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13-11-22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

国际在线: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城市交通分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

 Lq8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赵军鹏):11月21日,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城市交通分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西姆?卡拉斯、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内阁成员汉娜?辛瑞克斯、欧盟交通运输司司长马修?鲍斯温、欧盟交通运输司主管马克?梅哲、瑞典哥德堡市市长马尔默、欧盟驻华代表团一等秘书司马睿、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础产业司司长黄民、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曹国永、校长宁滨与来自欧盟各国和我国各地的城市管理者以及交通领域的200余名专家学者聚焦城市交通发展历程,交流城镇化发展经验,为中欧双方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合作出谋划策。
 
城镇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随着世界范围内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作为城市发展重要基础的交通运输普遍面临着需求强度不断增加的压力和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加强全球范围内的交通科学与技术合作,更好地促进城镇化背景下的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各国、各地区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欧盟及其成员国在城市管理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着较为全面成熟的交通应对体系,同时也面临进一步节约能源资源、减少城市交通压力等方面的挑战。在中国,目前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正处于重要发展阶段,在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等交通问题,给我们城市的管理者和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在此次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城市交通分论坛上,众嘉宾和专家围绕“绿色交通、畅通城市”这一主题,就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安全、城市拥堵管理、城市交通收费、公共交通运营与管理领域的新趋势、新战略进行思想碰撞和经验交流。通过中欧双方的经验共享与借鉴交流,进一步增进彼此在城市管理与交通领域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增强双方的友谊与合作,为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推动绿色交通事业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此次论坛的承办方——北京交通大学是一所拥有117年办学史的国家重点大学。它以“交通”为名,是我国最早进行交通运输领域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高等学府。学校的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是中国交通运输领域中最具有特色和实力的学科。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自身特色服务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学校先后取得了中国综合交通领域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973计划项目,学校超过三分之二的科学研究工作与交通运输领域相关,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就业投身国家交通运输事业。同时,学校长期致力于搭建交通领域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基于社会资源的综合交通研究机构——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从2005年起已连续举办八届中国交通高层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行业管理者开展学术讨论,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近年来,为了应对我国交通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学校在绿色交通、智能交通、平安交通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等方面发挥了引领和支撑作用。
 
论坛背景:
 
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城市交通分论坛是2013年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的5个分论坛之一。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欧盟交通总司牵头举办,由1个主论坛和5个分论坛组成,主论坛为可持续城镇化,其他4个分论坛分别为创新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人文城市。
 
2012年5月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签署了《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宣言中提到,中国城镇化进程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同时也面临优化城镇化布局、改善交通拥堵和提高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挑战。双方宣布将围绕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积极开展在城镇化空间布局、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城市交通和智能交通等重点领域的合作。论坛由中国和欧盟轮流举办。
 
2012年9月24日,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随国家发改委代表团赴欧洲参加中欧交通战略对话第五次会议全体会议,确定由北京交通大学承办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城市交通分论坛。此次出访,加深了北京交通大学对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的了解,同时也为北京交通大学结合学科特色、全面参与该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国家城镇化建设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2013年5月17日,欧盟交通运输总司总司长马提亚斯?卢特一行应邀来北京交通大学访问。访问期间,卢特司长对校园设施进行了考察,并与校领导就举办城市交通分论坛的各项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