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V7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大学生周刊:朱一村(2010年3月29日)
魏永生,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博士研究生,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员,北京诺亚数学建模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3月9日,记者拨通了魏永生的电话。在得知记者将要采访他时,魏永生显得很意外。对于记者的采访要求,他高兴而爽快地答应了。11日,在北京交通大学学苑公寓三号的会客室,记者见到了魏永生。
魏永生: 用数学解读世界
本报记者 朱一村
什么是数学建模
魏永生目前是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博士研究生。他的创业项目是数学建模。什么是数学建模?面对记者的疑问,魏永生说:“数学建模是用数学语言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简化描述,把问题模型化,通过数学模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是有点像课本里的名词解释?”看着记者依旧疑惑的表情,魏永生开始深入解释他的创业项目。
“举个例子,比方说现在有一家物流公司找我们做一个数学模型。首先,我们要明白建模目标是什么。比如他想如何让公司运作成本最小,如何让利益最大化,也可以是双目标。”魏永生说,了解了建模目标后,就要开始收集各种数据。“这些数据包括运输费用、仓储费用、人力费用以及一个周期内的运营成本。综合这些数据,并把它数字化、公式化,形成一个或者几个数学模型,为达到目标寻找最佳策略,最终找到解决方案。”
魏永生对记者说:“数学建模就是为客户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数学建模优化及数学模型解决方案,真正为实现客户投资收益的最大化,生产成本、费用的最小化”。
从数学竞赛中诞生的创业理想
“我们的创业团队起源于2003年4月,当时的核心成员有三个人。”那时的魏永生还是一名本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和另外两名同学组成团队参加一次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当时的题目是生活和工业应用,我们拿了奖,随后就有公司找到我们,希望就数学建模方面与我们进行技术交流。”魏永生说,正是通过那次交流他感觉到了数学建模的商业价值。
2003年9月,回到学校的魏永生创办了一个数学建模工作室,并于2005年承接了第一个数学建模工程应用项目。“其实那是老师的一个项目,是帮助徐州火车站建一个数学模型,目标是优化工作流程,我和团队成员全程参与。”通过这个项目,魏永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于是我们想从社会上找到更多的机会。”
2005年10月,魏永生注册成立数学建模爱好者网站,之后于2006年5月承接了一个数学建模竞赛培训项目。2007年7月注册了目前的诺亚数模网站。“那段时间,一边学习一边做宣传。”魏永生说。
2008年6月,魏永生与团队成员们正式确立以数学建模应用为创业方向,组建了数学建模创业团队,开始创业之路。“我们制作了创业计划书,当年就参加了一次比赛。获得了昌平区的一个创业园区进驻机会。但是我认为昌平太远了,业务不好开展所以就搁置下来。”
用越洋电话参加创业大赛
2008年年底,魏永生得到了前往美国学习一年的机会。“我们学校与美国迈阿密一所高校有联合培养协议,我很幸运地获得了这个机会。”就在魏永生前往美国后,北京交通大学即将举办创业大赛的消息通过他国内的团队成员传到了他的耳中。
“当时就决定要参加。”因为创业计划书早就制作完毕,所以,魏永生的团队成员根据交大比赛要求进行修改后就把计划书提交参赛了。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通过电话与他们联系,了解比赛情况,并告诉他们我的意见和想法。”魏永生说,好在美国越洋长途电话不贵,“每分钟大概1.3美分,不到1角人民币。”就这样,魏永生一天两个电话与团队成员一起完成了比赛,并获得优胜,同时得到进驻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的机会和部分资金支持。2009年11月,北京诺亚数学建模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把喜欢的事当事业来做
“在美国时我感受特别深刻的是,所有人都在做自己喜欢的、特长的事。我从小就喜欢数学。来到大学,大一的时候我梦想参加比赛并拿奖。拿奖后我开始考虑更深刻的东西。我要把我喜欢的事当事业来做。”
谈到创业项目的前景,魏永生说,数学模型的应用在商业领域前所未有,且将为客户创造无穷的价值。“这个客户甚至可以是个人。我们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规划大学四年,规划我们的人生。制定目标,找出最佳行动方案,这正是数学模型一直致力于解决的。好比你爬山,虽然不管哪条路都可以到山顶,但是通过数学模型的分析,你可以找到最省力的那条。因此我有足够的信心去做这样一个实践者,通过我和团队成员的努力、通过企业运作的方式让市场去证明其存在的价值。”
魏永生说,他的目标是在2010年全面开展公司以北京为核心、面向全国的业务。“现在要一步一步走好,不管将来失败或者成功我都不会有遗憾。当然希望结果是成功。”
专家点评
出镜专家: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园副总经理 廖涌泉
魏永生能够进入园区创业,我们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魏永生的创业团队学历很高。除魏永生本人外,还有几个博士研究生。这对于鼓励大学生创业来说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其次,他们从事数学建模的时间很长,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成功率相对会高一些。另外,他们的创业切入点风险小。这个项目有很多市场需求,我们很看好这个项目的商业前景。
但就现阶段而言,我认为魏永生的团队结构既合理又不合理。这么说是因为他的团队都是技术型人才,典型的科研结构。可是要做到市场化就需要市场人才。虽然创业初期这个人才需求并不迫切,可是两年内就会成为公司成长的瓶颈。所以我希望魏永生能做好人才贮备工作,为将来拓展市场做准备。
记者手记
创业总是离不开一个好的项目,有时候好项目真是可遇而不可求。魏永生的数学建模在记者看来就是一个好项目。对于他而言,数学建模集兴趣爱好、技术条件、市场需求于一身。这既可以保持他的创业热情,又可以让他在业界有立足的资本,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市场还有足够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