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f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系列访谈
教育部选出的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北京交通大学榜上有名。在他们提交给教育部的宣传材料中,从多方面入手切实解决本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方法与经验引起了记者浓厚的兴趣。6月18日,在北京交通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王化深处长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大学生周刊》:请问北京交通大学的特色专业是什么?这个专业的就业情况如何?在促进这个专业就业方面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做了哪些工作?
王化深:北京交通大学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以及传统学科,简单概括就是“两优势一特色”。“两优势”是指信息类和管理类专业。“一特色”指的是轨道交通类专业。北京交通大学每年的毕业生当中,这三类专业的学生占了80%。相对而言,其他的专业,比方说偏文科的专业稍微要弱一些。我认为,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决定了就业情况的好坏,特色专业决定了学校的就业优势。
托优势专业,我们建立完善了就业与培养、招生联动机制,将就业纳入质量工程,围绕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
北京交通大学每年都有一次培养、招生、就业联动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我们会和学校其他部门一起着力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比如,我们就业部门曾在会议上向教务部门反映,在人力市场上,那些能说会做的大学毕业生才会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这里的“说”是指表达能力,“做”是指动手实践能力。要是毕业生不具备这两点的话,就无法找到工作。2007年学校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教学实验室通过实验内容、实践内容、科研训练、能力培养、学科竞赛等模式向学生全面开放,每年受益学生千余人次。
还有,通过这个联动会议机制我们还对本校的专业进行招生控制。一所大学就业不好还怎么招生?所以我们会对一些比较弱的专业进行一些控制,适当的少招一点。这也是一种鞭策,会让这个专业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培养,更符合市场的要求。
《大学生周刊》:北京交通大学就业工作处每年在解决毕业生就业方面有哪些长效机制和特色经验?是否有一些创新的举措和办法?
王化深:我先介绍一些我们的“彩虹助力”就业困难群体帮扶计划。这个计划主要面对学校的四类学生。首先是家庭经济困难的。这部分学生占到毕业生总数的15%至20%,在计划中,我们将给他们优先咨询,还可以向我们申请一些在求职方面需要的经费。第二类是有身心问题的学生。包括身体残疾和心理问题,我们会及时疏导并提供一些特别关照和帮助。第三类是沟通、协作能力差的学生。我们通过组织拓展活动、单独谈话等方式进行解决,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最后一类是学习差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因为考试不及格等问题不能及时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我们会联系教务部门给他们开开小灶,让他们及时毕业不影响找工作。
另外,我们还建立了一个手机短信平台和一个网络信息平台。各类招聘信息一般都会先由就业部门汇集,进行分类后下发到各个院系,再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把信息发送到需要的同学的手机中。
而在网络信息平台方面我们做的一直都不错。目前拥有管理信息、企业、政策、校友四大系统。可以全方位地在网络上实现就业指导和咨询,给同学们及时提供各类就业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在校友系统中我们给毕业生和在校生集中展示了毕业的师兄、师姐的去向和现状,让他们在职业规划或者找工作时可以有一个借鉴。
《大学生周刊》:您刚才提到了职业规划,近几年,职业规划被很多高校放在重点位置。那么,在您看来,大学生毕业时职业规划教育是否起到了作用?
王化深:我想对同学们说,你要是就为那两个学分来学职业规划那就没什么作用。
首先我们要知道,职业规划的目的是让你用一个未来规划来指导目前的学习。所以这个规划远、近、中都要考虑到,不是想到哪就是哪。其次,我们目前的职业规划教育还非常的理论化,只能让学生有一个认识上的转变。大家还都只看到一个有没有工作的问题,而没想到就业质量和专业匹配问题。所以我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职业规划课应该由专业人士来讲才有用。你想做工程师,那么工程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应该怎么培养自己,只有专业人士才讲得清楚。
《大学生周刊》:北交大科技园拥有创业园,那么大学生创业是否是交大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方向?
王化深:从短期来讲确实解决了一小部分,但从长期来讲,我认为效果会比现在更显著,因为创业可以带动就业。目前大学生创业者的素质可以说比之上世纪80年代更高,只要有政府的扶持,解决的就不是几个人就业的问题。目前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其实还够,我觉得应该鼓励高学历人才去创业,可以实现就业、经济一举多得。
现在有人觉得大学生干不了什么事,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没有好的平台,不管是谁都干不了。未来,研究生创业会成为交大学生创业工作的主题。我们国家每年有近50万研究生毕业,可是现实情况是就业还不如本科生和专科生。企业觉得容不下你这尊大佛,各个科研机构每年的招人指标两只手就能算过来,怎么办?我认为创业会是一个好的选择。研究生比本科生更成熟,更有社会阅历,在这方面创业是有优势的。
《大学生周刊》:现在又到了大学生毕业的时候。那些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在离校前还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尽快找到工作呢?如果毕业后还没找到工作,进入社会后自己该做好那些准备才能尽快就业?
王化深:第一,一定要与学校保持必要的联系,即使毕业了学校也不会不管你。通过联系你可以获取一些就业信息或者老师的帮助。第二,要反思。为什么在毕业前没有找到工作?把这个进程仔细想一想,找问题。第三,多学习身边人找工作的经验。找工作的时候要不辞辛苦,面对机会的时候要见缝插针,失败了不要怨天尤人。先就业再择业,捧了泥饭碗再找金饭碗。第四,实在努力了还找不到,或者专业不合适,我建议去学一个社会需要的技能。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去找人保部门也会有人管你的,不要害怕失业这个词。
责任编辑:姜雪Cif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