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12-12-31 来源:新华08网 作者:新华08网

新华08网:中国产业安全论坛聚焦产业控制力

 PJ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新华08网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李月)以“聚焦国家产业安全,助力经济协同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产业安全论坛”29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在首度公开发布保险、轻工、海洋、金融、新能源等产业年度安全报告的同时,专门发布了《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2011—2012)》,报告指出,技术控制已成为外资控制我国产业的核心,当前应重点防止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产业被外资过度控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可见,“安全高效”是今后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提之一,在任何环境条件下,国家经济安全都应得到充分的保障。从此意义讲,产业安全问题必须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予以广泛关注。
 
为此,本次论坛以“聚焦国家产业安全,助力经济协同发展”为主题,由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首度公开发布《中国保险产业安全报告(2011—2012)》、《中国轻工业安全与发展报告(2011—2012)》、《中国私募股权产业安全与发展报告(2012)》、《中国海洋产业安全报告(2011—2012)》、《中国金融产业安全报告(2011—2012)》、《中国能源产业安全报告(2011—2012)》、《中国新能源产业安全报告(2011—2012)》和《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2011—2012)》。
 
产业控制力是产业安全的重中之最,其核心是强调本国资本对本国产业的控制能力。基于产业控制力的产业安全观一方面主张东道国的产业发展需要国外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则强调要防止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和产业命脉实行控制,危害其经济自主和健康发展,进而危及国家安全。因此,只有始终保持着本国资本对本国产业的控制,才能赢得经济上的独立,不至于受制于他国。
 
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长期跟踪研究我国产业外资控制问题,此次发布的《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2011-2012)》从外资市场控制度、股权控制度、技术控制度、总资产控制度和固定资产投资控制度等指标,对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以及若干重点产业的外资控制变化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
 
报告指出,从总体看,近年来外资对我国第二产业的市场、股权及总资产等的控制程度有所下降,对第三产业的控制程度总体不高,且保持平稳态势。但是,外资控股或入股的基本是第三产业的优质企业或龙头企业,实际影响力不容小觑。
 
在钢铁、石化、建材等原材料行业,外资的进入程度相对较低,且市场控制度、股权控制度、总资产控制度等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石化产业的外资控制程度则保持基本稳定。
 
纺织、轻工等消费品产业外资控制程度则在较高水平保持稳定。报告强调,这些产业多为出口创汇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解决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外资控制程度过高,一旦国际需求与国际资本出现异常波动,容易给产业发展与社会稳定带来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分析指出,外资在机械、汽车等装备制造产业以及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中控制程度始终过高,直接说明了我国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实力较弱的问题仍长期存在。但高技术产业的外资技术控制力呈下降趋势,也说明我国产业竞争实力正在不断增强。
 
在全面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报告特别强调应重点关注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产业的外资控制问题,其核心是技术控制,如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产业、高技术产业等,并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一是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投入。统一引进产业共性技术、关
键技术,建立专门的消化创新基金。同时运用财税、信贷等经济杠杆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二是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机制联合引进。企业在引进技术时,应联合科研院所和高校做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可行性论证,并制定详细的消化吸收规划。
 
三是注重对软件技术、关键技术的引进。要实现从重视引进硬件技术向主要引进软件、专利、图纸、工艺及关键技术转变。
 
四是对各种引进技术进行集成创新。从集成创新的角度考虑,统筹安排,分散引进,突出重点。要做好产业链上下游集成、单项技术系统集成、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内技术系统集成、相关学科系统集成等,以有效消化、吸收引进技术。
 
五是采用国际并购方式引进技术。跟踪相关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及企业重组信息,以获取核心技术。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