。好接下来我们连线一位专业人士,是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城市轨道交通系的毛保华主任,因为我们有一些问题要听听他怎么看,毛教授因为今天我们关注地铁上能不能吃东西有一些调查,我们刚才的调查原则上显示大家在这个问题上有共识,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人就觉得好像即便是实施了,即便是他通过了条例成为条例去实施了的话,人们也不会去贯彻,那么我首先想听听您的意见,您认为作为一个条例应不应该把在这个吃东西来放进去,规范得这么细。”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城市轨道交通系主任毛保华:“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话,它作为地铁运营管理部门的一个规定,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来遵循这么一个规定,因为从全球来看的话,有规定的有没有规定的,但是如果北京市出台了这么一个规定,那么我们有义务来遵循它。”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