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12-11-29 来源:烟台日报 作者:烟台日报

烟台日报 :烟台孝子,激发社会前行正能量

 K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一则孝德故事在港城大街小巷传递,令人备感温暖。
故事的主人公,是牟平小伙都晓杰:父亲大面积“脑梗”,他背着老父进京读研;母亲病情加重,迫于北京医疗费用太高,他又背起老母、带着老父,回到家乡烟台治病。经过YMG记者的率先挖掘,京华时报、北京电视台以及新华网、新浪网等媒体的跟进和转载报道,这位27岁的小伙的事迹感动了众多人,人们纷纷向他及家人伸出援助之手。“烟台孝子”,激发出一股令人动容的社会正能量(11月21日-24日《烟台晚报》)
 
都晓杰是优秀的。在中国人民大学读本科时,就获得过学校甚至是国家奖学金,毕业后又被直接保送到北京交通大学读研。都晓杰是不幸的———父亲因“脑梗”智力下降,等同于一个三岁的孩子,病情刚好转,小脑萎缩的母亲又摔成粉碎性骨折。面对不幸,这位优秀的“80后”不抛弃、不放弃,坚强、乐观地工作、生活,照顾病父,他细心周到、持之以恒,照顾病母,他义无反顾、果敢坚毅,其行其德,动人心魄,赢得了读者和网友的一致赞扬。
 
“百善孝为先”。我们这个社会,虽然从来不缺孝德人物,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孝道缺失”近年来开始显现,特别是人力资源的流动、工作节奏加快等背景下的“亲情饥渴”,正成为一大不容忽视的“精神匮乏”现象。一些人为工作忙、为应酬忙、为孩子忙,连沉淀亲情的时间都没有,“回家看看”常常沦为空谈,以至于一些极端现象时常发生,异地成家后拒让“穷父亲”来探望等事例屡屡见诸报端。这样的现实,撕裂的是亲情、断裂的是维系社会的人文精神。“80后”小伙都晓杰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好反证出这一孝德的缺失。
 
值得关注的是,都晓杰的事迹经过媒体报道后,在烟台乃至全国反响热烈。“晓杰跟我的孙子一样大,可是我孙子就没有晓杰这么懂事、这么出息,这孩子太不容易了”———一位八旬烟台老太太感动于晓杰的孝举,提出捐助1万元;“我女儿从压岁钱里拿出了200元,加上我的700元,我们捐900”———一位港城妈妈,鼓励自己9岁的女儿拿出了压岁钱;“晓杰的孝德感动天地,如果专业对口,我们想要聘请到公司工作”———一家上海的上市企业,则向他伸出了就业的橄榄枝。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都晓杰的孝德善举温暖着我们。
 
孝子多助,孝道不孤。人们对都晓杰的援手,援助的是一个个体,肯定的却是孝道,激发出的是一股向善向上的社会正能量。这股能量的迸发,再一次证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深植于每一个烟台人心中的种子,只要释放出来,就能够感染、激发更多的人加入到实施孝德善举的队伍中。烟台不只一个“都晓杰”,烟台还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都晓杰”。(郑勇军)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