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今晨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兔巡视器分离
“玉兔”月面款步行走
这是在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拍摄到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成功分离的模拟画面
这是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正在进行分离的画面。着陆器与月面之间搭起了一架斜梯
这是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成功分离的画面。 “玉兔号”踏上月球,在月面印出清晰的足迹
这是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正在进行分离的画面。“玉兔号”沿着斜梯款步而下
北京时间今晨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
据央广网报道,按照计划,已经踏上月球表面的“玉兔号”月球车,将在今天23时30分左右,和着陆器互相拍照,在月球上合影留念。值得关注的是,在月球车的正面左侧位置,印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说,嫦娥三号任务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拿到月球上传下来的“两器互拍”图片。
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西经19.5度、北纬44.1度的虹湾以东区域,随即按计划开展了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的各项准备工作。中国的“玉兔号”巡视器是一只1米1高,1米5长,1米宽,体重140公斤的银色兔子,有着一对太阳能帆板做翅膀,六只轮子为脚掌,它是集航天系统工程和智能机器人为一体的航天器,能完成月球探测、考察、收集和分析样品等复杂任务,它能够做到全部自主导航,自己选路线、上坡、下坡、避开障碍,自己指挥身上的仪器操作,最后把数据传回地球。
14日23时45分,地面科技人员对两器分离的实施条件,包括着陆点环境参数、设备状态、太阳入射角度等,进行了最终检查确认。随后向嫦娥三号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
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屏幕上可以看到,嫦娥三号着陆器安然立在月面,太阳翼呈展开状态。“玉兔号”巡视器立于着陆器顶部,展开太阳翼,伸出桅杆。
“巡视器移动至转移机构条件确认。”今晨3时10分,巡视器开始向转移机构缓慢移动。
“巡视器移动到位。”4时06分,转移机构正常解锁,托举着巡视器轻轻展开、降落,接触月面,并在着陆器与月面之间搭起了一架斜梯。
随后“玉兔号”沿着斜梯款步而下。4时35分,“玉兔号”踏上月球,在月面印出清晰的足迹。着陆器监视相机完整地记录下这一过程,并及时将成像数据传回地面。
孙泽洲表示,今天上午,月球车很可能只会绕着着陆器慢慢走一小圈。“玉兔号”的最大速度是每小时200米,和有些人想象中月球车要在月面上“纵横驰骋”完全不同。因为着陆器巨大身影的遮挡,“玉兔”刚刚踏上月球的那几步其实是处在地月通信的盲点,它要独自面对爬坡、越障等种种困难,速度慢也可以理解。孙泽洲透露,包括国外的火星探测器在行走过程中,速度都不会很快。同时,嫦娥三号的科学任务,也要求它边走边看,边走边探。
大学生见证“嫦娥回家”
昨晚9时11分,随着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稳稳地落在月球虹湾的预定区域,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生活动中心内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学生们纷纷起身拥抱,庆祝“嫦娥姑娘顺利回家”。
昨晚8时记者来到学生活动中心的会议室,这里已经被北交大的学生开辟为直播间。51位来自全校12个院系的大学生坐在直播屏幕前。不少学生还拿出了纸和笔,记录直播间航天专家的登月解读,“对我们来说,是补充课堂知识的很好机会。”几位通信工程专业的大学生说。
在距离月面100米高度时,探测器停下脚步,通过自主观测,选择最佳着陆点。几分钟后,探测器以自由落体方式走完最后几米之后,平稳“站”上月面。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学生们纷纷起身拥抱庆祝。
就读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大三学生段紫雯告诉记者,嫦娥三号应用了大量光信息技术,如月面照相、着陆判断位置等,这恰恰是自己的所学专长,“我要学好知识,为将来国家的航天器去更远的地方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