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国家启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项目(CNGI),项目目标定位为下一代互联网的示范工程。2008年8月,国家正式启动了CNGI二期的工程(下面简称CNGI2),重点解决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商用化时遇到的一些“产业性”问题。随着国家2008年下一代互联网业务的试商用和设备产业化专项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的升级,以及应用示范项目的开展,作为子项目之一《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北京交通大学校园网IPv6技术升级》的承担者,北京交通大学的下一代互联网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CZ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CNGI2建设前的校园网
北京交通大学于1991年开始规划校园计算机网络,1992年在全校范围内铺设了光缆和通信电缆。在1999年与2000年,我校在网络建设上的投入分别为200万元和153万元,重点改造了网络骨干层,形成了以千兆交换式以太网为核心,二级网全部为百兆交换的网络新格局。
经过“十五”211工程二期建设,校园网已覆盖了全校所有的教学、科研、办公及生活场所,形成了以光纤、双绞线为主,VPN、无线网为辅的网络;IPv4与IPv6并存,教育网与电信通、方正宽带的三出口并存;计算机网、存储专网、一卡通专网、安防视频网四个独立运行又互相联通的多种类、多协议、多层次的网络格局。校园网通过7台核心路由交换机作为核心设备,四十多台千兆交换机作为楼宇汇聚节点,上千台接入交换机组成了“千兆主干、百兆接入”的校园网络平台。学校共从教育网申请到136个C类IP地址,充分满足了校园网络需求。通过与中国教育科研网(1000M)和电信通(300M)、方正宽带(100M)连接的三条校园网出口专线实现了校内用户与Internet的高速互访。总信息点数3.5万个,用户2万多人。
为保证校园网络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进行了校园网络出口的安全、计费冗余改造,部署Cisco的流量监测控制系统来实施服务质量保证,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并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安全认证系统、防火墙系统、防病毒和反垃圾邮件网关等网络安全措施保证了校园网安全可靠运行。同时,自主开发了应用系统,如网络维护系统、故障保修处理系统和IP、MAC自动绑定程序。
CNGI2建设之前,校园网采用5台核心,都不支持IPv6,而且大部分区域尚未实现高性能硬件转发的双栈网络覆盖。
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
北京交通大学的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始于2004年,当时学校正式申请的IPv6地址段为:2001:250:202::/48。同时,华为公司赠送学校一套IPv6设备,包括AR2811路由器和3层交换机若干台。在此基础上,学校对原有的Cisco 75及26系列路由期进行了升级,以支持最新的IPv6特性。利用这些设备,学校在2004年11月份建成了一期的IPv6试验网。该网络在主要教学楼放置支持IPv6的路由器,通过独立的光纤链路连接进而形成双栈的网络覆盖。用户在正常使用ipv4的情况下,只要安装IPv6 协议,就可以顺利获得IPv6地址,实现双栈访问。该网络覆盖了主要的教学区域。对于不具备双栈环境的区域,当时在7505上建立ISTAP隧道提供服务。
应用系统部分当时建成了IPv6的门户网站:ipv6.bjtu.edu.cn以及IPv6的DNS服务器:2001:250:202:100::30及65。
出口方面,通过2条独立的光纤链路连接IPv6试验网的北邮节点,交大这端使用7505做IPv6网络的出口路由器,端口配置地址:2001:250:9001:100::2,北邮对端为2001:250:9001:100::1,使用静态路由。
通过最早的IPv6试验网的建设,技术人员熟悉了IPv6,同时培养了一批IPv6的技术爱好者,为学校IPv6的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申请CNGI一期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5年10月,学校申请并参与了建设CERNET2的CNGI一期项目。在2004年IPv6试验网的基础上,利用项目购置的设备,将IPv6网络出口改用Cisco的12404,服务器采用H3C的7502E汇聚,使服务器具备了硬件双栈的性能。同时加大应用系统建设的力度,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又建成了一系列的应用服务器,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www6.bjtu.edu.cn和视频点播服务。建设完成后,当时的cernet2的出口流量已达200M。
但CNGI一期建设因预算和技术方面的问题,没有办法使全网的硬件高性能双栈转发,只在出口和服务器区做了增强,远没有实现全网的双栈应用。
责任编辑:姜雪CZ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