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09年07月08日)
auK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北京交通大学始终将辅导员队伍建设视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在继承原有传统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逐步形成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和发展的特色,建设了一支敬业与奉献精神高、工作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学术素养厚的辅导员队伍。
一是高度重视,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加强北京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学校制定了《北京交通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细则》、《北京交通大学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北京交通大学辅导员岗位补贴发放暂行办法》,突出了队伍范围明确、职责要求明确、工作内容明确、考核发展明确的“四明确”原则,突出了辅导员工作的5项要求、8项职能和8项基本任务。多年来,学校一直实行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采取既能晋升教师职务、又能晋升干部职务的“双重晋升”的激励与倾斜政策,进一步从制度设计上保证和激励了辅导员深入开展工作。目前,学校已经有3位副处级本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行政职务为正科的本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8人,行政职务为副处的本科生专职辅导员为13人。学校单独设置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成立了学科评议组。辅导员承担了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学等课程。计算机学院专职辅导员于亚光副教授讲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在历年的学生评教中名列前茅。
二是配备实足,规范化多模式选拔优秀辅导员。长期以来,学校实行专职辅导员制度,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的标准,选拔、配足专职辅导员。目前,共有本科生专职辅导员83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本科生专职辅导员8人。学校成立了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和分管人事工作的副校长为组长的辅导员选聘小组,通过简历筛选、笔试、心理测试、情境测试、面试等环节公开选拔应聘者。严格、透明的选拔程序为学校建设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三是注重培养,构建全方位的辅导员成长平台。首先,建立完善培训平台。为培养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学校制定了系统的、分层次的培训计划,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和专业化水平。2009年在往年业务系统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培养辅导员深度辅导技能,邀请知名心理专家郑日昌、蔺桂瑞、樊富珉、陆晓娅等做培训。同时,重视新入职辅导员的学习与实践锻炼,做到持证上岗。2007年和2008年共为新入职辅导员培训计70学时。其次,拓宽丰富交流平台。为帮助辅导员开阔视野,创新工作理念,学校不断拓宽辅导员交流平台。积极组织辅导员深入农村、企业、部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参观考察、学习交流。2006年起,学校共有20人次的专兼职辅导员出国、出境进行学习、考察。2007年起,学校定期组织辅导员工作专题论坛。再次,构筑提升科研平台。为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学校自2006年起每年投入20万元专项经费开展研究。2007年,学校设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30项,经过专家评审已有23项课题结题。2008年,学校进行重点和一般课题立项,共19项。2009年,在此基础上又单独设立了辅导员支持课题4项,并组织评选2007年和2008年优秀课题成果。学校要求每位专职辅导员每年至少公开发表一篇文章。一些辅导员承担了教育部、北京市等课题任务,如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如何组织和协调社会有关方面的力量,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等一系列课题,并将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作实际。2008年,一本反映学校学生工作成果的《学生工作文库——新时期的探索与实践》出版发行。最后,强化激励考核平台。在原有辅导员考核的基础上,完善考核内容与方式,强化考核结果的使用。以工作实绩为考核主要内容,重点考核岗位职责履职情况。把自我测评、学生测评、学院测评、班主任测评结合起来。加大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挂钩,对考核优秀者,予以重点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学校设立了思想教育工作的“红果园”奖项。学校副处级辅导员孙慧环200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并被评为“2008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辅导员连会仁荣获“2007-2008年北京高校十佳辅导员”称号。
http://news.jyb.cn/high/gdjyxw/200907/t20090708_289329.html