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09-09-30 来源:大学生周刊 作者:袁芳

大学生周刊:整版报道我校成正维教授事迹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jpg
大学生周刊:(2009-9-24)
名家档案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成正维,男,现年58岁,中共党员,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主任,兼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长期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承担了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固体物理等多门课程,为北京交通大学光物理学科带头人。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所在的七号楼大概是校内最古老的一栋教学办公楼了,四层L形楼静静地被现代教学楼包围着,与楼前百年槐树相守。但几乎所有交大学生都熟悉这里,他们要么是在此进行工科基础物理实验,要么是来全国知名的物理探索实验室学习。也正是在这座楼,北京交通大学工科物理教学团队十年来精诚合作、团结奋斗,先后囊括了几乎所有的国家级奖项,成就了物理教学“大满贯”。提到这个团队,就不能不提到凝聚这个团队的灵魂人物、基地主任成正维教授。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2000年,就在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中期验收之前,曾主抓应用物理专业教学、主持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的成正维接到让他担任基地主任的调令。这时,离基地正式验收只有四年的时间。但是成正维却一声不吭把这个担子接了下来。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我接受基地任务没有犹豫。从低标准说,服从组织分配,从高标准说,基地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学校中心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自己若有能力来做,本应主动请缨。组织把任务交给我了,有什么理由不去做?有什么理由不去把它做好?”这是成正维教授在2005年学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写下的一段话。他毅然以中流砥柱的姿态肩负起了基地建设承上启下的重任。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是国家继重点学科和开放实验室之后在高等工程基础教育方面设立的又一重大的改革与建设项目。它代表国家同类基础课程教学的最高水平,要求申报的基地在建设期过后有能力在全国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评审非常严格。然而成正维刚接任基地主任时,学校物理学科还比较薄弱,既无巨额投资,又无全国名师,队伍以二三十名青年教师为主,还要承担全校几千名学生的物理基础课程。怎样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建设基地、发展基地,是成正维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与科研相比,教学特别突出集体的力量,很多事情不是一个人能做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成正维的笔记本上还有这样一段话:“依靠群众,是因为我相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让大家凝成一股力量做事,多年来成正维率先垂范,一边探索基地建设方案,一边摸索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成正维尽量为年轻人提供舞台。有一门《固体物理》是成正维教了十多年的课,为了让年轻教师多锻炼,他让了出来。研讨会上有同事抱怨《大学物理》难上,100多学生的大课,上起来辛苦,学生们反映还不好。不知是谁嘟囔了一句:让领导去体验一下生活吧。本来是句玩笑话,可成正维真的开了这堂课,给160名学生上大课,年轻教师看到成教授在基地工作这么繁重的情况下还认真备课,在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就没有更多怨言了。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负责“大学物理”课双语教学的副教授腾小瑛在填写课题评审的申报材料时经验不足,成正维和王玉凤等几位教授轮番帮她修改、提炼,一个字一个字地反复推敲,但在署名时,几位教授你推我让,最后还是让腾小瑛作为主要负责人申报。2007年,“大学物理”被评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成为全国高校中仅有的2门被评上的物理基础课之一。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成正维知道青年教师最关心的是什么,带领系班子积极与学校、学院沟通,为青年教师科研立项和教学改革立项创造条件,使每名教师手中都有在研项目。他将青年教师推向教学、科研第一线接受历练,还在全校率先建立了教学学术休假制度,鼓励教师进修提高。在教师提职、岗位聘任、子女上学、分房购房等热点问题上,成正维经常与教师及时交流思想,给他们做参谋,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提供帮助。细致入微的暖心工作换来的是一支蓬勃向上、充满朝气的队伍。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成正维以他的包容心、亲和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在他的带领下,工科物理教学团队里,大家劲往一处使,不断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2005年,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不仅顺利通过评估,更被评为教育部优秀基地;物理教学实验中心被首批评为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物理教学团队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年又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有原则、有思路、肯挑重担,没有他,就没有物理教学团队的今天。”与成正维并肩作战共事多年的国家级教学名师王玉凤教授这样评价成正维教授。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情系学子 潜心教改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物理学是工科的基础,也是未来许多新学科、新技术发展的源头。许多工科专业都是在物理学的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磁学等学科领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诞生的。成正维教授一直认为:基础物理课程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今后发展的高度和水平,甚至一些管理和社会学科的学生也需要对物理知识有必要的了解。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我们的责任至关重大。因此,我认为物理教学不能为教而教,要针对各个学科的特色进行有意识地分类培养。比如说,工科课程需夯实基础、结合应用,理科教学深入到学科前沿,人文社会学科开拓眼界,多方位发展。”十多年来,成正维教授始终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承担了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固体物理等多门课程。对学生,他是真的爱。他希望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爱上学习,提高动手能力,他不遗余力地潜心研究教改,不断创造条件,打造平台。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为鼓励同学们开展创新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成正维教授在实验室和教师办公室都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毅然拿出8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专供学生做创新实验活动。八年来,每年都有一百多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活动,开发装置、发表论文、撰文编书,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2008年,“创新实践天地”支持的14个科技创新项目全部获得校挑战杯的奖项,其中4个作品获得国家奖励支持。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实验课上,成正维总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过程中并不多加干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实验的乐趣。有几个同学因为觉得实验数据太难获得,就根据理论值自己杜撰,被成教授发现,结果与学生一起加班数小时,重新将实验做完,数据才获通过。成正维教授对他们说:“有些实验对于一些本科学生来说是太难了,但你们必须把握实验的过程,基础必须打扎实,做人也得诚信,这是最重要的。”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成正维教授于2005年开始主编国家“九五”重点教材《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反映新思想、新技术,体现普遍适用性,成正维带领团队刻苦钻研,经过4年的努力,《大学物理实验》正式出版,4年内6次印刷,先后被评为首批北京市精品教材、2007年国家精品课程。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成教授是实干派。”理学院冯其波院长2008年秋季曾率物理基地代表团出访美国,在结束为期半个月的访问后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出国访问日程安排非常紧,然而每天白天走访名校后,成正维、王玉凤两位教授就和团员们一起讨论调研结果,当晚就做出当天的调研报告。冯其波说:“这样带队伍想不出成绩也难!”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超凡气度 坚毅顽强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流汗耕种,当欢欣收获。近十年日以继夜的不懈努力,工科物理教学团队迎来了成绩的丰收季,大伙儿也越干越有劲头。然而每每接受赞誉,成正维教授却总是谦逊地说:“成绩是大家的,我只是其中一分子。”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个人有困难,他极少流露出来。基地副主任王波波印象最深刻的事是:2005年,正当基地评估的关键时刻,成教授心爱的女儿突然查出患有脑瘤,需要立即手术和放化疗。同事们都为他担心,可家中发生这么大的事情,成正维却依旧以基地工作为重,常常是从医院回来照样加班加点,整理材料,作为答辩人精心准备每一项答辩内容。成教授以沉稳的气度带领着基地顺利通过评估,还一举获得优秀基地的称号。评审组专家一致好评:北京交通大学在人力、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开展的基地建设更具有示范性。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今年4、5月份,成正维教授觉得胃不舒服,一次同事们聚餐席中成教授仿佛被噎着,一时间满脸苍白、满头大汗,同事们建议他去看看,他摆了摆手说:“这是老胃病了,不要紧,不要紧。”平时一忙,也没有时间去检查,疼起来就找其他同事要一些胃药吃。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暑假期间,成正维教授带着病痛到哈尔滨参加了全国工科物理教学研讨会,细致地指导随队年轻教师,每一场讨论会必定出席。没想到回到北京后病情加重不得不入院治疗。因为担心同事们为他操心,得病的事他起初一直自己扛着、忍着,直到被同事看到后前去询问才知道。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得知多年来总是默默地为工作、为老师的事情奔忙,从不为自己的利益打算的成教授生病,同事们都很着急,纷纷帮忙联系医院,打听偏方。大家都盼着他能早点康复,想去看他却又怕打扰他,只好在病房门口探视。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成正维教授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是胃癌晚期,疼痛轻一些的时候,他还会约王玉凤教授,仔细交待新学期必须安排完成的几项工作,王教授强忍着眼泪听他说基地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注意事项。在这个时候,成正维教授想的还是:“我这次还是要咬咬牙挺过去,将来更努力工作。”
 
记者手记:
 
每次想到成正维教授,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他微白的头发,沉默骑车或走路都像是在思考的样子。在采访过程中,我一直在想:该用什么来恰如其分地形容我们所熟悉的成教授?他总是那么谦和,从不张扬,在他身边的人,工作得那么愉快,那么踏实。我们的身边是不是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像一个磁石,有着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让大家凝聚,让大家有力量。
他人眼中的成正维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党委书记解郁提到成正维教授时说:“什么事不好干,他去干;什么事难办,他去办。从来不计得失,从来不提要求。”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物理系教师蔡天芳说:“成教授对我们特别好,从没和我们发过脾气。我们私底下也有抱怨很累很辛苦的时候,但都对他很服气,因为他付出的比别人都多,索取的比别人都少。”
Gc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2006思源2班班干部吴昊同学与班主任成正维教授接触最多,吴昊提起成教授总是说:“成教授身上散发着物理学家的沉稳和睿智。每次接到开班会的通知成教授必来参加,从来都是二话不说牺牲中午吃饭和休息配合开班会的时间。平时在校园里偶遇,总要停下来细细询问班级情况。”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