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dx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人民铁道报:李士群(2009-11-6)
众所周知,北京交通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著称的高等学府,它的前身是成立于晚清的中国第一所专门的高等管理学堂———铁路管理传习所。而这所高等学堂的倡建人曾鲲化正是中国铁路管理学科的创建人。
曾鲲化(1882年~1925年),字抟九,湖南省新化县人,出身贫寒,家里排行最小,由于无钱上学,幼年成为牧童。在放牛途中,他多次到私塾门外偷听先生讲课,后被先生发现,免费收为弟子。由于聪颖好学,他被先生推荐到游学甫先生门下学习。因勤奋好学、悟性又好,又得名师训教,曾鲲化的才华凸显。1894年,12岁的他在新化举办的童子县试中脱颖而出,力拔头筹,成为当地闻名的“神童”。1898年,新化实学堂开办,曾鲲化前往求学,在此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以及西方先进文化的熏陶,并和陈天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01年,在留日大潮中,曾鲲化得以官费留学日本,一开始到成城学校学习陆军专业,并担任湖南留日学生刊物《游学译编》编辑。求学期间,《支那铁路分割案》一书震动了曾鲲化,他认为铁路正成为列强掠夺中华的新工具,为此他满怀“铁路兴国论”的信念,坚信只有振兴铁路才能救国兴国,才能粉碎列强阴谋。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军事学习,于 1903年进入岩仓铁道学校,学习铁路管理专业。曾鲲化勤奋地汲取着铁路管理科学的精华,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管理理论。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在他的学习中占据了更多的时间。正是这种调查研究奠定了他深厚的学术基础。在岩仓铁道学校学习期间,曾鲲化还担任大清留日学生总干事长,参加了拒俄义勇队,成为同盟会早期成员之一,后又组建了日华学生会和湖南铁路同学会等组织。
1906年,24岁的曾鲲化从岩仓铁道学校毕业回国,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丙午考察”,历时10个月,行经15个省,行程900多公里,考察了当时中国几乎所有的铁路。他装扮过铁路基层工役、普通旅客、商人、学生、乞丐、甚至侦探。他乘坐过一、二、三等客车,还多次藏身于机车、工程车、守车以及货车里,于“辛苦星霜、奔驰风雾”之际,与地方大员、中外铁路官员、旅客、记者、乡民、乘务总监、查票人、卖票人、司机、过磅员等各种人物面对面,跨越英法日德俄多种语言障碍,深究所谓商业机密。访谈内容既庞大巨制,又精细入微,包括三个层面:宏观,关注路权归属沿革、铁路局组织结构、铁路公司管理章程、铁路局管理制度与法规、人事选用与薪酬政策等;中观,则遍及线路铺设、桥梁构架、车站建设与设施、技术装备、客货运输测算与经济评估等;微观,则细腻于铁路公文、列车时刻表、车站告示等行文的章法词句,乃至火车票、免票的样式等,凡铁路事物几乎无不涉及。
“丙午考察”掌握了当时中国铁路的基本面貌,不仅填补了中国政府的空白,最主要是发现并揭露了在铁路管理、工程与机械等领域中存在的大量主权丧失、冗官冗员、技术失当,乃至铁路歪风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此举使曾鲲化挚友章士钊发出“绝忠于所学,不尚虚荣,不辞劳瘁,寻轨锐进,以求达其能力之所至者,厥惟抟九”的感叹。
“丙午考察”是中国铁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个人铁路实地大考察,是一个24岁热血青年的爱国壮举,更是一个留学归国学子学以致用的丰硕成果。“丙午考察”使曾鲲化成为既掌握外国铁路管理先进理论与实践,又深入洞悉中国铁路现状的第一人,堪称中国铁路史上践行“知行”的光辉典范。(连载1)
责任编辑:鲍伟丽8dx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