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z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统筹规划推动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新华社信息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杨光)近日,第八届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与会的交通领域领导、专家、学者就当前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开讨论。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我国综合交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及交通体制的大部制改革,综合交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应当加强城市群交通网络建设,理顺体制机制,加大对各项资源的统筹规划。
——我国综合交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在论坛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和支柱、实现经济社会各环节正常运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关乎国计民生,在基础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服务运输水平不断提高,体制和政策环境也得到大幅改善,特别是今年年初的大部制调整,由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多种交通方式,为我国交通运输特别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重要的保障。
同时,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打造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也成为交通运输工作者一项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赵冲久认为,交通运输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发展重要内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群众便捷安全出行,以及应对资源能源、环境约束和防灾减灾等都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综合交通发展壮大面临双重挑战
参加论坛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对我国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专家认为,日益推进的城镇化对我国综合交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今年开始的大部制改革,对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既是机遇又有挑战。
第一,城镇化带来的城市群交通建设面临挑战。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很多地区开始出现了城市群的雏形,城市群如何更环保、可持续地发展,交通至关重要。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司长黄民提出,目前我国城市群综合交通建设存在三方面问题。
首先,交通网络尚不完善。近些年,我国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水上运输和管道运输等交通运输方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应该说综合交通各种运输方式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很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更多考虑点到点、区域和区域之间的连接,对城市群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关注不够。
其次,运输服务水平偏低。黄民说,适合于长距离运输的运输服务和组织方式对中短途不一定适宜,所以,专门服务于城市群或城市之间的交通服务水平显得就比较低。
再次,体制机制尚未理顺。相关部门关注更多的是区际间或城市内的交通体系建设,对这种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带的区域性考虑显得很不够,专门服务的经营主体不多,或者几乎没有。
第二,大部制改革带来的体制机制挑战。
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将铁路管理归口交通部,开启了我国交通行业的大部制改革。这对我国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会面对诸多挑战。第八届中国交通高层论坛专门设立了“大部制形势下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分论坛,就大部制改革带来的挑战进行分析。
专家认为,大部制改革只是第一步,并不意味着综合交通运输在其体制机制转变上的障碍就可以自行克服,以规划加审批为主要特点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模式能否尽快转向政策管理,是交通大部制改革面临的挑战。
——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推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如何高效推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会专家认为,我国综合交通在新时期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应当适度超前,合理布局,加快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同时,理顺机制,加强对发展目标和价格安排等的统筹规划。
首先,要加强城市群交通网络规划。黄民建议,要适度超前建设综合交通网络,以适应持续发展城镇化需要。加强合理布局,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提高运行效率,城市与小城镇之间要尽量做到广覆盖、全通达,城市和网络中的重要节点要顺畅。应建设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网络,以适应生态城市群发展需要。按照安全可靠、层次清晰、结构优化、方便快捷、经济适用、集约高效的原则建设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
其次,通过统筹规划理顺体制机制。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研究员杨瑛认为,对于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来说,规划的作用很重要,应通过规划统筹发展目标、资源使用、建设资金和价格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