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10-03-19 来源:大学生周刊 作者:朱一村

大学生周刊:高校教师热议《纲要》 高校更应注重知识创新

 qWf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jpg
《纲要》原文中写到,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贡献。我认为这个提法不仅细化了创新概念,还强化了为地方服务的要求。
 
技术创新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推翻原有技术理论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改良是技术创新的特点。我认为,技术创新对国民经济有重大的影响,但那不是高校应该专注的事。高校不是工厂企业,应该把宝贵而有限的科研力量放在知识创新上,也就是要研究出新理论、新思路,给工厂企业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其实高校目前已经是国家科学研究的最主要力量。
 
《纲要》原文中还提到,要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加强基础研究;以重大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
 
我非常认同这点提法。脱离国家目标的科研是没有意义的。19世纪初是一个科学大探索的时代,那时候很多学科都处于萌芽状态。自由探索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人类科学在理论上前进的脚步。但是当人类社会完全步入工业化后,对于科学的探索就与国家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了。国家和高校没有时间也没有资源支持完全漫无目的的自由探索,但也并不是放弃自由探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就是支持自由探索的,但也有项目指南,要在规则内进行,强调实用价值。当然,如果不需要经费支持而进行个人喜好的自由探索,那是另一回事。
 
《纲要》原文中提到要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
 
现阶段,以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很难支撑结合科研进行教学这一目标。我认为在科研与教学互动这点上应该有一个界限。目前只有博士研究生适合科研与教学互动。本科生还是要以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为主,连硕士研究生从事科研都主要是在学习。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是计划性的,课时其实非常紧张。此外,学生是否能接受也是个问题。在本科教育阶段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最好是通过学术沙龙、讲座来实现。中国的孩子太相信书本上的知识,这和我们不重视实践环节有关。在这方面应该适当加大经费投入给予支持。
 
我国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早已开始,但是通过合作产生的成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进入商品化社会以后大家都抱着功利的心态,珍惜自己的科研成果,不愿与合作方分享。除非是在如高速铁路这样的大工程背景下,否则合作很难看到成效。未来,与基金会合作科研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向。但在目前的体制框架内还很难做到。好在大家都认识到这个问题,只能一步一步来了。
 
《纲要》还提到,要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
 
如何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我认为,高校要有自我约束机制。但在目前高等教育体制下,这种自我约束机制尚不存在。此外,还有一个造假的问题。比方说硕士毕业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现在交大的学制缩短为两年,继续执行这种强制性的要求,就可能使学生在利益的驱使下被迫造假或写一些所谓垃圾论文。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是通过同行第三方评价的方式来进行科研评价。其实这个方法也有一定缺陷。毕竟在某个科研领域内,熟人还是很多的。但这已经是能够找到的最好方法。

责任编辑:王文竹qWf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