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6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长城网7月18日讯(刘伟 李建波 任振鹏 田硕)盛夏的北京,骄阳似火、鲜花吐蕊。一个黝黑的藏族小伙站在人民大会堂领奖台上,接过金灿灿的“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荣誉证书,感慨万千。他就是现任北京军区某机步旅“渡江第一船”连连长的拉巴次仁。
10年间,拉巴实现了从优秀国防生到优秀基层军官的“华丽转身”:干参谋,他拿到了军区比武金牌;当指导员,他把连续5年后进连队带回先进行列;当连长,他把下滑的“老先进”带成了首屈一指的“二等功标杆连”,连续两年被军区评为优秀基层干部标兵。在母校北京交通大学,他的经历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他的“成功秘诀”成了学弟学妹们竞相提问的焦点,然而他的回答却异常简单:“听党的话,准没错!
4年大学两次“惊人之举”,面对质疑,他坚持自己的原则
“听党的话,准没错!”
在北京交通大学采访时,记者发现,很多当年的师生都对拉巴次仁“很有印象”,然而他被大家记住并不是因为独特的藏族名字,而是缘于他在校时的两次“惊人之举”。
2002年,北京交通大学首次招收国防生,国家号召名牌大学生建功军营。大家都没想到,拉巴次仁会第一个报名。那时的拉巴,就读于北交大最好的交通管理专业,毕业后摆在面前的有两条康庄大道:留北京,“凭着北交大交管专业这面‘金字招牌’,即使没有毕业证,都不愁找工作,何况是品学兼优的优等生”;回西藏,不仅能照顾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作为藏族的名牌大学毕业生也会有很好的发展,同届两名回藏的同学不到30岁就当上了副乡长。然而他却选择一条别人都看不懂的道路。
其实拉巴自己觉得这个选择再平常不过。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祖辈在西藏解放前世代都是农奴。很小的时候,每晚睡前他都会看到姥姥在毛主席画像前虔诚地祈福,常听到妈妈说的“是共产党、金珠玛米,让咱农奴翻身得解放。”等到上了小学,拉巴又和所有藏族的小伙伴们一起,享受到了党的免费义务教育,中学时,他又考上了国家在内地设立的民族学院,成为国家扶持西藏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多年来,他亲眼目睹了西藏的巨大变化。“是党带着我们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听从党的号召报效军营,准没错!”
经过层层选拔考核,拉巴如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国防生。然而毕业分配时,他又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
作为北京军区首次依托名牌大学培养的国防生,拉巴和同学们拥有分配意向建议权,尽管学校鼓励大家到基层部队建功立业,然而大多数同学还是希望留在北京的科研院所。可拉巴却出人意料地申请离开北京到作战部队工作。一时间,疑惑、怀疑、不解的目光投向了拉巴,甚至有人在背后说他是“做秀”、搞得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把戏”。然而拉巴自有自己的道理。
原来,大四快毕业时,学校选培办组织全校国防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填到“我眼中的部队”一栏时,拉巴顿住了。他发现自己对部队的印象只停留在电视报纸上,仅有的几次军营参观也都是走马观花。思考了很久,他最终也没能写出答案。之后,他专门找到选培办老师,希望看看其他同学的答案,可翻遍62份不记名的问卷,他发现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清部队究竟是什么样子。
这次经历让他理解了党鼓励国防生到基层部队任职的深意。“万丈高楼平地起,不懂部队、不了解基层,站得再高也是踏着空中楼阁。不只是基层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去基层‘补课’。”最终, 62名同学中,只有不到10个人离开了北京,拉巴则来到了塞外的某集团军司训大队。
工作6年5次换岗位,面对一次次“从头再来”,他认为
“党叫干啥都要干到最好”
人说“岗位换得快、干部不成才”,然而拉巴却奇迹般地在每个岗位上都干出了令人信服的优异成绩。然而,在“军营菜鸟”阶段,他也曾迷茫彷徨过。
2005年,拉巴军校培训毕业后正式到司训大队任职,当时正值训练预备期。四年天天梦想“操枪弄炮”,可真到部队干的却是整治营院、打扫卫生这样的琐事,头一个月连枪都没摸到。从首都到塞外、从校园到军营,与生活中种种变化相比,岗位实际与预期的落差让他更加难以接受。当得知同学们有的成了白领,有的考上了公务员,很多已经在岗位上施展个人才华时,更让他怀疑自己选择是否正确,甚至开始质疑为什么组织要让他们这些“高才生”来到部队“扛扫把”;“多年苦读学到的知识有什么用?”
迷茫困惑中,是母亲电话中的鼓励让他坚持了下来,“咱们藏族的汉子最重承诺,选择了就别放弃,这山望着那山高,啥也干不成。”
随后的一件事则彻底改变了他。8月底,单位承办集团军“三化”现场会,指导员刘鑫带着拉巴负责8块宣传板报的绘制。由于白天工作繁忙,两个人只能熄灯后加班,尽管时间紧任务重,可指导员不仅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而且还从构图、内容很多方面对传统形式进行了创新。拉巴边干心里边犯嘀咕:“出的再好不也就是块黑板报?”三天后,8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宣传板报摆到了机关楼口,引得前来开会的兄弟单位领导驻足观看。总结会上,大队领导还专门对板报提出了表扬。
事后,刘指导员不失时机地引导拉巴:“如同每一个零件对于机器运转都不可或缺一样,干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其实都是在为部队建设做着贡献。”这件事让拉巴“顿悟”:“党的每项政策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然而当我们习惯了凡事只从自我感觉出发,简单判断、盲目评价,甚至轻易放弃,一叶障目,就见不到森林。”
从那以后,他认准了一点:党叫干啥都要干到最好。心态摆正,“高才生”学习能力强的优势很快显现出来,仅仅半年就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为了提高管理水平,他不但时时留心向领导和士官们学习,还将大学时学过的管理学理论结合部队实际,摸索出了一套实际有效的管理方法,连队服役十几年的老士官都对他心服口服。
2008年,刚刚干出点“门道”的拉巴,忽然得到了参加集团军参谋业务集训的通知。他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出发”。大学生干部军事素质本来就是短板,加上一天参谋没干过。第一次摸底考核,7个科目6项不及格,在集训队排了倒数。可这时的拉巴已不再迷惑犹豫,他为自己制定了“魔鬼”训练计划:体能练得苦,一周要跑8次5公里,他周末还要再加上一次10公里;课程排得满,同学们每天完成作业都要到后半夜,他每晚还要加练一小时。一个月下来,人瘦了28斤,成绩却提高了20多名。
付出总有回报。2011年,军区比武烽烟再起,已经是连长的拉巴提前好几个月就开始着手准备教练员比武,“成绩很稳定,拿奖牌问题不大。”但组织上通盘考虑,让他改为参加司训参谋比武。不提条件,没有怨言。凭着2008年集训打下的“底子”,经过3个多月精心准备,拉巴在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大队组建15年历史上,在军区以上比武中夺得金牌的第一人。
3秒的生死抉择,面对采访,他却坚持不说出战士的姓名
“党的关怀指引我成长,我要将这份温暖传到战士心上”
2012年2月13日的惊魂3秒,让所有“渡江第一船”连官兵至今心有余悸。
那天,连队组织手榴弹实弹考核,一名新战士因为过于紧张,掉弹了!
手榴弹掉在战士右前方,位于左后方的拉巴,来不及踢、捡手榴弹,只能猛地把战士扯到自己身后,顺势扑倒在战士身上!
一声巨响,一小块弹片打穿了拉巴一侧小腿骨,又敲裂了另一侧腿骨,留在骨髓腔里。经过手术,目前拉巴的小腿上还留着两个指甲盖大小的空洞。
然而令记者费解的是,采访中,拉巴似乎有意回避这次救人壮举,在记者再三的追问下也只是大致描述了救人过程,最后也没有说出被救战士的姓名。“我害怕会给他增加心理压力,影响以后的发展。”
朴实的话语让记者动容。而采访中的点点滴滴都时刻让记者感受到了这名藏族干部对战士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采访当天中午,记者跟着连部一起吃饭,只见拉巴狼吞虎咽地扒拉了几口饭菜,不到五分钟就放下了碗筷:“你们慢慢吃,我先回去了。”“他是去替看枪的通讯员了。”指导员王国甫看出了记者的疑惑,忙解释道,“野外驻训,存放枪支的保险柜不像在营区有专门的枪库放置,需要有人24小时看管。拉巴每顿饭总是全连第一个吃完先回去,只为让通讯员能赶上吃口热饭。”
不一会,通讯员甘露果然跑来吃饭。记者好奇地问他对连长的印象,一问不要紧,小甘露饭都顾不上吃,忙不迭跟记者说起了自己连长的好:“早上训练前要取枪,时间太紧张来不及吃饭,连长还会把鸡蛋、炒菜夹到馒头里,给我带‘菜加馍’回来吃”;“连长心可细了,有的人驻训只穿了一双胶鞋,连长督促大家周末时换运动鞋、刷胶鞋,还自己掏钱给大家买药防脚气”;“连长刚来就让我悄悄统计每月全连谁过生日,现在每月过集体生日已经成了一项制度了。”……
采访中,拉巴任指导员时带的兵,如今已经退伍的刘洋拿出一件老式棉衣,指着左下角一块黑乎乎的印记说:“这就是指导员摸出来的。”
2008年,拉巴被任命为指导员,很多人为他捏了一把汗。因为他接下的是一个连续五年没有评上先进的落后连队。不久,因为营房改建,连队暂时搬进了一间废弃的大库房,立刻有战士抱怨:“凭啥只有我们搬到这破地方?”3月初的塞外依然北风呼啸,库房没有暖气,他不仅自掏腰包为每名战士买来了暖水袋,还多方协调借来了水壶,厚床垫;每天早上出操前,他还要一个一个检查战士们穿得够不够厚。“指导员总习惯摸同一个地方,天长日久,不仅把那块棉花摸薄了,还留下了这块手指肚大小的黑印。”而这件棉衣刘洋退伍时舍不得交,就折现金买了下来,一直珍藏到现在。
温暖的力量在点滴小事中传递,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每一个人。搬家后不久整治营院,战士们一改拖沓的作风,各班排不仅高标准完成任务,还抢着相互帮忙,原本半个月的活不到一周就干完了,大队领导连说了三个“好”。战士相互之间笑脸多了,连队的凝聚力回来了,在中期阶段考核中,还“破天荒”取得了全大队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都多亏了我听从党的号召来到基层,并且坚定地听党话走了下来,才能让我学会站在战士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么多年来,党的关怀指引我成长,我要将这种温暖传到战士心上。”从指导员到连长,从司训大队到某机步旅“渡江第一船”连,回顾一路走来历程,拉巴感慨颇多,“还是那句话,听党的话,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