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5月的北京,第七届交通大学全球校友商界领袖峰会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来自北京、上海、西安、西南和台湾新竹五所母校的校友和师生欢聚一堂。怎样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实现校企共同发展?记者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卢天健、西南交通大学校长陈春阳、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台湾新竹交通大学校长吴妍华等五所交大校领导.
一流大学,门要开得大大的
作为学校领导,马德秀一直在思考两件事,第一,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规律是什么?第二,作为一个大学来讲,大学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马德秀表示:“大学本身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产物,所以它无时无刻不在跟社会进行信息、人才、能量,包括我们的智慧、包括我们的精神各个方面的互动和传递。正是在这种传递和互动过程中,才带动了社会的发展,才带动了学校的发展。所以,一所大学能够成为世界一流,肯定是要把门开得大大的,是要跟社会发生最密切的关系。社会的发展,应该成为一所大学发展最强劲的动力。”
纵观国际上的一流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都是大家公认的一流大学,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一流,正是得益于二战。马德秀说,由于二战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把这两所大学一下子催生出来了,而且实现了跨越发展。可以说,没有社会的发展、没有学校在这个社会发展中寻求自己的机遇,不可能有大学的发展,特别是跨越式发展。
选对方向,主攻轨道交通安全
由北京交通大学牵头,联合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以及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等协同单位,共同组建了“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宁滨说:“成功申报的主要原因是选准了轨道交通安全这个方向。轨道交通,包括城市轨道交通、高铁的发展,全世界都很重视。如何保证轨道交通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复杂系统的安全,也是我国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必须基于协同创新,把社会上有效的资源统一到一个平台上来集体攻关。”
据介绍,北京交通大学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CBTC)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已有数十年的历练。宁滨表示,2010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系统已在北京亦庄线和昌平线使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核心技术的国家。
在陈春阳看来,做好协同创新,除了选对方向,还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是选对伙伴。西南交大和北京交大都是铁路或者交通特色的院校,双方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拥有了自己的学科特色以及创新平台等优势,这种特色和优势强强互补,就可以形成在国内外领先的独特力量。第二是要坚定改革和发展的决心,这也是最重要的。现在的创新方式需要学校和学校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甚至产学研之间,深层次的1+1大于2,或者是化学反应式的组合。这需要我们在观念上、在管理方式上有大量的创新,也需要管理者有勇气来做这件事。”
创新模式,培养精英人才
在吴妍华眼里,几所交通大学都是顶尖一流的学校,都有能力培养跨领域精英领导人才。
对台湾新竹交通大学而言,吴妍华认为,培养一个跨领域顶尖的精英领导人才应注重三个方面。第一,要培养创造力,可以跳出原有的框架,教学生自己去思考。第二,要培养专业以外的跨领域能力,领导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能力,还必须具备科技、人文、管理、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第三,在创新创业领袖人才的培育方面,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校友企业领袖来带领,借助社团的参与和社会的参与来培养。
再过3年,交通大学就迎来120年华诞。卢天健说:“我在交通大学工作整整36年,最看重的是我的教师身份。西安交大借鉴剑桥大学的做法实行一对一的培养模式,就是希望学校的老师真正做到师傅带徒弟,而不仅仅是给学生上课,做课件,要让老师在8小时以外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全面参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就像剑桥大学那样。”
卢天健坦言:“剑桥大学有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现在只培养了一位,希望我们能够真正在科技上有所创新,培养出更多精英领导人才。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3-05/27/content_955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