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G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0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6版《铁路发展特刊》,其中有我校教授纪嘉伦撰写的文章《华丽转身的启示》。全文如下:
华丽转身的启示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 纪嘉伦
几十年来,我一直从事铁路的实际管理和大学的教学科研工作,越来越深刻认识到铁路在国民经济中的大动脉、先行官的作用。但是,由于铁路建设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巨额资金支持,过去我国经济底子薄,基础差,所以铁路发展一直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板。
最近的十年,是中国铁路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十年,令世人瞩目。铁路的建设规模和装备技术水平都得到快速提升,在高速铁路、重载铁路、高原铁路技术上快速发展、后来居上,跻身世界铁路技术的前列,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运力支撑。
在人们的不经意间,铁路何以能够如此快速地完成了华丽转身,我想有以下几点启示。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抓住时机,于2004年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进入新世纪,国家逐步积累了较雄厚的资金和制造业技术基础,营造了大规模开展铁路建设的客观条件和环境。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一条符合中国铁路发展实际的技术路线尤为重要。高速铁路技术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是大国的技术。但我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高铁技术体系,在较短时间内使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创新型人才在实践中培养和成长,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在铁路这10年的发展过程中,一大批八九十年代毕业的大学毕业生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成为第一代中国高铁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