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09-10-21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黄民

中国交通技术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抗金融危机成果显著

中国交通技术网:黄民(2009-10-21)
     101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础产业司司长黄民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的“第五届交通高层论坛”上,以《我国综合交通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为题,就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交通行业应对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进行演讲。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部需求大幅萎缩,经济运行压力加大,经济发展面临严重挑战,中央政府迅速出台并充实完善应对危机的一系列计划,至2010年底,中央政府计划新增投资1.8万亿元,加上地方和社会投资共计4万亿元,其中用于交通方面的主要用于加快客运专线,煤运通道,西部铁道,国家高速公路,农村公路,中西部机场等项目建设。
 
 黄民司长认为,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具有多个方面的优势,首先,政府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对应危机的必然选择,以历史为鉴,大规模投资,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普遍手段,为振兴经济,保障就业,实现经济平稳增长,我国实行了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在历年投资中,交通设施占据了重要地位,在本轮扩大投资中,交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同时,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仍然比较滞后,通过增加基础投资方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其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示范效应明显,交通新增建设所占比例为10%左右,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实行政府主导, 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可以促进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第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涉及范围广,在市县乡各个层面都有体现,可以促进城市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第四,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延伸产业链长,外部作用明显,可以消耗大量建筑材料,支付大量劳动力费用。第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较长,可以有效抵御经济危机周期影响,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周期一般为三到五年,在经济下行期间可以保证经济稳定性,减少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害。
 
 黄民司长肯定了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对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多方面信息表明,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企稳向好态势已成定局,经济下滑态势得到遏制,经济运行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回升向好的势头更加明显,从公布的上半年各项指标情况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正在逐渐加快,国民生产总值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速可能超过8%,全国消费水平保持在15%左右的增幅,固定资产投资更是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支点,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在30%以上,工业生产增长加快, 8月份增速达到12.3%,累计增速8.1%,全社会年内累计用电量自8月份首次由负转正后继续回暖。
 
 全国经济形势企稳反映在交通运输领域,多项指标均有提高。交通运输生产形势止跌回升,货物吞吐量,客运量持续保持增长。上半年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6510.6亿元,同比增长约60%,其中公路完成3627亿元,同比增长49.0%,预计全年交通项目总投资有可能达到1.8万亿元,同比增长35%。交通的发散作用逐步显现,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下游产业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新增基础交通设施建设将产生较好的预期效果,随着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基础设施建设会进一步加快,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一系列效果将显现。
责任编辑:张珠君
fW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