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是全国许多城市都面临的问题。曾参与郑州地铁的规划和建设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对郑州的交通拥堵,深有体会。包括王梦恕在内的许多专家认为,具体到郑州市,有一些问题是其他城市也面临的,而有些问题则有明显的郑州特色。比如郑州市的外向性和吸引力是河南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比拟的,其地位无可替代,这就造成郑州市必须承载大量外来人口带来的压力,还有铁路线对郑州城区的分割等。综合起来,造成郑州市交通拥堵的原因,主要包括10个方面:p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机动车增长过快,道路资源的增长尤其是立体交通设施的增长长期滞后,欠账较多。
2.公共交通系统不够发达,吸引力不强,所占出行比例过低,市民大量出行仍以个体交通为主。
3.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外来人口不断增长,且以农业人口为主,非机动车辆对道路的需求要多于同级别城市,更加剧了道路资源供给的不平衡。
4.郑州城区规模的发展仍以摊大饼的模式为主,组团结构模式不清晰,不利于交通优化。城市生产、生活设施过度集中于老城区,而老城区中又过度集中于城市东部与北部,造成局部交通压力过大。
5.铁路线对城市的分割,造成贯穿城区的主干路少,断头路多,次干路、支路、背街小巷不畅,路网极不完善,造成主干路交通压力过大。
6.城市规划和用地缺乏严格控制,目前三环以内道路设施尤其是立体交通设施增长的潜力十分有限,一些既有建筑对交通设施的发展造成极大限制。
7.停车设施极度缺乏,大量临时停车位占用了大量的道路资源。
8.道路资源分配不合理。绝大部分资源被分配给了机动车,造成行人与慢车无路可走,只能走到机动车道,反而又对机动车行车秩序造成极大影响,降低了行车速度。缺少合理的步行系统和慢车系统,不能做到各种出行方式各行其道。
9.交通性道路与生活性道路没有明显界限,一些道路如花园路、人民路、南阳路、东风路等主干路既承担着交通性道路的任务,又承担着生活性道路的任务,沿线布置了大量的商业设施,车流不仅过于集中,而且停靠时间长。
10.交通秩序混乱,管理水平较低,人为地造成一些交通拥堵。
支招:应从全局考虑资源分配
一、提高公共交通所占的出行比例
许多专家认为: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出行效率,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出行效率最高的仍然是公共交通,因此郑州市缓解交通拥堵仍然要从提高公共交通所占的出行比例入手,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性,以增强其吸引力。
二、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并不是单纯地扩大道路供给面积,实践已经证明,道路增加的速度永远追不上小汽车的增加速度。因此缓解交通拥堵应该以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为重点。郑州市的道路资源配置一直以机动车为核心,人行道和慢车道则一直在压缩,有的地方甚至没有人行道和慢车道,这样反而造成了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相互干扰,降低了道路的使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应该通盘考虑各种出行方式,而不是单纯地扩大对小汽车的道路资源供给。
三、要舍得花钱建设立体交通设施
此外,郑州市道路交通资源的缺乏主要是立体交通设施的缺乏。许多人认为立体交通设施投资大,对城市景观影响大,这也是前些年郑州市政府不愿意在三环以内建设天桥、互通立交的重要原因。但现实条件下,政府必须下决心、而且要舍得花钱建设立体交通设施。
四、应成立专门机构做全面评估和研究
郑州作为省会城市一直缺乏专门研究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的专门机构,现有机构的水平及条件也都十分有限,建议成立专门机构,或委托专业机构对郑州市市域交通做一次全面的评估和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王梦恕简介
1938年出生于河南温县,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大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历任隧道局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科研所结构室主任、科技开发处总工等职,现任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郑州交通拥堵如何解决?》
《大河报》报道 昨日,河南省实验中学一名高二学生一篇为解堵献策的博文,成了网络热点。这篇当天中午12时许在大河网“大河博客”里现身的博文,到晚上7时记者截稿时,其阅读量已经飙升到了8240人次。博主认为郑州之堵可以“根治”,并开出19剂治堵良方。至于为何会写这个调查报告,博主说:“我只想为我爱的城市尽点力。”
今年4月7日,朱紫东将自己利用寒假时间、实地考察写出的“郑州治堵方略”报告,通过有关方面递交郑州市,市长赵建才于4月15日专门为此作出批示:
朱紫东同学《关于解决郑州市区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报告》很好,阅后很有裨益。研究报告观察仔细,思考深入,反映了一个小市民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所提建议符合实际,市政建设、交警管理部门应认真研究,采纳吸收。
十分感谢紫东同学的深入调研和合理化建议,人民的城市人民建、人民的城市共同管,人人都是城市建设和管理者,建好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共同的责任,城市交通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我们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姜雪p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