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日前举行的第八届中国交通高层论坛上,来自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产业界的数十位专家,聚焦“中国综合交通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展开交流、激发思考、启迪智慧。
探寻综合交通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田翔
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和交通运输大部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为我国综合交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难得的机遇。10月26日,在北京交通大学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交通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中国综合交通的新形势与新任务”的主题,从大部制体制下的综合交通建设、综合交通系统协同创新机制与政策、城镇化发展中的交通规划与服务管理模式等角度,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并与参会者互动交流。
大部制下的统筹规划
“‘北京的西客站和地铁站如何结合’过去有争论,结果是群众换乘要走很长的路,非常不方便。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各自为政,也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在论坛开幕致辞时说,综合交通发展应该有一个统筹规划,通过大部制把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有机结合起来,方便群众,节省资源。
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工程物流部总经理鞠殿铭则“吐槽”了一次348吨的大件物资运输过程中遇到的种种不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没有统一协调管理部门,规划、设计互相脱节,政策、法规缺乏有机联系,使得多种方式联运难度加大。建议国家建立统一组织管理部门,负责综合交通的规划和协调发展,制定切合实际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作为用户,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追求的都是用比较短的时间、比较合理的成本,安全、舒适地实现对位移的需求。”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院长李兴华分析认为,综合交通发展应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实现真正的“一体最优”,包括系统效率、服务水平和资源利用。
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研究员杨瑛介绍说,从发达国家交通规划中可以看到,像美国的新运输法案《在21世纪中前进》和欧盟的《欧洲面向2010年运输政策白皮书》,综合交通并不是将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简单叠加。她建议,国家要在大部制下通过综合交通的规划,统筹发展目标、统筹资源使用、统筹建设资金、统筹价格安排,从而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市群发展的交通支撑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数量、规模都在扩大,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城市群正在逐步形成。与会专家认为,未来交通与城市群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没有交通运输网络的支撑,将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群。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司长黄民在演讲中指出,未来综合交通发展应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城市群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规划上。他认为,相对于点到点、区域和区域之间的连接,当前人们对城市群的综合交通问题关注不够,导致目前城市群的交通存在三大问题:交通网络尚不完善、运输服务水平偏低、体制机制尚未理顺。
黄民说,要按照安全可靠、层次清晰、结构优化、方便快捷、经济适用、集约高效的原则,提升城市群的综合交通网络发展水平。今后,城市群内部的城市之间的交通连接应该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干,都市圈以市域轨道交通和快速道路连接,各个小城镇之间的联系以公路网络为基础。这样一张多通道、全覆盖的交通服务网络将更好地支撑城市群的发展。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闫学东、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董事长关积珍等也建议,城市群综合交通发展要虚心借鉴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都市圈的成功经验,认真总结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不足和教训。
铁路将大改革大发展
当前,国家对铁路建设非常重视,有关政策提到,铁路仍然是综合运输体系的薄弱环节,发展相对滞后。与会专家认为,这意味着今后铁路仍将大改革、大发展。
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副局长赵海宽认为,改革首先是改变思路,铁路首先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并和其他交通方式便捷、高效衔接。“通过这次铁路货运改革,我们要将传统运输模式从以计划为主变成以市场为主,通过优化铁路运力资源布局,不断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赵海宽说。
据悉,今后铁路客运将开发新产品,满足不同时段不同层次旅客出行的需要。高速铁路要公交化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高铁运输能力。铁路货运除了大宗散货铁路运输、港口集疏运、集装箱快运等重点,今后将考虑物流发展的需要,逐步提高快捷化、直达化运输水平。
“铁路货场站台和汽车车底高度差10厘米,无法实现机械化运输。”赵海宽同时指出,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不畅是影响铁路运营效率的重要原因。推动综合交通发展,要协调、统一各种交通方式的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
“我个人认为,未来的深水区改革,还是要把中国铁路总公司拆分,所谓‘网运分离、区域分割’。”西南交通大学交通与物流学院副院长帅斌在谈到铁路改革时说,从美国、日本、瑞典等国铁路改革的经验看,铁路改革的目的是让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明晰化,以市场化的理念引入竞争、激发活力,让铁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更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