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N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2011年10月23日 北京青年报
今年机动车增量同比减75%
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预计年底将达到501万,如不限购,明年保有量可能超600万辆。
本报讯 昨天,在北京交通大学举办的第七届中国交通高层论坛上,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透露,预计今年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501万,年净增量为20万辆,是2010年净增量的1/4。
郭继孚介绍,在限购政策出台之前,北京机动车增长与使用呈现“高速度增长、高强度使用、高密度聚集”的特征。2010年,北京一年新增的机动车高达80万辆,相当于1.3个香港的机动车保有量。
郭继孚列举一组数字说明汽车限购政策的效果:截至2011年8月29日,北京机动车净增13万辆,保有量达到493.9万辆。平均月增幅为1.6万辆,是去年同期的24%。预计今年年底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501万,年净增量为20万辆,是2010年增量的1/4。
此外,停车费调整后的三个月,路内、路外停车场每个车位平均停放车辆数分别降低了12%和19%,监测路段小客车进入中心城区流量下降12%。
他说,如果不采取限购等措施,到2012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可能超过600万辆,届时中心城区拥堵指数将超过9.5,高峰时段路网平均速度低于15公里/小时,这也就意味着去年“9·17”大拥堵的噩梦将成为常态。 (详情请见A5版)
A5版报道:今年机动车增量同比减75%
本报讯 昨天,在北京交通大学举办的第七届中国交通高层论坛上,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透露,预计今年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501万,年净增量为20万辆,是2010年净增量的1/4。
■机动车年净增量为去年的1/4
郭继孚介绍,在限购政策出台之前,北京机动车增长与使用呈现“高速度增长、高强度使用、高密度聚集”的特征。2010年,北京一年新增的机动车高达80万辆,相当于1.3个香港的机动车保有量。
郭继孚列举一组数字说明汽车限购政策的效果:截至2011年8月29日,北京机动车净增13万辆,保有量达到493.9万辆。平均月增幅为1.6万辆,是去年同期的24%。预计今年年底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501万,年净增量为20万辆,是2010年增量的1/4。
此外,停车费调整后的三个月,路内、路外停车场每个车位平均停放车辆数分别降低了12%和19%,监测路段小客车进入中心城区流量下降12%。
他说,如果不采取限购等措施,到2012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可能超过600万辆,届时中心城区拥堵指数将超过9.5,高峰时段路网平均速度低于15公里/小时,这也就意味着去年“9·17”大拥堵的噩梦将成为常态。
■公交对有车族吸引力不大
郭继孚表示,目前北京城市公共交通竞争力不足,难以吸引小汽车使用者转变出行方式。他举例说,目前三环内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仅为0.49公里/平方公里,即使到2015年实现了规划目标,五环以内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也仅为0.51公里/平方公里,这只是国际大城市平均水平的一半。
他指出,公交专用车道尚未成网,公交优先路权难以保障,导致公共汽车运行速度较低。此外,线网密度低、步行距离长、换乘不方便、准点率低等因素又进一步降低公共汽车对居民出行的吸引力。根据统计,北京公共汽车出行速度仅为小汽车出行速度的40%,完成一次公交出行平均耗时66分钟,其中约64%为车上时间,约23%为步行时间,约13%为等车换乘时间。此外,地面公交换乘中心站平均换乘距离约500米,换乘时间约9分钟,换乘不便。
■综合交通应支撑50公里半径
郭继孚介绍,伦敦、东京、巴黎等国际大都市都形成了辐射半径超过70公里的城市连绵带,与之配套的是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而北京目前30公里半径圈的通勤系统尚未真正形成,日交通需求仅为4000万人次就已经对现有城市交通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郭继孚认为,北京应该全方位实现城市与交通的协调发展,构建能够支持50公里辐射半径城市圈的综合交通体系。对于如何构建综合交通系统,他以地铁车站周边的土地开发为例说,应该整合轨道交通车站、住宅、商业设施等各种建筑物,解决步行距离过长、步行路线不合理、步行环境差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