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侯莎莎(2010-4-14)w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本报讯 昨天是错峰上下班的第二天,虽然与周一相比,早晚高峰交通压力稍有减缓,各条主干线的通行状况畅快了一些,但市民普遍感觉疏堵作用不太明显,上班路上的时间与平日差不多。w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昨天,记者从市交管局指挥中心的路况显示图上看到,早7时许,各条主要联络线的进京方向,以及东西二环、东西三环、北四环等常规拥堵路段开始拥堵。9时许,城区环路仍有多个路段车行缓慢,光明桥至建国门桥、菜户营桥至官园桥、德胜门桥至小街桥以及建外大街、建国路、菜户营南路、莲花池东路等主要联络线的进城方向交通流量仍然很大。w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相比早高峰,晚高峰总体比较平缓,高峰时间略有推迟,晚5时30分至晚6时,交通出行比以往畅通了一些。交通最高峰出现在晚6时30分至晚7时,拥堵路段最多时有60多条,与平日并无太大差异。到晚7时30分时,拥堵路段已降至14条,宣告晚高峰基本结束。w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与周一相比,各条道路的交通压力相对下降。交管部门分析,周一早晚高峰期间,本市多条道路实施了临时交通管理措施,对道路交通产生了一定影响。而昨天,在没有大规模交通管理措施的情况下,早晚高峰状况有所好转,更能体现出错峰后的真实效果。w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但是记者采访了一些市民,他们普遍反映,上下班路上花的时间和平日差不多。市民骆小姐昨天从华威西里乘公交车到北京站,和往常一样,还是用了半个多小时。w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专家解读w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为何错时仍觉堵?w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为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本周起81万北京人错时上下班。然而不少市民“质疑”:为何错后不赶前?为何时已错路仍堵?对此,交通专家详细解读了个中原因。w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错后半小时分散出行密度w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错后半小时,取决于北京早晚高峰出行人数密集程度。”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透露,在政策出台前,市相关部门曾做过大量数据调查,以早高峰为例,本市出行人群密度相对分散,7时30分至7时45分主要是中小学生到校密集期,医院、厂矿企业的上班时间大多集中在8时,公务员和大量机关单位上班时间则密集在8时30分,而私企、外企的上班时间大多为9时至9时30分。“出行量最密集的区域集中在8时至8时30分,为了分散这部分人群,所以选择错后半小时上下班。”w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错时为拉平峰值非减少出行w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错时上下班只是缓解交通拥堵的一项措施,不能一招见效。”郭继孚介绍,采取这种措施是为了拉平拥堵高峰段,而不是减少出行,因此一个时间段的相对拥堵指数下降必然导致其他时间段拥堵指数上升。w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另外,路网的拥堵状况并不能“一路知堵”。目前,本市有部分瓶颈路段,比如东西二环路每日交通流量很大,而错时并不能减少每日上路车辆,因此不能根本解决拥堵。但是从全局而言,北京的交通还是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根据相关部门发布数据显示,周一早高峰城区主要道路流量环比下降了1.5%,城区道路主要道路车速环比上升了1%。w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北京城市范围很大,此次采取的错时上下班政策是一件精细活。”郭继孚表示,相对而言必然对部分人群出行造成影响,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涉及关联出行等,但是从长远而言,这种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出行情况。w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错时见效需配套措施w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w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任何一项新政出台伊始,都很难立竿见影。”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交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保华认为,错时政策见效需待时日,北京人的出行习惯需要进一步培养和调整。为了适应新路况,不少错时上班的人目前都会提前出门“试路”。而且错时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和优化公共交通利用率,调整交通结构。w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另外,错时只是缓解本市交通拥堵的一项措施,今年本市将连推“组合拳”,比如每周限行一天、实施差别化停车费、优化公交线网、改善出租车运行模式、加大驻车换乘系统建设、加快区域性校车的可行性研究等。“只有通过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令本市交通更顺畅。”郭继孚说。本报记者刘冕RJ207w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责任编辑:马慧wW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