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陈彬 崔雪芹(2009/12/01)
11月28日,由北京交通大学主办,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中国产业安全投资基金协办的“第三届中国产业安全论坛”在北京开幕。众多专家齐聚人民大会堂,就我国产业安全问题展开了讨论。
产业安全关乎国家经济安全
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寒冬”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已经出现了回暖迹象,世界开始步入了“后危机时代”。产业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中备受关注的命题,其中金融产业的发展与安全更是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议题。因此,本次论坛将主题定为了“关注金融产业安全 共促国家经济安全”,希望为我国金融产业的改革开放和国家的经济和谐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论坛发言中,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指出,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也是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实行经济干预最基本的出发点。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产业安全问题更是得到了世界各国前所未有的重视。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风暴后,渐渐走出阴霾的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产业安全,尤其是金融产业的发展与安全是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议题。
在此次论坛上,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CCISR)首次对外发布了《2009年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2009年中国金融产业安全报告》和《2009年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报告》。报告发布人、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王永生表示,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将会借助中国产业安全论坛这一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每年公开发布6份以上《年度中国产业安全报告》,以期服务于中国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国家经济的和谐发展。
自主创新促产业发展
面对经济危机的严峻考验,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使,有效缓解了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中国也成为最早出现经济回升迹象的国家之一。但在论坛发言中,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表示,国家为了应对危机所采取的这些“非常措施”带来的后遗症也是在所难免的。例如经济基础不牢、经济运行中新老矛盾交织、内在动力不足、产能过剩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把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到靠自主创新、技术进步支撑的道路上来。
“面对这场经济危机,各国都在争相通过技术创新寻求出路,从而提升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张梅颖说,金融危机是检验企业抗风险能力的试金石,我们也要努力通过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从根本上维护产业的安全。
对此,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科学技术创新只有通过企业才能真正转化为规模生产。“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维护国家产业安全,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关键。”刘燕华说。
“我们需要的教育是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此次论坛中,面对目前的经济、科技形势,“人才”成为了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字眼,对此,高校的责任显得尤为突出。
在发言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表示,在国际产业竞争中,人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国与国之间在产业方面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缺少某方面的人才,相应的就会受到别人的“欺负”。
然而,在张梅颖眼中,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却并不乐观。
“目前,我国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科研经费达到了一定规模,但很多高校却习惯于自娱自乐,科研和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张梅颖说,我们需要的教育是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刚刚去世的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晚年曾经感慨:“我在加州理工大学读书时,觉得整个学校都有一种创新的精神,中国哪一所大学有这种氛围?”
张梅颖表示,在国际化竞争的大背景下,高校应该克服违背大学精神的行政化、官本位思想,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开放的姿态延揽能够带领产学研合作、凝聚创新的各方力量。
在发言中,刘燕华也指出,高校应该多与企业联合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鼓励高校学生参与企业创新实践,特别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